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总结归纳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总结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总结归纳(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一.生活处处有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 从哲学产生看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的任务(作用) 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二.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 从哲学的本意来看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正如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从哲学的内涵来看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哲学产生的基础看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
2、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三三.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世界观 哲哲 学学 区 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 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形成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 联 系 (1)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 (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 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
3、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 本方法 联 系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二者统一于哲学.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注意注意:(1)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哲学也有科 学和非科学之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起到间接的指导作用 (3)真正的哲学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哲学对人们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五五.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
4、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 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 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反对: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夸大哲学作用)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反对: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轻视哲学作用) 2 (3)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朴
5、素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 唯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思维 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思维和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何者是本原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 唯心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 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 思维和存在的 问题 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 思维能正确 可知论 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认识存在 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 思维不能正 不可知论 确认识存在) 确认识存在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 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
6、存在的关系问题。 (2)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形态 基本观点 优 点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 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 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问题 简单化(把哲学上的物质等 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发 展了唯物主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
7、主 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 有能动作用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 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 共 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 质决定意识。 四、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四、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 代 朴 素 唯 物主义 (1)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尚书-洪范 (2)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起变化。(荀子) “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经 (3)气理说: “气者,理之依也。 ” “阴阳
8、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王夫之) (4)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笵缜) (5)其他观点: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是万物之始基(泰勒斯)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 近 代 形 而 上 学唯物主义 (1)认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拉美特里: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3)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3 (4)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五、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五、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 意志、 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
9、成本原的东 西,认为客观世界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 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 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 及其观点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慧能:仁者心动 (3)陆九渊: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4)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6)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7)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8)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9)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10)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11)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唯一的对
10、象。 (1)中外的“神创论” (上帝创世纪、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2)柏拉图:理念论 (3)黑格尔:绝对理念 (4)朱熹:理生万物、立在事先。未 有此气,已有此理。 (5)程颐: “有理则有气” “有理而后 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6)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共性 二者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 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六、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六、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世界本原世界本原 世界状态世界状态 联系的观点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基本
11、基本 结合 全面的观点 派别派别 对 立 对 立 结合 孤立的观点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第三课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 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 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 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对社会变 革的作用 (1)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的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
12、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 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 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者三大发现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
13、学的“三个统一”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首要的基本观点中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 自 然 界 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14、期发展的产物。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 哲学意义 上的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意: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关系:注意: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关系:(1)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2)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二、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二、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区 别别 特性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除了客观实在性
15、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联 系系 (1)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 (2)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3)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4)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5)二者是普遍和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三、 【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三、 【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反 对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要求
16、用运动、 变化、发展的 眼光看问题 (1)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 点; (2)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观点。 四、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四、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反 对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 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 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既要看到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 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 静止,坚持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 论, (2)反对只承认
17、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 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五、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 消灭。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 ,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 律的惩罚。 (2)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注意:注意:(1)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人们只能改
18、变规律发生作 5 用的条件和形式。 (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 动 静 止 区 别 含义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 和过程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一定阶 段和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在一定 条件和范围没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 (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五课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
19、什么是意识一、什么是意识: 从意识的 起源看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结论:物质世界先于人 的意识而存在的,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 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 生理基础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 动的物质器官。 从意识的 内容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形式是主观的。 (注意:不管什么样的意识,正确的、错误 的、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推测,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 识 的 能 动 作 用 能动地 认识世界认
20、识世界 (能动的 反映反映) 意 识 活 动 具有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和 主动创造性 (1)从深度看: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2)从跨度看:意识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 推测未来。 (3)从进程看: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的意识 在不断增加。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 物) 能动地 改造世界改造世界 (能动的 反作用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 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 (1)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 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与物质) (2)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
21、观世界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 造客观世界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 理活动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 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具 体 要 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
22、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 (两个结合)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知识迁移:从辩证法角度,如何做到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 6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 一、 【世界物质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物质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文档标签
- 2021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五必背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5必背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四
-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知识要点概括
- 高一政治必修一
-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于文华
-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梳理
- 2021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知识点总结
-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总结
-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梳理
-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总结归纳
-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回扣
- 2021年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专题
-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
-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精要
- 2023人教版必修三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