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册知知识点总结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册知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册知知识点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2 课 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主观题中对于文化作用(文化与生活)的考察既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也包括文 化对人的作用。 1. 文化的含义 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 的部分。 2.2.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特点 :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
2、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3.3.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其以重 大影响。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
3、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关系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容。 (3 3)文化对综合国力)文化对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 4、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源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4、 潜移默化:是无形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往往是自觉学 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 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意: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1 3.1 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 1.1.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1) 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文化遗产:
5、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保护方式:以名录方式名录方式确立。 2.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地位) (2)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6、然要求 (5)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3.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 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 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 4、怎么理解、怎么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解释:由于各民族
7、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 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 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2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重要途径之一) (3)教 育 (重要途径之一) (4)各国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传播方式 (5)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途径。 2 2、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传媒 (1)传媒的发展形
8、态: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2)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重点) 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地位: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 3、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 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与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
9、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 利共赢。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 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4 4、加强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加强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的态度) (2)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 律平等的原则。(文化多样性) (3)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途
10、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 媒),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4) 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4.1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各种表现形式的影响 (要求:把握关键词,注意选择题)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 响。) (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
11、4)传统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具体 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 族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突出表现为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3.3.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 (1)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2、 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归属感、 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 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 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能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 消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 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 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 活。 (P42 页) 4.4
13、.如何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 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2)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 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 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p44 第二段) (3)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
14、承与创新的关系) (4)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角 度)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说明:2.3.4.5 点属于补充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 4.2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 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 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2.
1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 因素,外部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 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内部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内部因素)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内部因素) 5.1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6、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意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2.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重点)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重点)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 发展。进行文化创造,
17、实现文化创新,应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4)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 1.如何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P53)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是文化创新 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P55) 2.什么是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新文化(否今) 封闭主义:拒绝外来文化(否外) 民
18、族虚无主义:一位推崇外来文化(否中) 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否古) 2文化创新的途径(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重点重点) (1) 立足于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与实践的关系)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与传统文化 的关系)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 (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关系, 克服 “守旧主义” 、 “封闭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 “历史虚无主
19、义” 的错误倾向。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于人民群众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 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 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文化创新的主体) 或者:坚持以人民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0、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为坚持以人民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实服务的方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实 际,贴近群众。 (第九课中国际,贴近群众。 (第九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 (6)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 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等方式推动文化发展 (7)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主旋律和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课文化强 国
21、的角度) 第第 6 6 课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2、汉字 地位:是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文字汉字 3、史书典籍: 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外因) 5、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方向保证)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
22、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 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继承)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向世 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 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 (文化发展的主体) 6、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生活 2021 年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 全册知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