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解部分
《第2部分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解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解部分(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3 讲讲 健康与环境健康与环境 课标要求 考试细则 【课程内容】 1.列举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 2.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以及传播环节和预防措施。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4.知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质和防御措 施。 5.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6.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 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活动建议】 1.收集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资料,出专题 墙报;或请有关专家作相关报告。 2.收集某种传染病(如流感、肠炎等)流行的资 料。 3.调查环境毒物的传播及其在食物链中的富 集;调查常见的中毒现象(农药、食物、有害 动物和有害植物中毒
2、等)。 4.调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5.练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 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1.说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 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 预防措施。 3.知道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 4.列举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传染病 1 定义: 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之间、 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易错辨析 1: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动物中传播的疾病。比如:新冠肺炎、艾滋病、流感、 细菌性痢疾。 遗传病:DNA、染色体、基因等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比如:
3、色盲、先天愚型、血友病。 2传染病 3 个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3传染病 3 个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 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易错辨析 2: 病原体: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一般比较微小)。 传染源:散播病原体且自身能感染这种疾病的人或动物。 4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治疗、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戴口罩、消灭媒介动物等。 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易错辨析 3:戴
4、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还是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重点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的相关措施,比如接种疫苗、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锻炼。所以健康人戴口罩不应该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 源到达人或者动物的途径,戴口罩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比如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 染病,无论是传染源佩戴还是易感人群佩戴,都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5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 类型 病例 传播途径 呼吸道 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腮腺炎、麻疹、百日咳、SARS 等 空气、飞沫等 消化道 传染病 甲肝、菌痢、伤寒、蛔虫病等 饮水、食物等 血液传疟疾、流行性乙脑、丝虫病等 吸血昆虫等 染病 体表传 染
5、病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血吸虫病等 皮肤体表黏膜接触等 性传播 疾病 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性接触等 6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环境毒物: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一些医用药物及工业毒物,经接触后进入人体,有 时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毒蕈(x n)、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砷、汞、铅、 锌、亚硝酸盐及农药)。 细菌性食物中毒:腐败变质的食物(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 易错辨析 4: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毒蕈中毒误选为细菌性中毒。错因分析:毒蕈为真菌,学生易把真菌、细菌混为一谈,错 选毒蕈中毒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7急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部分 第13讲 健康与环境-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解部分 部分 13 健康 环境 2021 届浙教版 中考 科学 一轮 复习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