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1 页 第二十二单元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毫针刺法 细目 要点 针刺准备 消毒 体位 细目一细目一 针刺准备针刺准备 一、消毒 针刺前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针具消毒、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和治疗室内消毒。 1.针具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2.医生手指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4.治疗室内消毒 二、体位 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
2、、项、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劳或晕针;对患有 严重心脏病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俯卧位。 例题 仰靠坐位适宜取哪些部位的腧穴( ) A.头、面、胸背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B.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C.头、项、脊背、腰骶部的腧穴 D.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E.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正确答案】D 同时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的
3、体位是 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2 页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正确答案】A 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 ) A.天柱 B.天枢 C.天宗 D.风门 E.风市 【正确答案】B 细细目二目二 要点 进针方法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进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皮肤的方法。 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辅助针刺的手称为“押手”。刺手 的作用是进针时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 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
4、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 针身有所依附,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管针进针等方法。临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主要有: (一)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刺手持针,紧靠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 穴。本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3 页 肤表面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三)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
5、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押手拇、食 二指的中间刺入。本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四)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入。本法主要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行,如印堂穴。 例题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A.单手进针法 B.舒张进针法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4 页 C.提捏进针法 D.夹持进针法 E.指切进针法 【正确答案】B 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正确答案】C 细目三
6、细目三 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角度和深度 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角度: 1.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 45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也称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约 15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 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针刺深度 (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5 页 刺。 (2)体质:对形
7、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病、久病宜深刺阳证、新病宜浅刺;阴病、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可深刺。 另外,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原则是春夏宜浅、秋冬宜深。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相互关联,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 例题 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 A.15左右 B.25左右 C.30左右 D.45左右 E.60左右 【正确答案】D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 A.直刺 B.斜刺 C.向上或向下平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正确答案】D 细
8、目四细目四 行针手法行针手法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法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 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操作时,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 35 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 60 次左右,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
9、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6 页 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 手法。 操作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 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 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频率快慢要一致;用力要均匀,勿时轻时重。一 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传导为目的
10、的操作手法。 1.循法 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本法可推动气血,激发经气, 有催气、行气作用。 2.弹法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弹动针尾或针柄,使针体震摇,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本法有 催气、行气的作用。 3.刮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 柄。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摇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 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执
11、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7 页 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宜在肌肉丰厚处施术。 6.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 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如刮法、弹法, 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 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 例题 下列哪组属行针辅助手法 A.提插法,捻转法
12、,震颤法 B.提插法,捻转法,弹针法 C.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D.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 E.提插法,刮柄法,震颤法 【正确答案】C 细目五细目五 得气得气 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概念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 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当针刺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可出现局部的热、凉、痒、痛、 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瞤动、震颤等 反应,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
13、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8 页 2.临床意义 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因此, 在临床上若针刺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或是针刺角度有误、深浅 失度,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方法。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细目六细目六 针刺补泻针刺补泻 细目 要点 针刺补泻 捻转补泻 补法 泻法 提插补泻 疾徐补泻 迎随补泻 呼吸补泻 开阖补泻 平补平泻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捻转补泻 1.补法
14、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 力为主)者为补法。 2.泻法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 力为主)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 1.补法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2.泻法 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疾徐补泻 1.补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2.泻法 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 1.补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2.泻法 进针时针尖
15、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呼吸补泻 1.补法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呼进吸出” 2.泻法 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吸进呼出” 开阖补泻 1.补法 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 2.泻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 例题 中医中医执业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针灸学学 第 9 页 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 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 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 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 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 【正确答案】D 例题 提插补泻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执业 医师 考试 辅导 针灸 第二十二 单元 毫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