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三轮复习生物教材基础保分必背
《2021届高考三轮复习生物教材基础保分必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三轮复习生物教材基础保分必背(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 19 教材基础保分必背教材基础保分必背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理由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 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无机盐的作用体现在对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血浆正常渗透压、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 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 5.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 要成分;固醇类物质
2、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 统一性主要体现在:都有细胞膜和核糖体,且遗传物质均为 DNA。 7.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 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8.细胞膜的三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 9.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可成为病毒陷阱的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且寿命 短,没有核糖体等众多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 10.分离各种细胞器
3、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1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外来病菌或病毒。被 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去路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12.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统一体系。 2 / 19 1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原因是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致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1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过程是植物细胞首先因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而
4、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因为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转,当细胞 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吸水而复原。 1.动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淀粉,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 质是脂肪。 2.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C,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3.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或高温等理化因素的影响下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功能丧失。蛋白 质盐析后,溶解度降低,但空间结构不变,功能不变。蛋白质变性和盐析后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 应产生紫色物质。 4.RNA 并非都是单链,tRNA 中有部分双链区域,双链部分有氢键。DNA 单链中连接两个脱氧 核苷酸的是磷酸二酯键。
5、 5.关注原核细胞三大特点 (1)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2)无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 (3)无染色体,只能在 DNA 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6.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叶绿体: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7.细胞物质与产生场所的对应关系 蛋白质核糖体;性激素(脂质)内质网;纤维素高尔基体;乳酸、乙醇、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8.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功能不同 3 / 19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 间”。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
6、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9.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体是指脱去细胞壁的细胞, 如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一个动物细胞相当于一个原生质体。 10.区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载体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的是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11.辨析神经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Na +进入细胞、K+排出细胞的方式是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 侧。 (2)Na +排出细胞、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 二、细胞代谢 1.细胞代谢是指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
7、许多化学反应。 2.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ATP 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5.ATP 可以与 ADP 转化的理论基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 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容易水解也容易形成。 6.细胞内 ATP 的含量很少,但细胞对 ATP 的需求量很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依赖于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
8、能量。所不同的是 有氧呼吸需要氧参与,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 8.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 4 / 19 9.细胞呼吸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维持恒温动 物的体温。 10.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 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11.温室大棚中补充光源常补充白光、红光或蓝紫光,而不用绿光,原因是叶绿素 a 和叶绿 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且绿光吸收最少。 12.在黑暗中培养的幼苗叶片黄化
9、的原因是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已有的叶绿素会被 植物体逐渐分解,最终剩下较稳定的类胡萝卜素。 13.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是 O2、ATP 和H(NADPH)。暗反应发生在叶绿 体基质中,C 的转化途径是 CO2C3(CH2O)。 14.将幼苗突然由光下移到黑暗处:C3、C5、H、ATP 含量变化情况是光反应停止,H、ATP 含量减少,C3还原减慢,C5合成减少,但 CO2供应不变,C5仍在和 CO2合成 C3,故 C3含量增加,C5含量 减少。 15.突然减少 CO2供应,C3和 C5的变化情况及原因是暗反应中 CO2固定减少,导致 C3合成减少, 而光照不变,C3还原成
10、C5仍在进行,故 C3含量减少,C5含量增加。 16.光下培养的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 CO2浓度先下降后不变的原因是开始时,光合作用 吸收 CO2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释放 CO2速率,随着容器中 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到光 合作用吸收 CO2速率与呼吸作用释放 CO2速率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1.酶和载体蛋白都通过与物质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结构与性质不变,可再次 发挥作用。 2.几种变量的辨析 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 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低温、高温、
11、强酸和强碱等因素对酶活性(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5 / 19 (1)低温: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高温、强酸、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活性。 (3)温度和 pH 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4.有关酶的实验设计的易错点 (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淀粉+淀粉酶,蔗糖+淀粉酶,应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 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温度是干扰条件;实验步骤
12、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 较大误差。 5.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辨析 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相联系,由 ATP 水解供能;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合成相联系,释放 的能量用于将 ADP 转化为 ATP。 6.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 ATP 的去向不同 (1)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用于生命活动中各种吸能反应。 (2)光反应产生的 ATP 主要用于叶绿体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 7.细胞呼吸的 5 个易错点 (1)细胞呼吸的底物是有机物,而不只是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线粒体只能利用丙酮酸,不能吸收利用葡萄糖。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包括 ATP 中的能量和热能。 (4)有 H
13、2O 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有 CO2生成时不能确定呼吸方式。 (5)真核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8.(净)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是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O2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 总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是单位时间内“CO2的消耗量”“O2的产生量”“有机物的产生量”。 9.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的来源有两个:光合作用会优先利用细胞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不 足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生植物从水中吸收)。 6 / 19 10.光合作用释放的 O2的去路:首先被自身线粒体利用,多余的释放到周围空气中。 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不能无限长
14、大的原因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核的控制能力限制了细胞体 积长大。 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远长于分裂期。 3.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将复制后的亲代细胞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 个子细胞中,从而保持了细胞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4.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至细胞两极。 5.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6.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含有的蛋白
15、质不完全相同。根本原 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因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高度分化,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内不发生染色质染色体的变化。 8.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的结果 是形成新的个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9.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 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10.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 色素合成减少。 1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
16、生命的过程。其意义体现在对于多细胞生物 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2.致癌基因的致癌机理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7 / 19 13.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减数分裂 时能够发生联会。 14.减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变化 (1)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2)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明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 DN
17、A 数目变化的时期和原因 (1)核 DNA 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复制; (2)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核 DNA 和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末期、减末期、减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 胞。 2.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观察不到,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可以观察到。 3.细胞分化过程中 DNA 不变,但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会 改变。 4.判断细胞分化的依据是:是否有特殊基因的表达,是否有特有的蛋白质。 5.一般来说,细胞坏死会出现细胞膜破裂,内容物外流的现象,而细
18、胞凋亡不会出现这些现 象。 6.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辨析 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 不正常的增殖。 7.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普遍存在于细胞中的两类癌基因,细胞癌变是多个癌基因突变的 累加效应。 8.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都是在基因控制下,细胞的形态、结 构和功能改变的过程,对机体是有利的。 9.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以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为例) 8 / 19 (1)1 个精原细胞产生 2 种精细胞; (2)1 个卵原细胞产生 1 种卵细胞; (3)1 个生物个体一般产生 4 种配子。 四、遗传、变异与进化
19、1.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 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艾弗里体外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后者更具有说服力 的原因是后者将蛋白质和 DNA 分离得更彻底,而前者分离的 DNA 中还存留一定含量的蛋白质。 3.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是先用含相应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细 菌,得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细菌,再用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的噬菌体。 4.DNA 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20、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tRNA 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 可能被多种 tRNA 转运。 6.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 DNA 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 控制蛋白质的 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7.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 (1)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8.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是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
21、分离。自由组合定 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9 / 19 1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判断依据: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12.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 判断依据: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13.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 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1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原理是低温或秋水仙素作用于
22、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15.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是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 复制时稳定 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16.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17.生物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 更多的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10 / 19 1.DNA 与 RNA 的组成不同 (1)五碳糖:DNA 含有脱氧核糖,RNA 含有核糖; (2)碱基:DNA 含有碱基 T,而 RNA 含有碱基 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三轮 复习 生物 教材 基础 保分必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