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全册知识点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全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全册知识点(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物质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恒星和星云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吸引、相互绕转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唯 一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太阳系
2、太阳、 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卫星、 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日地平 均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 3 万 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流星体 尘粒、固
3、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云雾状的外表;背向 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地地月月 银河银河 2 4. 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1)结构特征 (2)运动特征:同向性同向性、共面性共面性、近圆性近圆性 5.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 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4、的变 化 自身 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3 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 长主要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短波辐射短波辐射)。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5、 (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运动、水循环为 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直接转化成热能、电能。 (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煤、石油、天然气 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及成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及成因: 5.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变化。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太阳大气分层(由里到外)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A 日冕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11 年 B 色球
6、 日珥和耀斑。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多与黑子活动相关) C 光球 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形成高纬度地区美丽的极光。 损害航天器、空间通信、电网、海底输油管道等。 影响地球气候,诱发地震、水旱灾害等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46 亿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地层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 后沉积的
7、层在上。 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的生物遗 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相同或者相似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低级、越简单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宙、代、纪等时间单 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5.41 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 90
8、%。 (2)演化特点 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真核生物和多细胞多细胞生物。 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成矿时期。 2.2.古生代:古生代: 距今 5.415.41 亿年2.522.52 亿年, 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寒武纪、 奥陶纪奥陶纪、 志留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包 括泥盆纪泥盆纪、石炭纪石炭纪、二叠纪二叠纪)。 地形:联合古陆形成。 动物: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的时代;晚晚古生古生代: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早古生代:孢子(藻类)植物繁盛,晚晚古生古生代:孢子(蕨类)植物繁盛和出现裸子植物。 是重
9、要的成煤期;末期物种大灭绝(地球史上最大)。 3.3.中生代:中生代:距今 2.52 亿年6600 万年,分为三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 地形: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漂移。 动物:恐龙出现,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鸟类发展。 植物:裸子植物兴盛。 5 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物种大灭绝。 4.新生代:新生代:距今 66006600 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古近纪、新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第四纪。 地形: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是温暖期。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10、(1)古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均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这两个时代结束的标志。 (2)在海陆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主要内力作用不同,前寒武纪多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壳地壳 运动剧烈运动剧烈,而在中生代则是板块运动剧烈板块运动剧烈。 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可知,地球形成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了。从其形成到现在,地球的环境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地层的研究认识其环境的演变过程: 1 1海陆的演变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联合古陆。
11、(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2 2大气层的演变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缺少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 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3.生物的演化生物的演化(自主完成生物演化过程) 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12、 地震波有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 通过固体。 在地下 2900m 处的古登堡界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6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 2. 岩石圈:地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3. 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水水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水体水体和生物生物。 4. 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气体层。 (2)密度变化特点: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
13、气密度迅速减少减少。 在 20003000 千米高空,与星际星际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上界上界。 5. 水圈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生物水。 (3)陆地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分为地表地表水和地下水。 6. 生物圈 (1)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总称。 (2)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位置范围 地震波传播特点 特点 地 壳 地面以下、 莫霍界面以 上的固固体外壳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稳定稳定 ;到了莫霍面,传播 速度突
14、然增加增加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 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厚; 海拔越低, 地壳越薄。薄。 地 幔 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地壳和 地核地核之间的圈层, 在莫莫 霍界面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古登堡 界面界面以上 能传播横波横波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铁、镁镁的硅酸盐 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增 加加;分为上地幔和下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软流层,是岩浆岩浆主要发源地 地 核 地球的核心核心部分,即古古 登堡界面登堡界面所包围的球 体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波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 的铁铁和镍镍。 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 温下呈液态液态或熔融熔融状态
15、7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一)低层大气(25 千米以下)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二)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成分、特点及作用 (1)氮:含量最多,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调节地表温度,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三)水汽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固体杂质的
16、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 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进行划分。 2.分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 3.臭氧集中在 2227 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臭氧空洞: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臭氧层的厚度为 1 个多布森单位(DU)。臭氧含量低于 220 个多 布森单位时,称为“臭氧空洞”。 4.逆温现象 (1)逆温现象的几种情况 在对流层中,
17、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 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 6,这就是逆温现象。 如下图所示,图中甲属于情况,乙、丙、丁属于情况。 8 (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 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 现
18、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现象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飞机在飞行中不会 有大的颠簸。 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受热过程 具体过程 结果 地面增温过程 大部分 A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过程 地面增温后以 B 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增温 3.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 9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塑料薄膜、玻璃
19、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 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利用烟雾浇水防霜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 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 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
20、丰富。四川盆地 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二、大气的两个作用:二、大气的两个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包括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最强)、吸收作用、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辐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形成大气辐射。射,使得大气升温,形成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指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
21、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3、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 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 下垫面(如海陆分布):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昼夜温差比海洋大。 三、大气热力环流三、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1)主要形式 垂直运动气流_或 水平运动风 (2)意义 形成大气中 和 的输送 形成各种天气变化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
22、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A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 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F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1 1) 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上图:PAPD,故四地气压比较: 低压低压 下沉 上升 水汽 热量 高压高压 低压低压 高压高压 10 DABC ,四地气温比较:ABDC (2)等压面状况:高压向上凸起,低压向下凹陷。 3)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3常见热力
23、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 (1)海陆风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 城市风 城市热岛的形成: 建筑密集,道路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大气温度高;人口密集,工业集中, 汽车等交通工具多,释放大量人为热;绿地少,对气温调节作用弱。 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11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
24、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 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4.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 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 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图 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则为低压。 四、大气的水平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人教版 2019 必修 地理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