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4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生物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 第一册第一册 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50%,是由 C H O N(少数含有 S)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酶大 部分是蛋白质,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 1) 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理解)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结构特点 H NH2CCOOH R 都有一个氨基(NH2) ,一个羧基( COOH)同时与同一个 C 原子相连,而 且这个 C 原子还与一个氢原子、一个 可变的 R 基(R)相连。 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以肽键的形
2、式相连形成多肽链, (附: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CONH”表示 ) 链数 氨基酸数 名称 肽键数 失去水分子数 氨基数、羧基数 一条链 2 二肽 1 1 1+R 基中所含有 一条链 3 三肽 2 2 一条链 4 四肽 3 3 一条链 N 多肽 N1 N1 结论: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氨基数=肽链数+R 上含有的氨基数 羧基数=肽链数+R 上含有的羧基数 2) 蛋白质的结构(理解)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蛋白 质分子的结构多样性。 3) 蛋白质的功能(理解)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
3、 如:酶;有些蛋白质有运输的作用 如血红蛋白;调 节作用,很多激素都是蛋白质;免疫作用,比如抗体。 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了解) 核酸的分类是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来区分的: (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 T (核糖核酸) :核糖 U 结构: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8 种) ,碱基(5 种) 核苷酸: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 含氮碱基(腺嘌呤 A、鸟嘌呤 G、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 或尿嘧啶 U) 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理解) 种类:单糖/双糖/多糖(单糖不需要水解,葡萄糖是最常见的单糖) 植物中的多
4、糖有:淀粉(植物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和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动物中的多糖有:糖元(动物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作用:由 C H O 化学元素组成。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4、脂质的种类与作用(了解) (附:三种 储能物质功 能的比较) 种类 淀粉 糖原 脂肪 作用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生物体中的储能物质 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理解) 化学元素的种类:C(基本元素) 、H、O(最多元素) 、N、P、Ca 占全部元素的 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5、微量元素:生物体生活必需的,但是需要量却是很少的一些元素。 (Fe Mn Zn Cu B Mo) 不同生物体组成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生物体组成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 到,但是含量有差异,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学元素的作用:缺硒的人会得克山病,一种地方性心肌病; 缺少 B 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等等 2)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了解) 碳骨架:碳原子可以和、等原子结合形成共价键; 脂肪 类脂 固醇 种类 糖脂、磷脂等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作用 1、生物体中的储能物质 2、细胞中能量的运输和储存形式 磷脂是生物膜的
6、主要成分 对于细胞的营养、调节和 代谢有重要作用 原子之间以单键、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长度不等的链状、分支状或环状结构。 蛋白质是氨基酸为基本单元的骨架构成的。 6、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了解) 水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在所有化合物中是最多的,比蛋白质还多(细胞干重不包括水)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并且这两种形式的水可以相互转化。休眠或处于不良环境中 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比较高。 水在细胞中的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各种反应的介质;参与许多生化 反应。参与 代谢活动,
7、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维持细胞形态,调节体温 (例如:植物在夏天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萎蔫,是因为失去了大部分的自由水; 晒种子时先失去的是自 由水,继续加热蒸发的是结合水) 2)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了解)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般以离子形式存在。例:阳离子:Na +、K+、Ca2+、Mg2+、Fe2+、Fe3+等。阴 离子:SO4 2-、Cl-、PO 4 3-、HC0 3 -等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1、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 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是 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是 血红蛋白分子的主要成分 维
8、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生物体中的磷脂、核苷酸和的主要成分 (附: 某些无机盐缺少时, 生物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如: 缺钙时候, 动物就会出现肌肉抽搐; 过多时, 会出现肌无力。缺铁时候会引起贫血。等)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了解) 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关系;显微镜的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关系 施莱登、施旺等科学家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内容: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一切植物和动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 19
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遗传物质是 DNA。 或者病毒是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 遗传物质是 RNA。 )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了解) 厚度:8nm,光学显微镜看到。 (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为亚显微结构) 细胞膜的获取:把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破裂可获得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的特点: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流动的。 )例如:如: 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
10、 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性。 ) 2)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了解) 细胞膜的成分: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组成:磷脂、蛋白质、多糖; 元素组成:C、H、O、N、P (附: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膜的表层或者嵌插在膜的表层,有的贯穿在整个磷脂双 分子层中。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多糖结合成)即糖被,它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与细胞识别有关。 )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 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他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
11、出现位置是: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内侧小泡 细胞膜) 细胞膜系统的功能:保护细胞内部;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细胞间物质信息交流 3、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 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 叶绿体的结构:扁平的椭球体,双层膜,基粒(色素、酶) ,基质(DNA) , 叶绿体的功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存储太阳能 (养料制造工厂: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太阳能 化学能) (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如植物根尖细胞无叶绿体) 线粒体的结构:椭球型,双层膜,嵴(酶) ,基质(DNA) 线粒体的功能: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95%的能量(ATP)由线粒体提供, 所以又叫“动力工厂”可
12、以自由移动,在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 2) 其它几种细胞器的功能(了解)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内质网 增大膜面积;有机大分子的运输通道 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 中心体 动物的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 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 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 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植物、动物共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植物细胞不一定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 4、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2 层)
13、、核孔(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核仁(与核糖体 RNA 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 (附:染色质:被碱色物质染深色的物质。关系: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物质 DNA 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 (附:染色体、DNA 和细胞核的关系: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核内,真核生物有染色体, 原核生物没有) 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了解) 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进化顺序,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1、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拟核) 。.2、细胞比较小 3、原核细胞的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
14、类和蛋白质结 合成的化合物(肽聚糖) 。 4、细胞质:没有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和叶绿体,但是有分散的核 糖体。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绝大多数生物 3)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的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理解)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理解) 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被动运 输 简 单 扩散 分子个数多的向分子个数少的方向 (溶 质: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 溶剂: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方向) 渗透:溶剂的扩散 无 无 小分子: 如水、 气体: O2、 CO2; 脂溶性较强的物
15、质: 乙醇、 甘 油、苯等 易 化 扩散 需要 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和浓度无关 (一般是低浓度向高浓度) 需要 需要 无机盐、 氨基酸的吸收; 葡萄 糖进入除红细胞以外的细胞 2)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理解)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3)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了解) 内吞和外排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 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了解) 酶的本质: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 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是 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 专一性:每种
16、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即催化作应,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 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2)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过低会减低酶的活性 酸碱度:ph 值,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 (胃蛋白酶是 1.52.2) (附: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 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 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
17、体温大 都在 35左右。 ) 3、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 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了解) ATP 的化学组成: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ATP 的结构特点:结构简式:APPP (附:注意: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 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 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最外层的)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 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 2)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理解)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
18、的过程:ADP+Pi+光能ATP 在酶的作用下,ATP 中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 ADP 和 Pi;在另一种酶的 作用下,ADP 接受能量与一个 Pi 结合转化成 ATP.ATP 与 ADP 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 逆,能量不可逆。ADP 和 Pi 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 ATP 时所需能量绝不是 ATP 水解所释 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具体因为: (1)从反应条件看,ATP 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 酶;而 ATP 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看, ATP
19、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 ATP 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 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 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 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 ;而 ATP 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意义: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 ADP 转化成 ATP 时所需要的能量, 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 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 ADP 转化成 ATP 时所需要的能量, 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 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ATP 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
20、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 :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 。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 ATP 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 、叶绿体基粒(光反应) 、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理解)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 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 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
21、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 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 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 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 H2 18O 和 CO 2, 释放的是 18O 2;第二组提供 H2O 和 C 18O 2,释放的是 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理解)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22、 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性氢) b、ATP 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 和H;暗反应继续完成储存能量于光合产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应用: 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应用)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有光照(
23、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 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2) 农业生产上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理解) 农业生产上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 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 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 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24、。 6、细胞呼吸: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理解) 有氧呼吸过程: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 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过程: 第一阶段: (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 +少量能量 ATP(细胞质的基质) ;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 +少量能量 ATP(线粒体) ; 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 ATP(线粒体) 。 无氧呼吸过程: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 氧化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
25、或(乳酸) ,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由 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过程: 第一阶段: (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 +少量能量 ATP (细胞质的基质) ; (和有氧呼吸的相同)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 C3H6O3乳酸) (附: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 , (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 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
26、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 O2, ;第三阶段:需 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 无氧呼吸 不需 O2,需不同酶。 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 38ATP )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 2870kJ 的能 量,其中有 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2ATP) 1mol 葡萄糖分解 成乳酸共放出 196.65kJ 能量,其中 61.08kJ 储存在 ATP 中。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相同点) 2)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应
27、用) 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温度和保持干燥干燥,抑制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氧浓度、充氮气氮气或降低温度温度等方法,抑制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湿度。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以此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阶段:分裂期和分裂间期 2、细
28、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了解) 1) 细胞的无丝分裂:大体分为三步:细胞核延长核中部缢裂整个细胞中部缢裂。 2) 细胞的无丝分裂的特点: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被称为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 1)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异同 (理解)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 时间: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表现:外表没有很大的变化。 内部发生着很复杂很重要的变化 特点:完成了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的合成历时最长 作用:细胞分裂中极为重要的准备阶段 细胞分裂期:在显微镜下,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 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实,分裂期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是连
29、续的,并没有严格时 间的界限。 (一)前期 最明显的特征:核中央出现染色体。染色体是包含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连接。 () 核膜、核仁解体消失。)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 ()每个染色体会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排列无序。 (二)中期 最明显的特点:染色体有规律地排列在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赤道板。 (1)染色体缩得最短、最粗,这个时期最便于观察。 (2)染色体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三)后期 ()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染色体移至细胞的两极。 ()染色体数目加倍,DNA 数不变。 (四) 末期 ()染色体成为丝状染色质。 ()核仁、核摸出现。 ()细胞板形成,将一
30、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目恢复原样。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 不同点:动物细胞有中心体,间期中心粒复制,新的一组移向另一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 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中部向内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2)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理解) 有丝分裂的特征: 有纺锤丝的出现,有染色质染色质的形态数目的变化过程 有丝分裂的意义 :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存在遗传物质, 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附:总结这几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数目变化
31、。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1) 细胞分化的意义及实例(了解) 时期 数目(为母细胞数目) 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数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分成两个子细胞后,每个为 分成两个子细胞后,每个为 细胞的分化的定义: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 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 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细胞的分化的特点: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
32、能性。 细胞分化的实例:红细胞和心肌细胞来源于中胚层。但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心肌细胞能合成肌动和 肌球蛋白 2) 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理解) 细胞分化的过程: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细胞分化的原因: 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DNA 没有发生变化) , 比如组成结构的蛋白质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的变化。 2、细胞的全能性 1)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理解)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 细胞全能性的实例: 1985 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细胞分化而
33、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 株。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以上爪蟾移核试 验就是很好的例证。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 细胞衰老的特征 (了解) 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 ; 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 ;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2) 细胞凋亡的含义 :细胞程序性死亡 (了解) 3) 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理解) 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过程。
34、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 常的生命现象。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了解) 1)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能够无限增殖:黑人妇女海拉的宫颈癌细胞系,至今已有半个世纪,还在各实验室传代使用。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 2) 癌细胞的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 焦油等; 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3) 恶性肿瘤的防治: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 预防措施。 第二册 遗传与进化 2.1 遗传
35、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1) 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 减数分裂的概念:(特殊的有丝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的 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在整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使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附:在动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 (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 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
36、化(理解) 染色质 染色体(减间期)染色单体(减间、前、中、后)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DNA 的数目及形态。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 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性原细胞和初级性母细胞中为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在次级性母细胞和配子中 为 O 四分体数目:在减 I 前期和减 I 中期,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 DNA 的数目:在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 数目染色体数目。 在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 数目2染色体数目。 (附:例(附:例 1 1计算右图中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数目。 解析:跟据以上分析可知 染色体-4 条 DNA-8 条 同源染色体
37、-2 对 四分体-2 个 3)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 、减数分裂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 I 发生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并且减数分裂前期 I 持续的时 间要远远长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减数分裂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是减数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是等数的,最终使染 色体数减半。 、从 DNA 的角度看,有丝分裂前 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的 DNA 量与母细胞相等。减 数分裂前,DNA 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中的 DNA 量只有母细胞的二分之一。 、减数分裂中的两次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有重要区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就完成了复
38、制。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在不同的生物中,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长短不同,有的 生物具有短暂的间期,而有的生物在末期结束以后,立即进入前期。 4)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 精原 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 细胞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2N N N N 2N N N DNA 2a 4a 4a 4a 2a 2a 2a 2a a a 染色单体 0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2、配子的形成过程 1)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
39、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减间) (减) (减)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征: (一)相 同点: 同源 染色体: 减分 裂开始 不久,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不 同 点 子细胞 形成生殖细胞 形成体细胞 同源 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形成四分 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无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 不分离 细胞分裂 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分裂一次,产生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相同 相同点 都有纺锤体出现,染色体复制一次,均有子细胞产生 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形状和大小 一般相同叫做同源染色
40、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或者行为是联会。 四分体:由于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共含有 4 个姐妹染色单体, (二)不同点:.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一个极体进行减,形成 2 个极体。3 个极体最后都退化小时了。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 1 个卵细胞和 3 个极体。 (附:极体和极核的区别:极体是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因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产生和细胞,依附 于卵细胞的动物极,因此而得名。极核是在雌蕊成熟时产生的,位于胚囊中部的两个游离核。两个极核与 一个精子融合形
41、成的受精极核发育形成胚乳。 )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 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四个精子 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2) 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理解) 配子的定义:配子分为雄、雌配子,动物和植物的雌配子通常称为卵,而将雄配子称为精子。 配子形成: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 生物个体发育: 1)高等动物个体发育分成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个体发育的起点)发育到幼体的过程。 受精卵卵裂囊胚(有一囊胚腔)原肠胚(一胚孔、二腔、三胚
42、层)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者从母体生出来以后,发育成型成熟的 个体。 (变态发育:胚后发育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很大的变化) 2)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阶段 种子:有种皮和胚、胚乳(单子叶植物有胚乳 双子叶植物(菜豆,玉米)没有)组成 胚的发育:受精卵(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分裂成顶细胞和基细胞(靠近珠孔) ,顶细胞发育成胚(包 括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基细胞发育成胚柄。 胚乳的发育: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细胞结合成受精极核后发育而成的三倍体(3N) 。 (附:双子叶植物(花生、大豆和黄瓜) :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形成无胚乳种子,单
43、子叶植物(小麦和玉米) :胚乳不被胚吸收,形成有胚乳的种子。因而说,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的发育是 不正确的。 ) 发育情况:受精(双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果实。其中子房壁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受 精卵精卵发育成胚胚。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3、受精过程 1) 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理解) 受精作用的特点: 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的极核的受 精方式。 (被子
44、植物) 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为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动、植物) 受精作用的意义 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 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理解) 减数分裂的作用: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遗传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并 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减半,使最终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n)。 受精作用的作用: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为合子时,其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 2n,从而保证了亲子代间染
45、色体 数目的恒定性,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理解)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毒的 S 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 R 菌转化成 S 菌。 DNA 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S 标记蛋白质、P 标记 DNA) 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2、DNA 的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 组成 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DNA 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 ,构成 DNA 的基本骨 架。 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46、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与 T ,C 与 G 配对,称之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G=C) (附: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理解) 稳定性:DNA 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 定不变的,从而导致 DNA 分子的稳定性。 多样性:DNA 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 n n(n 为碱基对的数目) 特异性: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
47、 DNA 分子 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附: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从分子水平上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 2) 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理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 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 顺序不同。 (附:与 DNA 的关系:每个 DNA 分子含有若干个基因。 )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生物的遗传信息。 3、DNA 分子的复制 1)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及特点 DNA 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 分子的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是指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DNA 分子的复制特点: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 式是半保留复制。一个 DNA 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 分子 2) DNA 分子的复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