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精选(5)含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
《实验探究题精选(5)含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题精选(5)含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化学之学霸实验探究题压轴练(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实验探究题精选(19 年真题)05 导航 1.【2019 淮安】 【实验过程分析、仪器多用、基础实验改进】 2.【2019 南京】 【控制变量法应用、溶解度影响因素,气体除杂、图像分析】 3.【2019 苏州】 【复分解反应实质、离子检验与分析】 4.【2019 扬州】 【气体检验、除杂顺序分析、物质组成计算】 5.【2019 苏州】 【误差分析、计算】 6.【2019 无锡】 【信息给与、控制变量法、仪器连接顺序】 7.【2019 无锡】 【实验方案评价、实验原理分析、误差分析、物质组成计算】 8.【2019 淮安】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9.【2019 扬州】 【实验方案设计、陌生方程式书
2、写】 10.【2019 百色】 【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方案评价、实验原理分析】 11.【2019 扬州】 【基础方程式书写、实验方案设计、计算】 1. U 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 U 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 1 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 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湿棉花的作用是_ _。 (2)借助 U 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 2 所示: 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_ _。 实验结束时, 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 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 请利用原
3、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_ _。 (3)借助 U 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 3 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 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_ _。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钢铁锈蚀需要水;在盛有凉开水的 U 型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3)U 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 4 处 【解析】(1)借助 U 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 1 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氨气进行空气会污染环境,所以要用湿棉 花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由于钢铁锈蚀的条件是钢铁与空气和水同
4、时接触。所以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 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钢铁锈蚀需要水; 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 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有少量氧气进入了凉开水中使钢丝生锈,为了控制变量-氧气,在 盛有凉开水的 U 型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可以防止氧气进入凉开水中; (3)借助 U 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 3 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U 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 4 处。 2.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1)(实验回顾)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向上排空
5、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 原因是_。 (2)(实验探究) 如图 1 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 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 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変化过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 (4)如图 2 所示,在 C 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在 A 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 X。当关闭 K 时,C 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 K 后,C 处的 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若气体 X 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
6、碳, 则 B 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填 字母);若气体 X 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 B 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填字 母)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交流反思) 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 化,实验结果如图 3。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_(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 生温室效应。 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_(各写一点)。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主要成分反 应 (2)CO2+H2O=
7、H2CO3;H2CO3 H2O+CO2 (3)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 (4)AB;AB (5)a;功是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过是温室效应增强,全球 气候变暖,使土壤沙漠化等 【解析】(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主要成分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填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主要成分反应。(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汽水中的二氧 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
8、+H2O=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2CO3H2O+CO2。(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 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故填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4)由题干可知,气 体 X 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时,当关闭 K 时,C 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有两种情况可以出现这 样的现象,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被除去了,则 B 中的液态具有吸水性,该液态为浓硫酸,即 A;B 中的液体把二氧化碳气体给除去了,则该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即 B,故填 AB;气体 X 为 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时和上面情况类似, 当气体中的水蒸气被除去或气体被吸
9、收时, C 处的紫色石蕊纸花自然不变色,能吸收水分的是浓硫酸,能与两种气体都反应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 AB。(5)根据图示可知,曲线 b 表示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a 是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 故填 a; 温室效应的功是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 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过是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壤沙漠化等,故填温室效应的功是 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 过是温室效应增强, 全球气候变暖, 使土壤沙漠化等。 3. 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
10、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 5 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 A 和 B 中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 反应是否发生。 / 试管 C 中产生_(填实验现 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试管 C 中减少的微粒是 _(填微粒符号) 试管 D 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复分解反 应已发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 (第二组)对试管 A 和 B 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 E 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 反应已发生。 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 度分析试管E中
11、反应的 实 质是_。 试管 F 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第三组)对试管 B 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 G 中溶液变红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 G 的溶液中存在_(填微粒符 号)。 向试管 H 中滴加_(填“试剂 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 生。 溶液中有 SO42 存在。 结论 NaCl 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 气泡;CO32 ;H 2SO4+BaCl2BaSO4+2HCl;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写离 子化学式也可);H+;BaCl2 【解析】(1)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二
12、氧化碳和水,所以 3 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有气 泡产生。(2)试管 C 中反应实质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试管 C 中减少的是 碳酸根离子,符号为 CO3 2 。(3)试管 D 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 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 +2HCl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 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5)由于稀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使石蕊 试液变成红色, 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 G 的溶液中存在 H+ 。 (6)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 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向 H 试管中滴加
13、 BaCl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 SO4 2 存在。 4.MgO 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 MgO(固体)、SO2、CO2、CO、 硫蒸气。 (1)工业上,SO2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 _。化石燃料燃烧是产生 SO2 的主要原因,下列做法能减少 SO2排放的是_(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向高空排放 SO2 (2)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CO 和 H2可化合成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 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 为_。若 CO 和 H2中混有 H2S 气体,H2S 会与催化剂中的 Cu 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中 一种产物为 CuS,该
1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3)利用如图装置对硫酸镁和木炭进行高温煅烧,并对产生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已知:常温下,硫为固体;SO2、CO2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装置 B、C 中的溶液分别是_、_。(填字母) aNaOH 溶液 bKMnO4溶液 装置 B、C 的作用分别是_ _、_ _。 装置 D 的作用是_ _。 若将装置 A 中的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 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 的 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 【答案】 (1)酸雨;a (2)1:2;Cu+H2S CuS+H2 (3)b;a;吸收 SO2;吸收 CO2;收集 CO;S4 【解析】
15、(1)SO2的任意排放,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硫酸,随雨水落下形成酸雨,所以 SO2 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酸雨; 向高空排放 SO2 , 只是稀释了空气中 SO2并没有减少 SO2 的总量,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 SO2排放,所以能减少 SO2排放的是:a。(2)CO 和 H2 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CO+2H2 催化剂 _ _ 高温 CH3OH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2;题中已知 H2S 和 Cu 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 CuS 和 H2 , 所以化学方程 式为: Cu+H2S CuS+H2 。 (3)因为硫酸镁和
16、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 MgO(固体)、 SO2、 CO2、 CO、硫蒸气,气体混合物先通过 A 装置的长玻璃管,使硫蒸气冷却变成固体留到玻璃管内;因为 SO2、CO2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CO2不与 KMnO4溶液反应,CO 既不与 NaOH 溶液反应,又不 与 KMnO4溶液反应,所以要先让 SO2、CO2、CO 通过装置 B 中的 KMnO4溶液除去 SO2 , 剩余 气体继续通过 C 装置中的 NaOH 溶液除去 CO2 , 因为 CO 难溶于水, 再把 CO 通过 D 进行收集; 所以:装置 B、C 中的溶液分别是 b、a;装置 B 的作用是吸收 SO2;装置 C 的作用吸收 C
17、O2; 装置 D 的作用是收集 CO;设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Sx。 32 x128 解得 x4,该气体的化学 式为:S4。 5.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图 1 图 2 图 3 (1)1766 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_(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 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 图如图 1 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该反应若生成 1g 氢气,则理论上铁 制枪管应增重
18、_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 _。 (3)1800 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某 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 Na2SO4溶液, 至充满管 A 和管 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 应)。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 2 所示。 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 溶液呈无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 Na+和 SO42 , 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 N 与电源负极相连 电解后,管 A 中生成的微粒有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
19、、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 明: 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 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550时, 测得乙醇(C2H6O) 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 3 所示。 注:(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 (CO) = CO分子数 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图中 CO 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 _。 【答案】 (1)H2 (2)3Fe+4H2OFe3O4+4H2;8;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3)ac;O2和 H+ (4)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 CO,CO 再氧化成
20、 CO2 【解析】(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 H2 。 (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高温 _ _ 2Fe3O4+4H2 。 设生成 1g 氢气,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的质量为 x 3Fe 168 +4H2O高温 _ _ Fe3O4 232 x +4H2质量差 232-168 1g 8 64 = 1g x x8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 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3)a、水中加入少量的稀 Na2SO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 a 正确; B、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
21、化为化学能,故 b 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 c 正确。 故答案为:ac。电解后,管 A 中生成物质是氧气未来得及转移到 B 管的氢离子,管 A 中生成的微 粒有:O2和 H+。 (4)根据题干和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 CO 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 中,乙醇先氧化成 CO,CO 再氧化成 CO2。 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是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 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 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
22、程式为_,用 E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_(填“a”或“b”)端通入。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对黄色的 FeCl3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FeCl3能与 Cu、Fe、Al 等金属反应生成 FeCl2 , 如 2FeCl3+Cu=2FeCl2+CuCl2; FeCl3溶液能使无色的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提出问题)FeCl3溶液与金属铝反应有哪些现象? FeCl3溶液中的哪些粒子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实验探究)取适量 FeCl3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思考与交流) 实验前,铝箔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_ _。 FeCl3溶液的 pH_7(填“”、“”或“”
23、)。 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_。 D 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 经分析,小强同学认为是 Fe3 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但小明同学认为若要得出此结论还需补做如 下实验:在苯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小明的理由是_ _。 【答案】 (1)试管(2)AD;2KClO3 2KCl+3O2;催化作用 (3)Zn+H2SO4=ZnSO4+H2;b (4)除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3FeCl3+2Al=2AlCl3+3FeCl2;AlCl3;因为 FeCl3溶液含有 HCl 【解析】(1)是试管。(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探究 精选 答案 解析 2020 年中 化学 压轴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