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章第一章 声现象声现象 一一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转化放大法:把微小振动放大。用乒乓球接近音叉,在桌面上撒纸屑。 4.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并非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听见。(超/次声波) 二二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是最常见的传声介质。 3.传声效果:固体液体气体,发生地震人被困在废墟中,敲击铁管或者墙壁比大声喊叫效果好。 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和温度,与声源无关。 5.可听声
2、、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6.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7.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水中传播速度约为 1500m/s。 8. 产生回声的最小距离是 17m。百米赛跑中,运动员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时间约为 0.3s。利用 回声测距公式: 2 S vt 三三 声音是一种波声音是一种波 具有能量具有能量 1.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2.声音具有能量叫做声能,声波可以传播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四四 乐音的三要素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2.音调:
3、描述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儿童说话音调比成年人高、女人 音调比男人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材料会影响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越长越粗越松,频 率越低。) 3.音色:描述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物体本身性质,不同材料、不同结构。 五:噪声及其控制五: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2.噪声的控制:从声源处减弱 从传播路径中减弱 从人耳处减弱 3.分贝:dB,反映声音的强弱(即描述响度) 4.物理学角度:乐音的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波形是无规律的。
4、六六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人耳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20000Hz)的特点: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碰到障碍物时有明显的反射;穿透 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3.超声波应用:声呐,测速 B 超 击碎肾结石,超声波清洗、焊接。 3.次声波(频率20Hz)的特点:一,频率低,二,能量衰减少;三,绕过障碍物能力强,传播距离远。火 山爆发、海啸、地震,发射火箭、飞机火车、核爆炸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第二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2 一一 物质三态和温度物质三态和温度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态和温度有关。 2.固态物质有固
5、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 形状和体积,气体和液体统称流体。 3.水蒸气无色无味,人眼看不见,水雾/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液滴。 4.酒精灯的使用: 正确操作 纠正错误操作 点燃时 用火柴等点燃 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 酒精灯 熄灭时 用灯帽熄灭 不能用嘴吹灭 加热时 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外焰 温度高 不要用内焰加热 万一洒出酒 精在桌子上 燃烧 用湿抹布扑盖 不能用水去浇 5.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见的温 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6.摄氏温标规定:通常情况下,冰
6、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100 度,把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 100 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 1 摄氏度。 7.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永远是 0,如果没有温度差,则永远不会发生热传递和物态变化。 8.常见的温度值:人体正常温度:36.5 37.5;冰箱保鲜室温度为-5-18,保鲜室的温度是 4 10;人体感觉最适温度约为 2325,洗澡水温度约为 3745;江苏地区冬季最低温度约为零下 几度,夏季最高气温约为 40。 9.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始温度计利用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10.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11.
7、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零刻度线,认清它的分度值,被测温度不能超过 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计的玻璃 泡仍要留在被测物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者容器底。 12.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要待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温度计的玻璃泡仍然要跟被测物体充分 接触;测量液体温度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不能把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来读数; 视线要跟温度计的上表面持平。 固体 液体 气体 凝固 熔化 液化 汽化 升华 凝华 放热放热 吸热吸热 3 13.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不同之处: 特点 作用 量程:3542 按
8、人体体温设计,不能用沸水消毒,应用酒精消毒 玻璃泡的容积很大,毛细管内径很细 灵敏度高,分度值小,测量更准确 玻璃泡和毛细管连接处有弯曲的缩口 温度上升时,液柱可以上升;温度下降时,液柱不 会自动下降,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必须用力甩 回去 柱体做成三棱柱形,有一边是圆弧形 圆弧形对细小液柱起放大作用 1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加所致,温室效应会引起全球性气候变暖。有效措施有: 植树造林,不乱砍乱伐;减少碳燃料的燃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15.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有效措施: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城市 人工水面,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
9、低碳经济。 二二 六大变化六大变化 1.汽化: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吸热。 2.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 3.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对周围环境有制冷作用。 4.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5.蒸发式一个比较缓慢的汽化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 慢,液体本身是否易挥发,空气湿度。 6.水的沸腾:沸腾前产生少量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变小,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沸腾时产生大量气 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沸腾时听到的声音有所降低,“开水不响,响
10、水不开”。 7.沸腾时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在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 8.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温度达到沸点;二,继续吸 热(若没有温度差无法吸热)。(关掉电源,烧水壶 仍能沸腾十几秒是因为壶壁提供的热量。锅中的碗里 的水烧不开。) 9.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10.液化两种方法:一,降低温度(雾,露),二,压缩 体积(空调、冰箱,液化气)。 1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熔化吸热。 1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如果物质仅仅是状态由固态 变成了液态,而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那么这种物质就称之为晶体。例如:冰,海 波,萘
11、,固态酒精、干冰、金刚石、石墨、氯化钠及各种金属。 13.非晶体:如果物质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中,物态的变化伴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就是说熔化过程中 温度不断上升,就称这种物质为非晶体。例如:蜡烛、玻璃、沥青、橡胶、塑料、人造丝。 14.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发生变化,这个温度称之为熔点,不同的晶体物质,它们的熔点不同。 例如:水熔点为 0,海波熔点为 48,萘熔点为 80.5。 15.水浴法加热海波作用:一,加热的温度比较容易控制;二,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16.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放热,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17.晶体在由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2、,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 固点和熔点。 18.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吸热。例如:冬天衣服上的冰变干,加热碘固体(蓝紫色 4 碘蒸气),干冰升华,樟脑丸升华,白炽灯钨丝升华。 19.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例如:冬天的霜,冰花,白炽灯外玻璃壳内部变黑。 20.人工降雨三种方法:一、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引起降雨;二、撒碘化银、三氧化二铝,樟 脑或酒精,吸附水蒸气,加速水蒸气的液化或者凝华;三、直接喷小水滴。 三三 水循环水循环 1.烟:固体粉末。 2.雾/露: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3.霜: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 4.云:水蒸气遇冷液
13、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 5.雨/雪: 云中的小水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再凝华到小冰晶上, 小冰晶越来越大, 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 冰晶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如果下落过程中高于或者接近 0,冰晶就熔化形成雨,否则形成雪。 6.海洋水占了地球总水量的 97%,陆地水占 3%,其中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南北极冰原和海洋冰川里。我们要 保护水资源。保护措施:关掉滴水的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菜等。 7.水循环由太阳能和地球能驱动,水的三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第三章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一一 光的色彩、颜色光的色彩、颜色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有太阳、闪电、萤火
14、虫、发光的 水母;人造光源有电灯、火把、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星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牛顿):让一束太阳光射透过三棱镜照在白屏上,会出现一条彩色带。从上到下依次为: 红、橙、黄、绿、蓝、靛、紫。该试验表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它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棱镜对红 光的折射最弱,对紫光的折射最强。 3.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白色光,颜料的 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黑色。 3.有色物体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如果用 蓝光照射红色物体,物体呈黑色。 4.透明物体只让同色的光通过
15、。无色透明物体允许所有的色光通过。 二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2.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太阳能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方式 红 绿 蓝 黄 品红 白 青 5 传送到地球上。 3.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响尾蛇导弹、烘手机,电视遥控器。 4.紫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3.紫外线最显著的特性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验钞机。紫外线还有两大特性:化学作用强,可以使 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应用:紫外线消毒柜、灭菌灯
16、。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照射对人体有害。防护:涂抹防晒霜,焊接时带防护眼罩。地球的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三三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或在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 2.理想模型法:我们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 8 m/s,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近似认为是 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2.2510 8 m/s
17、,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2108 m/s。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 8 分钟左右。 4.实像由实际光线交叉形成的,既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又可以在光屏上显现。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相交形成的,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在光屏上显现。 5.平面镜既能成像,同时又能改变光路。平面镜反射特点:一、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到平面的 距离等于物到平面的距离。二、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三、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完全相同。四、平面镜成 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四四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发射回来。 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镜面反射:如果一束
18、光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束任然是平行的。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 粗糙反射面上,反射光线不再相互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样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6 第四章第四章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一一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1.定义:当光从一种截止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中时,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还 有一部分光线要进入另一种物质中,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几个专门的术语:入射点 O O,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3.光的折射现象实例:把筷子插入盛满水的碗中,筷子往上弯;把树枝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
19、上去 树枝在水面折断;钢笔放在玻璃块后面错位,放大镜后的眼睛被放大了。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浅,实际 上深。早晨的太阳变形。 4.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当从空气斜射到水或者玻璃,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或者 玻璃斜射到空气中,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5.人看水底,水变浅,水中看树,树变高。解释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 二二 透镜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 作用。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3.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光线经过该点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焦点:凸透镜能使主光轴平行的光汇聚
20、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5.焦距:从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7 三三 凸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 1.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 u 表示。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 v 表示。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放大镜。 u=f ,不成像。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幻灯机。 u=2f ,v=2f ,成倒立、等大实像,应用:测焦距。 u2f ,fv2f,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像。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镜头应该往前伸。 2.近视眼的矫正: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应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的矫正: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应用凸透镜矫正。 4.开普勒天
21、文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第一次成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成正立放大虚像。 5.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第一次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成正立放大虚像。 8 第五章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一一 长度和时间测量长度和时间测量 1.长度 (l/s) : 两点之间的距离, 单位是米, 符号 m。 1km=1000m, 1m=1000mm, 1mm=1000m, 1m=1000nm。 2.常见的长度: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0m,课桌的高约为 0.8m,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 18cm,一本课本 的长度约为 20cm。 3.测量长度的单位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看尺的量程;看尺的分度
22、值;看尺的零刻度 是否磨损。 4.测量时的注意事项:零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要以某一合适的刻度线为零点; 刻度尺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 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非常大或非常小时应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5.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测纸的厚度;平移法,测硬币、乒乓球直径;替代法;目测法。 6.早上八点上课,指的是时刻;这节课上了 45 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7.停表的使用大圈每圈为 1min,每一大格为 5s,小圈每圈为 1h, 每一小格为 1min。 读数应是小圈和大圈示数之和。 8.时间单位的换算:一天=24 小
23、时(h),一小时=60 分钟(min),一分=60 秒(s), 1 秒=1000 毫秒(ms),1 毫秒=1000 微秒(s)。 9.测得的数据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改进测试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二 速度和运动速度和运动 8.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9.速度计算公式: t s v ,单位为 m/s,1m/s=3.6km/h。 10.常见的速度:人步行速度为 1.4m/s=5km/h,短跑运动员速度为 10m/s=36km/h,骑车速度为 30m/s=108km/h;高
24、铁速度为 100m/s=360km/h。 11.匀速直线运动指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叫做动能。 1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速度,称之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大致上描述运动过程 中的运动快慢程度。 13.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14.参照物是人们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而取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有变化,该物体 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15.以。为参照物=相对于。,以某个物体为参照物,就认为这个物体始终是是静止的。 1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当选取不同的参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中 物理 知识点 详细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