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二篇章 古诗鉴赏
《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二篇章 古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二篇章 古诗鉴赏(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古诗阅读古诗阅读 重点重点 1、能够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2、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作用; 3、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析语言以及表现手法。 难点难点 能够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并品析诗歌的语言。 易错点易错点 诗歌含义的理解以及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描绘画面;“炼字”;赏析名句;把握诗歌内容以及情感。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一节第一节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之整体感知之整体感知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阅读古代诗歌,能作初步的赏析。 【解读】【解读】 1.利用文本理解诗歌内容,诗歌鉴赏题一般都遵循着“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诗歌的 思想内
2、容和作者的感情就寄托在诗词的字里行间; 2.学会知人论世,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创作风格; 3.抓住是诗歌中的意象,阅读诗歌的过程中,领悟诗歌意象的寓意,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古诗鉴赏的“五根拐杖”:古诗鉴赏的“五根拐杖”: 一、审标题一、审标题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以及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送”,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出塞从军行标明诗歌应该是边塞诗。这样能够更有助于我们把握 诗歌的情感,答题会更有针对性。 二、看作者二、看作者 (一)通过作者看时代背景(一)通过作者看时代背景 比如看辛弃疾的诗作, 我们了解辛弃疾所处的时
3、代是南宋抗击金人入侵的时代, 他一生都在主张抗金, 所以他的诗作很多反映的他以收复中原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二)看作者的创作风格(二)看作者的创作风格 比如同是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 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诗有时则用画家的手法,层层设色渲染,色彩对比鲜明。 三、查注解三、查注解 出现在诗歌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该看作是最有效信息,包括注释,古诗词后面附着的注释一定要 仔细审读,因为有的提供背景资料,有的介绍作者、朝代,有的解释词语,帮助我们解读诗词,甚至还有 可能暗示题目答案。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四、析章法四、析章法 (一)起开
4、端部分,通常扣题 (二)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 (三)转转折部分,扩展诗境 (四)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五、析意象五、析意象 鉴赏诗歌,就是透过字面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深入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过程。 如崔颢的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其中的“日暮”“烟波”,描绘 出一幅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波涛浩渺的空旷悲凉图画,置身其中,人很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所归依, 因此自然而然地触发了思乡之愁,发出了“乡关何处是”的追询。诗句中,情与景和谐地融合了一起,产 生了撼人心魄的共鸣。 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还必须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把握诸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 流水则思年
5、华流逝”等符合我国传统民族心理的审美特点。这样,品味意境时,才会更深入诗人的内心。 在此之外,还可以寻找并赏析关键字:在此之外,还可以寻找并赏析关键字: 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2、关注生动形象的形容词 3、关注灵活隽永的数词 4、关注强化感情的副词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 琴琴 宋宋 苏轼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 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宫商:这里指曲调。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 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
6、弦,“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 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 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用词中的字填空;用词中句子填空;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以及意境的描绘”的知识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1)处用词中字填空,渲染气氛的一个字自然是“静”;(2)处用词中句子填空, 根据白居易的“未成曲调先有情”也能很快找到答案;(3)处用具体地语言描述,其实质就是描述前两句 所显示的画面,不能简单翻译,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答案】静 未动宫商意已传 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
7、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 1 分,第三空 2 分) 【教学建议】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时,要注意抓住诗歌常见意象,重点关注关键词,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诗 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阙阙 题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例 1 例 2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 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 ()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 字概括,1 分)。 【考点】本题主要是诗歌内容的把握 【解析】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白云”“青溪”“落花”“流水”,以及关键词
8、“闲”门,“深”柳,以及 题干中的提示用诗中的字进行概括,所以不难发现读书堂环境“幽”。 【答案】D 【教学建议】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情感。 第二节第二节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阅读古代诗歌,能作初步的赏析。 【解读】【解读】 1.诗歌中的一些景物被赋予了作者主观的情感,这就是是各种的意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有助于帮助学 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就产生了意境,对意境的把握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情感; 3.南京中考考点中,对于画面的描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内容,并对意境进行描绘。 一、
9、意象:一、意象: (一)意象的定义:(一)意象的定义: 最早人们都把自己看到的景物进行记录,久而久之这些特殊的景物也就是被赋予了作者情感,变成能 引发联想,激发情感的具体东西,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就是意象。 (二)(二)诗歌意象的分类诗歌意象的分类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描写性的(静态的)如“孤舟”“江雪” 叙述性的(动态的)如“云破”“月来” (三)明确诗词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三)明确诗词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营造氛围 2、塑造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5、奠定情感基调 (四)把握意象的常见分类(四)把握意象的常见分类 1、常见送别类意象
10、(柳、酒、长亭、南浦) 2、常见愁苦类意象(梧桐、杜鹃、落花、流水) 3、常见思乡类意象(月亮、鸿雁、西风、青鸟) 4、常见抒怀类意象(梅、菊、竹、草木) 5、常见爱情类意象(红豆、连理枝、莲) 6、常见战争类意象(长城、楼兰、羌笛) 7、常见闲适类意象(五柳、东篱、三径) (五)思维导图(五)思维导图 二、意境:二、意境: (一)意境的定义:(一)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 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描绘意境的常用词语:(二)描绘意境的常用词语: 意境通常有它
11、常用的词语,根据意境的特点,意境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三、意象与三、意象与 意境的关系:意境的关系: 不同点:不同点: 1、 从形式 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 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2、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相同点:相同点: 诗歌通过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诗歌通过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 界;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四、描绘意境的步骤四、描绘意境的步骤 1、找出
12、诗中的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首先翻译,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优化语言,形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3、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自然清新、寂寞冷清、苍凉萧瑟、幽深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自然清新、寂寞冷清、苍凉萧瑟、幽深 僻远、淡薄闲适、优雅飘逸僻远、淡薄闲适、优雅飘逸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4、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上元夜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 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经典例
13、题经典例题 例 阴暗 沉寂 萧瑟 苍凉 凄冷 哀婉 优美 朦胧 虚幻缥缈 清新明快 恬淡自然 超尘脱俗 旷远深邃 雄伟壮阔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描绘”的知识 【解析】首先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根据标题以及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诗歌写作的内容是元宵节赏月。另外 根据三四句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意象主要是月亮、花灯、赏灯人。最后结合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将画 面描绘出来,但是在描绘画面的过程中,要注意诗歌中的反问语气。 【答案】元宵之
14、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 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教学建议】在进行诗歌鉴赏中,能够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渔家傲渔家傲 咏梅咏梅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腻:光洁细腻。绿蚁:代指酒。 ()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描绘”的知识 【解析】首先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根据标题“咏梅”我们可以知道诗歌写作的内容是吟
15、咏梅花,并由此可 以推断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描绘画面中,抓住意象白雪、寒梅、琼枝。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一 幅雪中红梅图。 【答案】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那么光洁细腻。(答 出一句给1分,意对即可)(若是翻译亦可,但必须要写出“琼枝”和“腻”的注释,引导学生关注注释) 例 2 【教学建议】在进行诗歌鉴赏中,意境描绘要结合注释。 第三节第三节 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阅读古代诗歌,能作初步的赏析。 【解读】【解读】 1.明确诗歌中的形象,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一般是从其
16、“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 3.了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特征,了解景物背后所蕴含的主观情感,了解其含义,来帮助我们鉴赏诗歌。 诗歌中形象:诗歌中形象: 概念解析:概念解析: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也就是说:诗歌的“形象”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因此,“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自然景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 一、诗歌中形象分类:一、诗歌中形象分类: (一)诗歌人物形象类别(一)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1.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例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
17、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自我形象。 2.2.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非作者本人),如柳宗元的江雪。 (二)把握人物形象的角度(二)把握人物形象的角度 1.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4.4.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三)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三)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
18、的乡思之情。 3.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 战而远征等。 4.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6.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四)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
19、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歌中景物形象:二、诗歌中景物形象: (一)含义含义: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 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二)区分:区分:物象不等于意象,但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基础。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 一个是主观形象。 (三)如何分析物象(三)如何分析物象 1.分析诗中描写了事物 2.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3.联系作者创作背景进行理性的有关人的品质或者理想的深层分析。 三、诗歌中想象的把握与解题技巧:三、诗歌中想象的把握与解题技巧: (1)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 (2)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二篇章 古诗鉴赏 2021 江苏省 中考 专题 复习 考点 练习 第二 篇章 古诗 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