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考点: 1.第 1 课时:散文考点解读 2.第 2 课时:散文训练(试题版) 第第 1 课时:散文考点解读课时:散文考点解读 考点: 1.高考卷三类题型 2.“作用题”解读 3.“表达技巧”解读 4.设题角度 5.答题模式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 一、高考卷三类题型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作用题的命题表达方式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或好处、效果)?” 3、审美鉴赏性试题,即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评论,提出看
2、法。 二、“作用题”解读 “这样写”指的是什么,“好处”又如何评定呢? 所谓“这样写”是就表达技巧而言的,而“好处”是就技巧所产生或达到的效果而言的。 三、“表达技巧”解读 1.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2.主要表达技巧:(1)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 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四、文学作品常用的 5 种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 2.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描写手法:动作、心理、肖像、语言,正面、侧面,白描、 工笔等)
3、、叙议结合、白描细描。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事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悬念、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点面结 合、动静结合。 4.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以小见大;选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 事来表现主题。 5.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照应、衔接。 五、设题角度 (一)修辞 1.如果考题在语言运用方面设题,则主要会从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 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方面设计问点。 2.修辞作用的两个要点: (1)它本
4、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3.示例 2 【示例 1】比喻手法所具有的作用和好处 【示例 2】拟人的作用和好处。 4.常见修辞 (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 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 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5)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6)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5、 (7)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8)夸张:夸大或缩小,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鲜明的印象。 (9)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要结合内容) 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作为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 刻。作为表达手法作用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二)表达方式 1.考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 【典型表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非典型表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 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第二人称 【典型表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6、便于感情交流。 【非典型表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 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 象。 【示例 3】第二人称的好处。 第三人称 【典型表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非典型表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便于客观描述,但缺 少真切感。 2.考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
7、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考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典型考点】 (1)白描,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2)“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有真实性,能够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3)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 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正衬:即
8、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3 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示例 4】细节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示例 5】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全景式考点】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 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 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环境、场
9、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三)表现手法 如果考题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题,则主要从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好处,以及 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作用等方面设计问点。 1.用典:能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2. 寓庄于谐:能使文章行文活泼,幽默风趣。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 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 象征:象征是
10、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 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 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6.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 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7.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 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8.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9.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11、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 理解逐步深入。 【示例 6】“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欲扬先抑手法所具 有的突出下文内容的作用和好处。 (四)材料安排 如果考题从选材组材方面设题, 则主要考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 真实、 新颖、有力等。 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1)插入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 真实性、可信度 (2)插入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
12、的思考。 2.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4 诗情画意。 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 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示例 7】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为题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感悟,同时借向 日葵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五)行文结构 如果考题从结构安排方面设题,则主要在文章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点,结构是否严谨和完整匀称,以及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等方面设置考点。 【示例 8】铺垫的作用及好处。 【示例 9】首尾呼应手法所具有的作用和好处。 1.首段的作用 【典
13、型表述】文章的开头: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1)直接入题法(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间接入题法:往往比较含蓄,对于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够起到一定的烘托 作用。 【非典型表述】 (1)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开启或引出下文。 (3)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 (4)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末段的作用 (1)文章的结尾语句,一般不可能再对文中某一内容进行“阐释”。 (2)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总结)、点明题意(点题)、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首尾
14、呼 应)、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3.中间段的作用 (1)提问方式: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或文中某段文字的作用、影响。 (2)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具体内容,引出下文具体内容。 (3) 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反衬。 六、答题模式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 (一)答题程序 1.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 3.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二)示例 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
15、步骤: 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拟人的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5 第第 2 2 课时:散文训练(试题版)课时:散文训练(试题版) 考题: 1.冯骥才四堡雕版 2.熊召政菩提本无树 3.任林举岳桦 4.刘亮程柴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 分) 四堡雕版 冯骥才 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 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 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
16、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 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 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 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以及专供孩 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 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一一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 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
17、明之香吗? 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 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 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 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 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 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 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 不到
18、。高大的墙体全都槽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 碎, 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 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 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 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 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 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 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应该说当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 2021 高考 专题 复习 核心 考点 散文 阅读 解读 训练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