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随堂笔记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随堂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随堂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随堂笔记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随堂笔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小结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小结 一、材料:一、材料: 1、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如木材、棉花、石料、沙子、蚕丝、 竹子、亚麻、羊毛、真皮等。 2、人工合成材料(人造材料) :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如塑料、玻璃、钢铁、陶瓷、合成 纤维、合成橡胶等。 二、变化:二、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主要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
2、成 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5、注意: (1)有上述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如电灯发光) 。 (2)化学变化可能没有任何现象。只要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6、常见的例子: (1)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变质、酿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毒、煮熟、消毒、生长、衰老等。 (2)物理变化:外形的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电器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电饭煲等) 。 (3)注意: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其中蜡烛熔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7、知识提升: (1)从宏观角度看: 定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新物质指的
3、是组成和结构与原先不同的物质,如氧 气、液氧是同种物质,氧气和氢气是不同物质)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从微观角度看: 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区别:有无新的分子生成。 共同点:原子都不变。特别注意:核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三、三、 物质的构成微粒物质的构成微粒 1 、世界万物都是由对应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有的由分子构成, 如: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H2O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O2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H2 (2)有的由原子直接构成, 如:
4、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Fe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 C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Cu 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H2O 一个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 H2 一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 O2 3、常见物质化学式 水:H2O 碳 C 氢气:H2 铁 Fe 氧气:O2 铜 Cu 一氧化碳 CO 氧化镁 MgO 二氧化碳 CO2 4、知识提升: (1)构成物质的微粒常见的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还可以先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构成物质。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包括所有的金
5、属、所有的稀有气体、大部分的固态非金属(磷、硫、碳、 硅等都是原子构成) (碘除外,是碘分子构成) 4、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而且组成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 氯离子构成。 ) 5、余下的都是由分子构成,所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四、性质:四、性质: 1、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描述物质性质时有关键词, “能,会,是,可以,容易”等。 例如:铁生锈是化学变化,铁能生锈就是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活泼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6、出来的性质。 (包括在物理变化中也包括不用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只要分子没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 ) 考点一:水和冰还有水蒸气的的化学性质相同,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考点二: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七、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获得结论、反思与评 价、表达与交流。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小结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小结 一、水的三态变化:一、水的三态变化:属
7、于物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上水分子本身没变,只是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二、分子的性质: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高间隔大。 例如:热胀冷缩) (一般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4、自身有能量,在不断运动。 (例如:溶解、扩散、蒸发、挥发等)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5、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使不溶性杂质沉到底部,属于物理变化) 自然沉降(又叫静置沉降) ,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人工沉降(加明
8、矾沉降) (明矾叫絮凝剂或净水剂) (明矾作用: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2、过滤: (除去所有不溶性杂质,属于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各成分颗粒大小不同,常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步骤: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水润湿赶走气泡(否则过滤速度慢) (杂质过多过滤速度也慢)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否则过滤不干净) 三靠:倾倒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划破滤纸,过滤不干净。 ) (同时起到引流作用)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 注意:过滤不干净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3、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 (属于物理变
9、化,常用活性炭) 4、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同时也可消毒杀菌。 ) 方法是先蒸发,再冷凝。能得到最纯净的水-蒸馏水。 (蒸馏还能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在一起的几种液体, 例如酒精和水的分离; 液态空气的分离和石油的分馏等, 属于物理变化) 四、水的净化程度由低到高: 静置沉降-人工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过滤:不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例如:食盐和泥沙) 2、蒸发: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例如:食盐和水) 3、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 (例如:水和酒精) 六、硬水和软水六、硬水和软水 1、区别:是否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矿物质。 2、鉴别:加入肥皂
10、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可以加热煮沸,实验室可以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七、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水、二氧化碳、金刚石、冰水混合物等。 (微观上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天然水,空气,泥土,自来水,合金,溶液等。 (宏观上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八、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降-过滤-杀菌(只有杀菌是化学变化) 九、水的分解(电解水实验) 1、现象:两极上有气泡生产,两侧液面下降,中间液面上升。 2、验证: 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能燃烧,淡蓝色火焰-氢气可燃性 正极气体用带火星木条靠近-木条复燃-氧气-助燃性。
11、 3、文字表达式: 4、结论: a 宏观上: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微观上: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本实验中变的是水分子,生成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十、水的合成(氢气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冷烧杯内壁有水雾。 2、文字表达式: 3、氢能源的优点:燃烧时热值高,原料是水来源广泛,产物是水无污染。 十一、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化学变化)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小结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小结 一、卢瑟福
12、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大多数能穿过而且不改变方向。 (原子核体积小,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 一小部分方向发生偏转。 (原子核带正电,和粒子相斥) 极少数被弹回。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大) 二、原子的构成: 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不停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一般又分为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1、原子不显电性原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 2、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电荷数。总等于质子数。 3、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4、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也不同。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碳 12,碳 13 和碳 14 都属于碳原子,质子数相同,
13、但中子数不同,原子的质量也不同,碳 14 质量最大。 7、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决定原子质量的是质子和中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公式:(自己填) 2、不是实际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3、单位是一,一般省略。 4、两原子的实际质量比等于其相对质量比。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原子中的电子: 1、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能量越高,离核越远。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及各部分含义: 3、电子和排列规律: 第一层最多 2 个,第二层最多 8 个,最外层不超过 8 个。 4、电子的作用:最外层决定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化学性质) 注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般相似。例如
14、:铍和镁和钙。 但也有例外,如氦和氖和氩的化学性质相似,都稳定。 五、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3、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右上角加上电荷,先数值后正负,1 省略不写。 4、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5、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六、归纳总结:重点 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2、决定原子质量的是原子核(或质子和中子) 3、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 4、带正电的是原子核和质子和阳离子。 5、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 6、原子得失电子后,变的是:电子数,电性和化学性质。 不变的是原子核,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种类和原子质量。 可能变的是电
15、子层数。 七、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元素。 例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虽然电子数不同) 碳 13 和碳 14 都属于碳元素(虽然中子数不同) 2、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而在微观上应该这样描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只论种,不论个。 4、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5、地壳含量前五位元素有:氧、硅、铝、铁、钙。 6、背诵 1-20 号元素。 八、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该元素(宏观) 表示一个该原子(微观) 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