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三篇章 文言文阅读
《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三篇章 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三篇章 文言文阅读(4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重点重点 实词解释、虚词 难点难点 断句、句子翻译 易错点易错点 断句、句子翻译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一节第一节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点】知识点】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读】【解读】 中考语文“考纲”对文言文虚词的要求是“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这包括了虚词的要求。中考中 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指在阅读材料中,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并加以解释说明,尤其要掌握中考 重点考察的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之一、之 (一)代词。(一)代词
2、。 1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2 2指示代词,这,此。指示代词,这,此。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二)助词。(二)助词。 1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 2放在主语
3、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何陋之有? 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 公输 4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5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例句: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三)动词,到、去、往。(三)动词,到、去、往。 例句: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四)“之”字的思维导图(四)“之”字的思维导图 二、其二、其 (一)用作代词(一)用作代词 1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2.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
5、那些”“那里”。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3.3.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二)用作副词。(二)用作副词。 1 1祈使、期望语气,相当于“一定”“可要”。祈使、期望语气,相当于“一定”“可要”。 例句: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2. 2. 推测、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推测、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句: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3.3.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6、、“怎么”。 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其真无马邪? 马说 (三)“其”字的思维导图(三)“其”字的思维导图 三、而三、而 (一)连词(一)连词 1.1.顺承和修饰顺承和修饰 (1)表顺承,译为:就、才、接着。 (2)表修饰,译为:着、地。 共同点:共同点:都可用在两个动词之间,强调指出如果“而”用在两个动词之间就要考虑顺承和修饰这两个用法. 不同点不同点: :由“而”连接的两个动词如果能够分出先后顺序就是顺承,如果不能分出先后顺序就是修饰. 例句: 表顺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表修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2. 2. 并列和递进并列
7、和递进 (1)表并列,译为:而且、又。 (2)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 共同点共同点: : 常常用在名词和形容或短语之间,注意和顺承修饰的区别。 不同点不同点: : “而”的这两个用法学生也常常容易混淆,讲解时强调并列用法时“而”字前后内容可以互换,互 换后语意不发生改变,递进用法则强调后面的程度比前面的程度深。 例句: 表并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表递进: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3.3.表转折,译为:却、但。表转折,译为:却、但。 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
8、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隆中对 (二)与“而”有关的固定句式。(二)与“而”有关的固定句式。 1.1.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师说 2.2.既而、已而、俄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已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句:既而儿醒,大啼。 口技 俄而雪骤。 咏雪 (三)“而”的思维导图(三)“而”的思维导图 四、以四、以 (一)介词(一)介词
9、 1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例句:以刀劈狼首。 狼 2 2表示凭借。译为:凭借,依靠,凭表示凭借。译为:凭借,依靠,凭.的身份。的身份。 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 3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例句:屠惧,投以骨。 狼 4 4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5.5.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10、(二)连词。(二)连词。 1 1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例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2 2表目的或结果,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表目的或结果,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 等。等。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 3. 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句: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三)固定句式(
11、三)固定句式 1.1.以为:(以为:(1 1)认为。)认为。 例句:以为妙绝。 口技 (2 2)相当于“以之为”,把作为,把当做。)相当于“以之为”,把作为,把当做。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二章 2.2.以是、是以、以故,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以是、是以、以故,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四)“以”字的思维导图(四)“以”字的思维导图 五、于五、于 (一)介词。(一)介词。 1 1表处所、时间:在,从,到表处所、时间:在,从,到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 2表对
12、象:向,对,对于。表对象:向,对,对于。 例句: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3 3表被动:被。表被动:被。 例句: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伤仲永 4.4.表比较,放在形容词后面,相当于“比”。表比较,放在形容词后面,相当于“比”。 例句: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秦王纳谏 (二)固定句式(二)固定句式 于是:相当于“于于是:相当于“于+ +此”,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此”,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例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口技 (三)“于”的字思维导图(三)“于”的字思维导图 例 1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
13、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 :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 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 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 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 购无资,家人曰:“请已 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 “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 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 不反 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 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秣陵: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10.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 C.中峨冠而 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考点】掌握中考重点虚词。 【答案】B 【难易度】易,中考常考题型 【解析】掌握“而”的意义和用法,另外,选项中的语句都来源于课内,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将课内文言 文中的实词扎实掌握。 例 2 看松庵记看松庵记(节选)(节选)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 份份披披,横敷数十
15、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 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 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 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 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 而饮,无不宜 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注】薜萝:薜荔和女萝,野生植物。茹:吃。尊罍:泛指酒器。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采之
16、可茹 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 B其 西南一百余里 其 真不知马也 C可挈尊罍而 饮 蹴尔而 与之 D蛟龙潜于 其中 贤于 材人远矣 【考点】掌握中考重点虚词。 【答案】C 【难易度】易,中考常考题型 【解析】掌握中考五个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另外,选项中的语句都来源于课内,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 将课内文言文中的实词扎实掌握。 第二节第二节 中考常见实词整理中考常见实词整理 【知识点】知识点】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 【解读】【解读】 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中考考纲规定“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对于文言实词的考
17、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 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四道题 4 分,难度不大。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 语言是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文言文中不少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差 异,这就是词的古今异义现象。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着传承关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汇词义并 没有发生变化,如天、地、花、木、水等。 古今词义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古今词义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词义扩大。(一)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二)词义缩小。(二)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
18、,而现在只指“丈夫”的配偶。 (三)词义转移。(三)词义转移。 如:“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 (四)感情色彩变化。(四)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 贬义,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二、一词多义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古今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丰富多义的表现。但不管一个词的义项有多 么丰富,它的本义只能有一个,其他的则是围绕这个本义引申开去的意义,就是该词的引申义。 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可以从以下方法人手: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可以从以下方法人手: (一)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一)从词的本义推断引
19、申义。 词的本义一般都是表示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或行为,而引申义则比较抽象、一般。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道”是本义,解释为“路”,而其他的“规 律”、“主张”、“引导”等解释都是从“路”这个意义中引申而来的。 (二)(二)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词义。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词义。 阅读文言文,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随文释义,灵活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含义。 如:不痛绳之。 “绳”为“捆绑”,结合原文语句“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可知,“绳”应为“约 束”。 (三)学会古今意义互补。(三)学会古今意义互补。 知古通今,要善于把已经掌握的现代汉语词义迁移到文言文中去,加
20、强对文言词义的理解。 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这里的“穷”在词典中有很多义项,如 “穷尽,完结”、“穷究”、“生活困难”,在现代汉语中都常用,只有“不得志,不显贵”这一义项只 出现在古代汉语中。 三、古今通假三、古今通假 在文言文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这就是通假现象。“通”即是“通用”, “假”即是“假借”。其中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一)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替代。(一)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替代。 如:“满坐寂然”(口技),“坐”代“座”。 (二)声旁字替代形旁字。(二)声旁字替代形旁字。 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1、”(岳阳楼记),“具“代“俱”。 (三)形旁字替代声旁字。(三)形旁字替代声旁字。 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代“才”。 (四)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四)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 如: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帖”代“贴”。 【注意】 通假字的假借具有临时性, 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通假现象可以不成立。 如 “生亦我所欲也” ( 鱼, 我所欲也)两句中的“生”,前句是通假字,而后句则不是通假字,解释为“活着”。可见,通假是不 具备普遍性的。 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 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临时改变其固有的语法功能, 兼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这种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江苏省中考专题复习考点精析+练习:第三篇章 文言文阅读 2021 江苏省 中考 专题 复习 考点 练习 第三 篇章 文言文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