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考纲知识点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考纲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考纲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一.自然资源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工业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工业的分类: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二.矿产资源与工业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主要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比如:阳光、空气、水 和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比如:天然气、 石油、煤炭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我们通常所说的
2、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3.地球上水量的 97.5%为咸水,淡水只占 2.5%,而且 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 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 变化。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5.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很少。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
3、上,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 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解决措施:修建水库。比如:三峡水库 在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比如: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 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这项工程 规模巨大,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主要引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中
4、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的水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2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种植业(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多旱 地,主要种植小麦棉花。南方:湿热多雨,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 3.林业(东部山地地区):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
5、林区 4.畜牧业(西部非季风区):我国四大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盛产三河马、三河 牛),西藏牧区。 5.土地资源的危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乱占耕地等。 6.我国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确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工业 一.工业 1.工业的概念:是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煤炭:被誉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最丰富。 2.石油: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的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塔里木油田等。 3.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国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
6、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4.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四川三省,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三.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四大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我国南方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航天技术。 2.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3.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有: 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比例大; 用于研究与
7、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更新换代快。 4.高新技术的分布特点: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要求布局在技术发 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 5.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 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 第四节 交通运输 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等。 2.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铁路: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优点:运量大、运费适中、连续性强、运 速较快、受天气影响较小等优点 缺点:修筑铁路的成本较高 中国铁路干线:“三横五纵” 五纵:京沪线 京九线 京哈京广线 焦柳
8、线 宝成成昆线 三 横:京包包兰线 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公路: 优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 到门”运输 缺点:运量小,适合中、短途运输,不太适合长途运输 航空:中国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优点:速度最快 缺点:运载量较小,运费高 水路: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 优点:运费最低,运载量最大 缺点: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第 2 页 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 内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易于拆装,搬运方便,适用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 生活。 北京(华北地区) 四合院 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房屋砖墙较厚,多青砖灰 瓦。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长江中下游地区
9、两面坡式民居 坡度大,利于排水 黄土高原地区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特点。它具 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缺点:通风 不良、比较潮湿 云南(傣族) 底层架空,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是家人居住、 生活的地方。 新疆(西北) 泥砖平顶房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 江南民居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 湖南(湘西) 吊脚楼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 暖夏凉 景区 省份 特色 泰山 山东省 五岳之尊,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的景观。 苏州园林 江苏省 以水为主题,小巧玲
10、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 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秦始皇兵马俑坑 陕西省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 的陪葬坑。 布达拉宫 西藏自治区 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古建筑 艺术的精华。 平遥古城 山西省 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 武陵源 湖南省 “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人间瑶池“黄龙” 四川省 “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 黄山 安徽省 “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天下奇景于一体”。 九寨沟 四川省 “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民族 傣族 妇女: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般穿
11、无 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肥大的长裤。 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藏族 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 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 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在同一天也不同。 蒙古族 长袍、坎肩、皮帽、皮靴等 防寒、便于骑乘 管道: 优点:连续性强、可昼夜不停地运输, 运量大 缺点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 灵活性差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不同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窗户较小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北方降水少,屋顶坡度小,窗户较大,利于在冬季
12、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地形: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 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就地取材: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竹楼。 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1.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2.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防潮湿作用) 3.南方地区湿热多雨,水田广布,盛产稻谷,所以南方的风味食品大多是用米做成的,如米粉、年糕 和汤圆等。 4.北方地区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13、,主要是旱地,盛产小麦,所以北方的风味食品大多是用面粉 做成的,如饺子、馒头、烙饼和拉面等。 5.山区的特色菜以野味和山珍为主。 6.海边的特色菜以海鲜著称。 7.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当地居民有挖窑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俗。 8.湖南人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辣。 9.山西人受水质等影响喜欢食醋。 10.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旅游业:为旅行、观光、游览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2.地方文化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民族风情: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
14、芦笙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4.到 2016 年 8 月,我国已有 50 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1.自然环境与服饰的关系 (1)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 (2)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服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各具特色。服 饰成为区别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标志。 2.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服饰 冬季,东北地区的人们穿着宽大、厚实的衣服,戴着皮帽、皮手套等;海南岛的人们穿着轻便、单薄 的衣服,戴着遮阳帽。
15、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业的特点: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2.发展旅游业的好处: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外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 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旅游资源的原因:过度开发或者旅游者的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会严重破坏境与旅 游资源;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者:适度开放旅游资源;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协调 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公民:增强热爱
16、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树立保护民族文 化精华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 3 页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糖料作物 民居特点 北方地 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 线以 南的 东部季风区 西北非季风 区 青藏高原 主要地形 平原、 高原 丘陵、山 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气
17、候 热带、亚热 带 高寒气候 毫 米 毫米 毫米 干湿 状况 湿润区、半 湿润区 湿润区 落叶阔叶 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1.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 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00 (1)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南部海南岛长夏无冬,而北部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如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 地区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位于西部第一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
18、寒,雪峰连 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我国人类活动的差异显著 (1)农业分布 特点: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苏州、无锡、上海喜甜;山东、河北、东北三 省喜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 川、重庆喜辣;山西喜酸。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其主导 因素是:夏季风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 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 梯分界线基本吻合。其主 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6.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 1 月 0
19、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一致,其主导因素是:气候 (气温和降水) 4.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 线; (2)我国一月 0等温线; (3)800mm 等降水量线;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和 暖温带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8)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9)河流有无结冰期 的分界线; (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一.南方地区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小麦和水稻的分界线。 5.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
20、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特点。 (2)区域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 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南海。 2.主要省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 3.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 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 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4.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 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 4 页 (1)气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 (2)降水:受季风影响,南
21、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 5.河流:南方地区的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现象。 6.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土壤:在湿热环境下发育的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8.农业: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二.北方地区: 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等等。 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4.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寒温带、中温 带 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气温:冬
22、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夏 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20以上。 (2)降水:年 平均降水量为 400-800 毫米,属于半湿润 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5.河流: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有结 冰现象。 6.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7.黑土地和黄土地: 东北平原的黑土(“黑土地”):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土(“黄土地”): 两年三熟,冬小麦、棉花、花生。 8.农业: (1)旱作农业: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 安岭和长白 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是全国最长
23、果园带。 (2)春旱: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返青,农田 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5,以上原因导致华北 平原春旱严重。 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 不足的状况);修建水库(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必由之路)。 补充人教版内容: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1)东北三省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24、,包括黑龙 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是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在山地之间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组成)。 河流: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汇 入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辽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3)东北三省的气候: 气候特点:气候冷湿,长冬短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成因: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4)东北 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年中 图版 地理 年级 下全册考纲 知识点
文档标签
- 高一地理卷四2020 -2021
- 高一地理期末必修二卷四2020 -2021
- 2020-2021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 2020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 2020-2021学年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全册知识点汇总
- 2020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
- 2020-2021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2021学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背诵
- 2020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地理全册知识点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考纲知识点
- 20202021学年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背诵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全册背诵知识点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清单
- 2022七年级下全册地理知识点
- 2020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导图
- 2020年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册知识导图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