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的归类
《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的归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的归类(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纳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纳 一一. .基础基础 1.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4.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二. . 主要、重要主要、重要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大众传媒是文化传
2、播的主要手段。 4.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根基。 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6. 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 然要经历的历程。 7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8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9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0. 汉字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1
3、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1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三、基本、根本三、基本、根本 1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4.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5.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6.富强、 民主、 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4、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8.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四四. .途径、方式、形式途径、方式、形式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 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
5、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5.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 文化的必由之路 6.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7.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五五.本质、实质本质、实质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 2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六六. .标志、标识标志、标识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遗产(不是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6、3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4中国古代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6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7.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科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8.科学技术是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七七. .特征、特点特征、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3传统文化的特点(特征):继承性(历史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4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7、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史书典籍的点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6.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 7.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 一致的。 8.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9.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10.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 八保证八保证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
8、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九九. .最、首先最、首先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 3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 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 十十. .核心、中心、关键、核心、中心、关键、
9、 重点、内核重点、内核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十一十一. .原则、准则原则、准则 1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十二十二.体现、表现、表达体现、表现、表达 1.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
10、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5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7.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注 意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十三十三. .目标、目的目标、目的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
11、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 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 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十四十四. .源泉、来源源泉、来源 、源自、源自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3中华文化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5.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 分肯定、对自身文化 生
12、命力的坚定信念。 十五十五. .动力、动力、 主题、主导主题、主导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 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十六十六. .精神、灵魂、精髓、主题精神、灵魂、精髓、主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
13、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5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6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7.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4、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0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灵魂)。 十七十七.主题主题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十八、标志十八、标志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媒体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4.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5.科学技术是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6.汉字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7.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15、 十九、作用十九、作用 1.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文化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起积极作 用,若一成不变,就起消极作用。 4. 教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育与培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5. 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 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
16、段和 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 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7. 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8. 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的精神支柱。 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作用。 二十、集中二十、集中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日、民族文化遗产。 3.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4.中华文化的力量
17、,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5.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二十一、决定 、取决于 1. 经济决定政治。 2.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4.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5.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二十三、关系二十三、关系 1.人与文化的关系: (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 (2)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客体。 2.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
18、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4.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 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 7、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具有 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 8、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19、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9、科学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良好的科学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 够促进科学修养 二十四、正确态度二十四、正确态度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32)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43) 3.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 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P3
20、7) 4.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6.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二十五、要求二十五、要求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6.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7
21、.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 文化。 二十六、包括二十六、包括 1.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2.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3.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4.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5.传统思想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二十七、内涵(概念)二十七、内涵(概念) 1.文化多样性: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 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
22、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3.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 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4.民族文化: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P72) 6.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中自强不息精 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其中勤劳勇敢精 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23、。(P72) 7.中华文化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 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8.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指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地生产的文化产品, 通过市场运作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和参与的文化。 9.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 主义文化。“面向广大人民”指的是这种文化的方向性问题;“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指的是这种 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指的是这种文化的形式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生活 2021 年高 政治 二轮 复习 常用 关键词 归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