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全国防灾减灾日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防灾减灾日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4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全国防灾减灾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汇报人: 时间:2020年5月12日,前 言,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安排部署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目 录,全国防灾减灾日简介,地震篇,雷电火灾篇,洪水台风篇,沙尘暴、泥石流篇,防灾减灾小知识,全国防灾减灾日简介,第一章,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
2、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防灾减灾日简介,防灾减灾日由来,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
3、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
4、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2009年
5、 首个防灾减灾日,2011年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2010年 减灾从社区做起,2012年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2013年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2015年 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2014年 城镇化与减灾,2016年 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2017年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2018年 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2017年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地震篇,第二章,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
6、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什么叫地震,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该怎么做,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为了人身安全,
7、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旁边,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场所,要保护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公共场所依工作人员的指
8、示行动,地震时该怎么做,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禁止行驶,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避难时要徒
9、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地震时该怎么做,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地震活命三角区,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要尽量节省气力,计划着节约使用食物,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保
10、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向外界传递消息。,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地震后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雷电火灾篇,第三章,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什么是雷电,1、不宜在建筑物
11、朝天面上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 2、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3、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4、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防雷知识类型身处室内,1、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2、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3、不宜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 4、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 5、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
12、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7、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防雷知识类型身处室外,8、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 9、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10、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11、当你站在一个距雷击较近的地方如高闪上,如果感觉到毛发竖立,皮肤有轻微的刺痛,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并马上蹲下来,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团,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防灾减灾日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全国 防灾 减灾 救灾 人民 防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