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选修3-5物理基础知识梳理
《2021届人教版选修3-5物理基础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人教版选修3-5物理基础知识梳理(5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16. 116.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一、实验探究目的和实验思路 1.实验基本思路 (1)一维碰撞 碰撞的种类很多,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这 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只有物体的质 量和速度,因此实验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二、实验探究案例 案例 1:利用气垫导轨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如图: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2)速度的测量:利用公式 = 。 x 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 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
2、利用在滑块上增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4)实验方法 用细线将弹簧压缩,放置于两个滑块之间,并使它们静止,然后烧断细线,弹簧弹开 后落下,两个滑块随即向相反方向运动。 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上装上弹性碰撞架,可以得到能量损失很小的碰撞。 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滑 块连成一体运动,这样可以得到能量损失很大的碰撞。为了研究水平方向的一注意: 维碰撞,气垫导轨必须调水平。 (5)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kg 速度 /(m/s) 2 m /(kgm/s) + + m /(kgm/s) 2 2 + 2 2 + /(m/s/ kg)
3、 + + 其他可能的猜想 案例 2: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的摆球探究一维碰撞 如图: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 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都用长度为 L 的线悬挂起来,测量小球 A 被拉起的角度 ,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 A 落下时的速度 = 2gL(1 cos );测量被撞小球 B 摆起的角度 ,则小球 B 被撞后的速度 = 2gL(1 cos );同理可以求出碰后小 球 A 的速度。 注意:准确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摆角大小是实验关键。 (3)实现不同碰撞情境的措施: 用贴
4、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两小球静止时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刚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摆 注意: 线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保证碰撞是一维的.两球最好用双线摆。 案例 3:利用小车在光滑的木板上碰撞探究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 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 = ,式中x 为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t 为小车经过x 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3)措施: 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 个小车连接成一体。 三、利用平抛运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3 1.实验原理:让一个质量为 m 1(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
5、在斜槽末端的另 一质量为 m 2(质量较小)的小球(两球半径相同)发生碰撞(正碰).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 平称出。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设小球下落时间为 t, 质量为 m 1 的入射小球碰撞前的速度为 ,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是 ,被碰小球的速 度是 .在图中,线段OJ的长度是被碰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OE的长度是碰撞后入射小 球飞出的水平距离;OF 的长度则是不发生碰撞时入射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 OF= , =O , OE = , =OE ,OJ = , =OJ ,由此可知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可 以代替小球飞出时的速度. 平抛测速:测出小球落点的水平距离可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6、计算出小球的水平初速度 。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按照图安装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 (4)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 10 次.用圆规画 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 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 ,重复实验 10 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 落点的平均位置 N。如图: (6)测量
7、OJ、OE、OF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3.注意事项: (1)入射小球的质量 m 1 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m 2(m1m2) (2)入射小球的半径等于被碰小球的半径; 4 (3)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 (4)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5)两球碰撞时,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入射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 (6)地面必须水平,白纸铺好后,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16.2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动量及动量变化 1.动量 (1)定义:物体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即 p=m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千克米/秒”,符号是“k
8、gms -1 ” 跟速度的方向 相同。 (3)动量的三个性质 2.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由于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所以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其动能不一深度理解: 定发生变化;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3.动量是矢量,只要 m 的大小、 的大小和 的方向三者中任何一个发生了变化,动量 p 就发生变化。 (1)动量的变化量公式 p= p 2-p1=m2-m1, p 也称为动量的增量。 (2)动量的变化量 p 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 的方向相同。 (3)在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变化量的计算先选取正方向: 5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为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动量为负值。然后代入公式
9、p= p 2-p1 计算。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变化量的计算,若初、末状态不在一条直线上,可按平行四 边形定则求得 p 的大小和方向,此时以p 、 p 1 为邻边, p2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变化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 二、冲量 1.冲量 (1)定义:力和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冲量 I 用表示,表达式为 I =F( ).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为“N S ” . 2.冲量的特点 计算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计算分力的冲量还是合力的冲量。如果是计算分3.说明: 力的冲量还必须明确是哪个分力的冲量;作用力和反作用
10、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因 此求一个力的冲量也可以转化为求这个力的反作用力的冲量。在 F-t 图像中图线与坐 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力的冲量. 3.冲量与功的比较 (1)某个力在一段时间内,做的功可以为零,但冲量一定不为零。 深度理解: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正、负号一定相反;但它们所做的功 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三、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的推导 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初速度为 ,在恒定合力 F 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 t-t,速度变为 . 则:初动量 p 1=m 末动量 p2=m 动量的变化量 p= p 2 - p1 = m - m 物体的
11、加速度 a=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F=ma 由以上关系得 =m = m - m = p 2 - p 1 即 (t-t)= p 2 - p1. 在这个表达式中,等号左边表示合力的冲量,等号右边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2.动量定理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 量。 若合外力为恒力: 则 I = (t-t)= p 2 - p1 = p = m - m 3.动量定理的理解 (1)动量定理表达式是一个矢量式,在一维直线情况下应用动量定理时需要规定正方 向. (2)动量定理公式中 F 是研究对象所受所有外力的合力,它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 变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
12、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单个物体的系统. 4.动量定理表示合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p(而非动量)间的因果关系,冲量是动量变 化的原因,动量发生改变是物体所受外力对时间积累(即有冲量)的结果.两者大小相 等、方向相同,物体动量的变化只能发生在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冲量方向上. 5.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 (1)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物体和高速运动物体. (2)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平均 值; (3)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6.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比较 7 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都是求解力学问题的重要定理.应用时要特别注意选
13、特别提醒: 定研究对象和过程,注重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灵活运用规律求解.特别注意运用动量 定理解题需考虑速度的方向,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则不需考虑速度的方向。 7.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 (3)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4)对结果做必要的说明。 8.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注意哪些力做功或不做功) 。 (3)写出该过程合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 (4)确定始、末态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5)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14、 8.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 1.联系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得到下面关系: = m a = m = p 2 - p 1 = p 由上面关系式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其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这又称为牛顿第 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其实当物体所受外力增大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其加速度增大,即速度的变化率 增大。由于物体质量不变,速度的变化率增大,亦即动量的变化率增大。 2.区别: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与加速度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而动量定理则反映了 力作用一段时间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与物体的动量变化量间的关系。 3.选用: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两者的选用应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和已知量、未知量
15、来 确定。 8 (1)在合外力为恒力的情况下,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 和运动学公式 = +at,也可 用动量定理F(t-t)=m -m . 但动量定理较牛顿第二定律有其独特的优点,因为公 式 (t-t)=m -m 中只涉及两个状态量 m 和 m 及一个过程量 F ,至于这 两个状态间是怎样的过程,轨迹是怎样的,加速度怎样,位移怎样等全不必考虑,所以 解题时应优先选用动量定理。 (2)对于多过程问题,动量定理可用于全过程,而牛顿第二定律只能分过程使用. 16.316.3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 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如果我们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作为 一
16、个整体来研究,就必须明确系统、内力和外力等概念。 (1)系统: 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通常称为系统。 (2)内力: 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力。 (3)外力: 系统以外的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外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向相同方向分别以速度 、 ( )运动 的质量为 m 1、m2 的小球 A、B 发生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 。 设碰撞时两球受到的作用力恒定,分别为 F 1、F2,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t 表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m 1a1,F2=m2a2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 = , =
17、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F 1 = - F2 由以上几式得 m 1 1 + m2 2 = m1 + m 2 . 式中 m 1 1 表示碰撞前 A 球的动量, m 2 2 表示碰撞前 B 球的动量,而 m 1 为碰撞后 A 球的动量, m 2 为碰撞后 B 球的动量. 9 两球碰撞前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的动量之和,即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结论: 恒. 2.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 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3.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 = 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 p 和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p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系统总动
18、量的求法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2) p = p- p =0 即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 p 1= - p2 即将相互作用的系统内的物体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动量的增加量等于另一部 分动量的减少量. (4)当相互作用前后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都在同一直线上时,动量守恒定律可表示为 代数式。 4.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理想条件: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动量守恒。 (2)理想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 (3)近似条件: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如碰撞、爆炸 等现象中,系统的动量可看成近似守恒。 (4)单方向的动量守恒条件:系统受到的外力总的来看不符
19、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 则系统的总动量不守恒,但是,若系统在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三条中的某一条,则系统 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5.从“五性”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1)系统性 (2)矢量性 (3)相对性 (4)同时性 (5)普适性 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0 2.动量守恒的判断要求 明确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若系统所受 的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很短,即外力的冲量可以忽略,则可以认为系统的总动 量守恒.如果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外力也不远小于内力,系统总动量 就不守恒,也不能近似认为守恒;但是,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
20、为零,或者某一方向 上的外力远小于内力,那么在这一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或近似守恒.另外,还需注意 区别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不能混为一谈. 3.明确动量守恒是某一过程都守恒,还是在某个瞬时对应的状态守恒,实际上动量是 状态量,对于冲击、 爆炸这类问题都有相互作用时间短,且 F 内 外的特点,因而满足动 量守恒条件,但之后动量可能就不守恒了. 4.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的比较 5.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16. 4 碰撞 一、碰撞 1.碰撞的含义 碰撞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产生相互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 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2.碰撞的特点 11 (
21、1)碰撞相互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很大,满足 F 内 外,故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2)碰撞过程速度可在短暂时间内发生改变,但物体没有位移,即位移为 0。 (3)碰撞后系统总动能不会增加。 特别提醒: 爆炸也可以按碰撞现象来处理。 3.分析碰撞问题的“三个原则” (1)碰撞过程中,碰撞双方构成的系统,总动量应该守恒; (2)碰撞结束时,碰撞双方构成的系统,总动能不会增加; (3)碰撞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a.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有v 后v前,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后在前的物体速度一 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仍同向运动,则应有v 前 v后 ,否则碰撞没结束。b.若 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
22、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 度均为零。 二、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弹性碰撞 (1)定义: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2)规律:如图所示,设质量分别为 m 1、m2 的两小球,在同一条光滑水平轨道上运动,速 度分别为 、 , 发生弹性碰撞后两球速度分别为 、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 械能守恒定律有: (3)弹性碰撞的常见模型:“一动碰一静” 12 2.非弹性碰撞 (1)定义: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2)特点: 碰撞过程中发生形变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 碰撞后,有一定的动能损失。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3)公式 动能的减少量 E
23、 k= ( 1 + 2 )-( 1 2 + 2 2 ) 3.完全非弹性碰撞 (1)定义:碰撞后两物体合二为一,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注意: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碰撞的一种特殊情况。 (2)特点: 碰撞过程中仅有压缩阶段而没有恢复阶段。 碰后两物体并不分离,有共同速度。 由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可求出两物体共同速度。 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 (3)公式 动能损失 E k= ( 1 + 2 )- ( + ) 2 3.碰撞的分类 + =+ 13 三、对心碰撞、非对心碰撞和散射 1.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届人教版 选修 物理 基础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