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主客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 对立阶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 东亚的思维方式未能充分展开主体与客体(或曰人与天) 的分离,以中国为例,虽然有春秋时期子产倡言“天道远,人道迩”,战国荀况、唐代刘禹 锡论证“天人相分”,但就总体而言,“天人合一”观念占优势,天人相分观念没有获得充 分发育。这一倾向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特别艰难互为因果。但中国传
2、统的主客一体、天 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当下正在形成之中的“主客体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显然富于启迪。这 正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注目于东亚智慧的原因所在。 东亚智慧没有也不可能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资仿效的完备样板,它所提供的 只是闪耀着真理之光的某些启示。东亚智慧没有完成“主客体浑然一体”向“主客体两分对 立”的转化,这本是东亚智慧的一种时代性缺陷,但东亚智慧阐扬了人与自然的一体观 从自然规律经过人的自觉而发展出伦理观以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统一的观念,如孟子 所说“仁民爱物”,主张施仁政于民众,更把爱推及万物;又如宋代思想家张载的名论“民 吾同胞,物吾与也”,视万民为我的同胞,万物
3、都是我的同伴朋友,整个宇宙是一个大家庭, 这种绿色理念对于救正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导致的种种弊病,无疑具有精神疗治 作用。 东方智慧的另一源印度思想也有此类资源,诗人泰戈尔说:印度人把世界和人 一起包括在一个伟大的真理里。印度人强调在人和宇宙之间的和谐,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哲 人的“赞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一类理念是相通的,它们对现代人克服主体与客体截然 两分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富于启示性。当然,这种“克服”绝不是否定现代文明,重新恢复 古代的“主客不分”“主客浑沌”, 而是充分肯认工业化的成就, 利用现代科技的巨大威力, 将现代生产力引导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绿色运作轨道上。 现代
4、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开始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奥尔多 利奥波德所著沙乡的沉思一书,描述作者在一个废弃 的沙乡农场,运用现代科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过程及其思索。该书有一节名为土地道 德 , 首次从道德角度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 把土地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 的共同体,而人只是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该节论述维持生物链完整性的重要性,指出 人如果过分垦殖、开采,强行打破这种生物链,是不道德的,而且,“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 自身”。利奥波德还指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双向互助式和谐、 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
5、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认识与中国一千年前的哲学 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命题一脉相通,不过这是在新的科技、新的生产力水平上的哲 学及伦理学概括,生动展现了人类理智的古今贯穿性和中西相应性。 (摘编自冯天瑜先哲启示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材料二: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 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中国在农业经 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资源和环境未遭大的枯竭和破坏,未曾削弱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的发展。 传统是由历史沿转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传统,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6、、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这首先体现在思想上。这就是以人为 本,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由于人抽去了自然属性,因而是社会的人,人代表着社会。 四书 中的首篇大学开首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社会的灵 魂是道德,主体是人民,由道德去建造社会的形式,由人们去构筑社会的精神,所以大学 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 而此中的“格物”和“致知”合起来,也称为格致,被认为是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这就说明中国先贤们试图建立的社
7、会,是文明知识的社会。3 000 余年的中国农业经济时代,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知识的农业经济传统。(摘编自刘盛佳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尽管春秋时期子产倡言“天道远,人道迩”,战国荀况、唐代刘禹锡论证“天人相分”, 但“天人合一”观念的优势地位在中国并未被取代。 B以中国与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智慧虽然努力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以推广的完备样板, 但实际上因时代性缺陷而无法做到。 C孟子“仁民爱物”的思想,与张载“民胞物与”的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一体观,对 于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之病,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D印度智慧中关于
8、人和宇宙和谐的观念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同中有异,后者较前者对 现代人克服主客截然两分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更富启示性。 答案 A 解析 B 项“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以推广的完备样板”错。由原文“东亚智慧没有也 不可能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资仿效的完备样板,它所提供的只是闪耀着真理之光 的某些启示”可知,“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完备样板。C 项“标本兼治”错。由原文“这种 绿色理念对于救正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导致的种种弊病,无疑具有精神疗治作 用”可知,只是有“精神疗治作用”。D 项“后者较前者对现代人克服主客截然两分对立造 成的生态危机更富启示性”错。由原文“印度人强调在人和宇宙之
9、间的和谐,这种思想与中 国先秦哲人的赞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一类理念是相通的,它们对现代人克服主体与 客体截然两分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富于启示性”可知,二者并未进行比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给现代可持续发展不少启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重 新回到人类发展的“主客浑然一体阶段”。 B根据相关概念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为了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 展,就必须牺牲当代人的发展需要。 C东方智慧与西方思想殊途同归,同步经历了“主客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对立阶 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展现了人类理智的中西相应性。 D可持
10、续发展的思想,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社会性与社会 的道德感,体现了中国先贤建立文明知识社会的愿望。 答案 C 解析 “同步经历”错。由原文“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主客 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对立阶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可知,人类对自身和外 在自然界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东西方并不一定同步,无中生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一项是( )(3 分)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挟太山以超北海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答案 B 解析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出齐桓晋文之事 ,意为“(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 比喻难以做
11、到的事。意义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关。 4 东西方智慧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有哪些相似的认知?请结合利奥波德的相关论述, 概括说明。 (4 分) 答:_ 答案 都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都把人与自然关系上 升到道德伦理、价值引导的高度。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答:_ 答案 首先,从人类对自我和自然关系认识的高度,点明中国传统的主客一体、天人合一的 理念富有启迪性;接着,在第二、三段,论述了中、印等东方智慧的人与自然一体的共性特 征对现代文明主客对立的救正作用;最后,以美国新环境理论者的思想为例,揭示了人类在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方面的古今贯穿性和中西相应性。
12、(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涡水与老庄 潘小平 溯流而上,我们最先到达涡阳。 正午时分,涡水静静流淌。这是淮河左岸一条著名的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发 源于河南的尉氏县。一路上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鹿邑,而后从亳州入境安徽,经 涡阳、蒙城,于怀远城关之东注入淮河。怀远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我常常挎着篮子,带着 妹妹,穿过喧闹拥堵的城区,去涡河边洗衣裳。河水清澈见底,衣声此起彼伏。那时涡河大 堤的青石条上,晾满了洗好的衣物,蓝是蓝,白是白,是民间所谓的“水颜色”。 不远处,就是涡河入淮口,一条清晰的水纹线将它与浊浪滔滔的淮水彻底分割。然
13、而 它最终还是流入了淮河,那时我还不知道,长大以后,我会无数次地在这条河边徘徊、思索。 古书上说,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但今天的涡阳县城,并不在涡水的北面。历史 总是在不经意间,显示它的沧桑巨变。太阳一点点西移,风开始变硬,尖锐刺骨。有一年, 大约是 1987 年,我只身一人,在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个冬春,从一个村庄到一个村庄,从山 之阴到水之阳。都是乡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脚踩下去,醭土腾起来老高。这儿的人们, 把大道叫做“官道”,冬阳下,能看见不远处涡水缭绕。淮河支流众多,呈羽状分布,水势 迟缓,而“道”的不争与柔弱,是否源于淮河“缓水静流”的特性呢?为什么淮河流域是中 国河流中,唯一产生
14、本体论哲学家的河流?为什么伟大的黄河和伟大的长江,没有产生老庄 和孔孟这样的人物? 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产生于淮河流域,涡水老 庄,泗水孔孟,而涡水和泗水,都是淮河的支流。老庄的生命哲学和孔孟的政治哲学,是中 国社会生活和中国思想政治的两大支撑性力量,共同支撑起中国的大地与天空。 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一直没有想清楚。 抑或是这片缓缓流淌的河流,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学? 有文化学者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个文化带,分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部文化带、以 中国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带、以印度为代表的南部文化带。北部擅长制造,中部擅长情感,南 部擅长精神。这和纬度有关
15、,日本与德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因此日本制造的精密度堪与德 国媲美;美国与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擅长情感表达,但不同的是美国是纵情文化,中国 是抒情文化;而南部地区以印度为代表,由于农业资源丰富,古印度低头是稻米,抬头是香 蕉,自古不愁温饱,文化擅长在精神方面,从而神学发达。是不是黄河的凶险和长江的奔腾, 打乱了人类的沉思与冥想, 因此才没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 而羽状分布的淮河,给人类提供了仰望星空和宇宙对话的冲动,也提供了内心的宁静,因此 才产生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和老子的宇宙本体论? 在上古,淮河是一条安静迟缓的大水,两岸水草丰美,人民安居乐业。只是公元 1194
16、 年,黄河夺淮之后,它才变得狰狞起来。在黄河夺淮的七百年间,黄河将大约七百亿吨泥沙 带入淮河流域,使得鲁南的沂、沭、泗水不能入淮,无数支流与湖泊淤积废弃,淮河原有的 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发生最多最频繁而且规模最大者,大都是在淮 河流域,这和淮河的十年九涝、灾害频发、民无恒业、民风剽悍,有着很内在的关联。 在中国古代疆域上,具有明显而特殊的南北界限特征的河流不是长江,不是黄河,而 是淮河。淮河不仅是中国大陆东部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还是一条自然地理的突变线和临 界线:线南为亚热带,线北为暖温带;是高粱种植的南界,竹子生长的北界;是 1 月的冰界, 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而极端的
17、表现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到农业 形态上,淮河以南是稻作文明,淮河以北是旱作文明,而农作物类型和由此产生的文明形态, 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和理念,影响到区 域人格和区域情感。淮北人热情粗粝,说话高喉咙大嗓门,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倒头 睡,过它一天算一天!三十多年前,我到皖北农村去,发现差不多的人家,陈设都十分简单。 他们的家里,既无柜子也无箱子,有的甚至也没有床,冬棉夏单,所有的衣服,都挂在一根 绳子上。也不是没床,而是没有正式的床,往往是绳编的“软床子”,一只手拎上就走了。 淮河年年发大水,老百姓年年跑“水反”,大水一过荡然
18、无存,置办家业干什么?还不如吃 干喝净,混个“肚饱腰圆”!所以我们今天,也无法想象上古的淮水和涡水,无法想象它们 的安静和迟缓。而老子那时,就常常在这样的水岸边徘徊,河水流向远方,天格外高,格外 蓝。(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写作者小时候常去涡河边洗衣裳,不仅反映了涡河的环境优美怡人,也表达了作者 对涡河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文章写到作者 1987 年独自一人浪游涡水边,浪游之意是探寻老庄生命哲学的缘由,但最 终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 C文章谈到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旨在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 D文
19、章回忆三十多年前看到皖北农村的情景,通过当地人家的家庭摆设和生活方式,展现 出淮北人简朴爽朗的性格。 答案 C 解析 “旨在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错, 应是强调文化特点与纬度地域的关联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说“我们最先到达涡阳”,确立了全文的写作对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 涡水,使内容显得更真实、更亲切。 B文章说老庄等哲学家产生于淮河流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其中原 因的探究,也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语言平而有味,淡而不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反省,体现出作者严 谨而深刻的思维。 D文章结
20、尾处写老子常在涡水岸边徘徊,与作者常在涡水边徘徊遥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 作者想做像老子一样的思想家的决心。 答案 D 解析 D 项虽然内容上前后呼应,但作者没有表达出想做思想家的决心,于文无据。 8本文第段使用多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答:_ 答案 (1)表达作者对老庄哲学与淮河特点相联系的疑惑,激发读者思考。(2)引出下文对文化 哲学等深层内容的理性思考,起着衔接或深化思想的作用。 9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淮河及其支流?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6 分) 答:_ 答案 (1)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叙述自己在涡河的经历, 表达对老庄哲学的思考。 (2)
21、虚实结合: 实写淮河流域,虚写老庄哲学的特征,反映老庄哲学形成的环境原因。(3)对比:将淮河在上 古时期的特征和近代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其沧桑巨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 征之。岁余,迁右补阙。 会泽潞节度使郗士美卒。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 曰:“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 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 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聚敛之臣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 本
22、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谬矣。” 穆宗即位,召拜考功员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皆行升黜。状入,留中 不 下,议者以宰辅旷官,自宜上疏论列,而渤越职钓名,非尽事君之道。乃出为虔州刺史。未 满岁,迁江州刺史。张平叔判度支,奏征天下久远逋悬,渤上疏曰:“度支所收贞元二年流 户赋钱四千四百一十贯,臣州治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已旱死一千九百顷有余。若徇度支 所敛,臣惧天下谓陛下当大旱责民三十六年逋悬。臣任刺史,上不能奉诏,下不忍民穷,无 所逃死,请放归田里。” 入为职方郎中,迁谏议大夫。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帝久不出,群臣候 立紫宸门外,有省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第三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文档标签
- 年部编版
- 高中语文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汇编含答案
-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情景式默写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字形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字形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字音字形成语整理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字音字形成语整理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电子课本茶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7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