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课本知识点、考点全面梳理
《2020-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课本知识点、考点全面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课本知识点、考点全面梳理(6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 65 第第 1 章章 开启化学之门开启化学之门 第 1 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化学帮助我们生活得更文明更健康 (1)推广使用铁锅炒菜,是因为在烹饪过程中铁锅中少量的铁元素渗入食物中,起到为人体补铁的作用,经 常使用铁锅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好处。 (2)吸烟有害健康,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一氧化碳(CO)、尼古丁和烟焦油等。一氧化碳(CO)会降低血红蛋 白的携氧能力,引起中毒。 2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 加热碳酸氢铵: (1)实验现象:固体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
2、氧化碳。 (3)保存碳酸氢铵的注意事项: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时,要密封放置于阴凉处。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NH4HCO3 NH3 H2O CO2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合理利用氮气资源 氮气的性质 氮气的用途 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 生反应 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可制得氨气 用于制取氮肥 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低于196 就会形成液氮, 液氮汽化吸收热量 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 2.铁锈蚀的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将一块废旧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去除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如图所示,在
3、锥形瓶 2 / 65 中加入 34 mL 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后,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 时间后观察。 (2)实验现象:铁丝生锈,导管内红色液柱上升。 (3)解释:铁丝生锈消耗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提示:a.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b.浓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铁丝生锈;c.红墨水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应用: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水,例如: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等。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化学与材料发展 (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和瓷
4、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2)近代,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2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例如:石英砂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半导体硅晶片可 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防热瓦、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 3应用化学促进保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如青霉素的发现、合成与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第 2 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 1 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活动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 白色、固体,多呈圆柱状 点燃蜡烛,按如图方式将木条放在火焰中,2 秒后取出
5、 石蜡慢慢熔化, 火焰分三层, 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 度最低) 烧杯内壁有水雾 3 / 65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迅速将烧杯翻转,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方式置于火焰中 玻璃管口有白烟产生 吹灭蜡烛 有白烟冒出 点燃白烟 白烟燃烧 2.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物理变化:像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只发生了状态或形状的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这 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像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也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
6、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举例 木条折断、铁矿石的粉碎、铁 制成铁锅、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木条燃烧、铁矿石炼成钢铁、铁生锈、水通电 变成氢气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 腐烂、炸弹爆炸 定义 和特 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 学变化 伴随 形状改变、状态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 4 / 65 现象 量的吸收或释放 4.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都伴随能量的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等物理变化过程 伴随吸热
7、, 而“凝固、液化、凝华”等物理变化过程则伴随放热。 “燃烧”等化学变化伴随放热,有的化学变化会以光能、电能的形式释放能量,如干电池放电是将化学能 转化为了电能等。人类利用的大多数能量是由化学变化提供的。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 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稳定 性、毒性”等。 第 2 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一、物质的分类 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
8、合物的对比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物质混合而成 物质 种类 只有一种 至少有两种 组成 特点 固定 不固定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无固定的物理性 质,各物质都保 持各自的化学 性质 表达 式 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不能用一个化 学式完整表示 5 / 65 举例 氧气、二氧化碳、 水、铁等 空气、海水、土壤等 联系 纯净物混合物 二、物质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补充了减 少了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9、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 积的 1/5。 (3)反应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式: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O2 点燃 P2O5 (4)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5)误差分析 偏小: 红磷量不足; 装置气密性不好; 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等。 偏大: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太慢,导致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沿导管逸出。 (6)多角度分析实验 侧面能得出有关氮气的一些性质:如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可燃不助燃。 6 / 65 2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
10、种。 (1)少数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等。 (2)多数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例如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等。 (3)不同物质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元素。例如,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面粉和蔗糖中都含有碳元素。 三、物质的结构 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性质 四、化学变化遵循的规律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例如:点石不能成金的道理就在于石头中不含有金元素;水不能变汽油就 是因为水中不含碳元素,不能变为含碳元素的汽油。 五、物质的
11、用途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1因为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因而被用于制造钻石;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因 此常用于切割玻璃。 2因为石墨为黑色、质软的固体,因此可用于生产铅笔芯;因为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因此常用 作电池的电极。 六、物质的制法 1工业制法: 主要考虑环保、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易得等因素。 2实验室制法: 主要考虑环保、装置是否简便、产物是否纯净易分离、反应速率是否适中等因素。 往往不同的考虑因素导致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 / 65 第 3 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 1 课时 常见的化学仪器和实验规则 一、化学实验规则及事故处理 1实
12、验室“三不”原则: 不用嘴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不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2剩余药品“三不”原则: 不要放回原试剂瓶; 不要带出实验室; 不要随意丢弃,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 3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使用防护眼镜,一旦眼睛里溅入了药液(尤其是具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药液),不要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不断眨眼,必要时请医生处理。 (1)如不慎将较多量的酸(或碱)液泼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 冲洗,用抹布擦干。如只是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2)如少量酸沾到皮
13、肤或衣物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碳酸氢钠溶液(3%5%)。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二、认识常见仪器 仪器及名称 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试管 ) 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未指明用 量时,本着节约的原则,液体药品取 12_mL,固体药品铺 满试管底部即可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固定于距离试管口 1/3 处,加热时手握长柄,短柄向上 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加热仪器, 使用时灯帽应正放于实验台上, 用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完毕应用灯帽盖灭 8 / 65 (酒精灯) (试剂瓶) 试剂瓶分为
14、广口瓶和细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 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常见的量筒规格有 10 mL、 50 mL、 100 mL, 量取 8 mL 的水时应选用 10 mL 的量筒, 量取 48 mL 的水时应选用 50 mL 的量筒 (烧杯) 用于配制溶液或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 用,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不可直接加 热 (集气瓶) 用于收集及贮存少量气体 用于有关气体反应的容器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 作 (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能准确称量到 0.1g,称量时药品放于左盘, 砝码按
15、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对于 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 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 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及滴加速率 9 / 65 (分液漏斗) (燃烧匙) 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和蘸取液体 (胶头滴管)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 使用时保持胶帽向上; 滴管不能伸入受滴容器内(即要垂直悬空于接液容器口正 上方);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或烧杯 内;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
16、锥形瓶) 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在常温或加热 时使用。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的固体药品,每次使用前后要用洁 净纸擦净 (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蒸发或浓缩 10 / 65 第 2 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铜绿”的性质实验 实验内容 “铜绿”与稀 盐酸的作用 “铜绿”受 热的变化 实验现象 固体逐渐消失; 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变蓝 绿色粉末变成 黑色; 管壁有水珠 实验结论 “铜绿”能与 稀盐酸反应 “铜绿”受 热易分解 文字表达式 碱式碳酸铜盐酸 氯化铜水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固体药品取用:如
17、图可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转移至试管中。 2块状固体药品取用:如图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至试管中。 3取少量液体药品于试管中: 倾倒法: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 (1)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2)标签面向手心; (3)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滴加法: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于接液容器口正上方。 11 / 65 4如图所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需使用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操作要点:如:量取 8 mL 水,选择 10 mL 量程的量筒,先向量筒中倾倒接近 8 mL 的水,再用胶头滴 管滴加至 8 mL,读数时量筒要放平,并且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
18、平。 若俯视,读数大于 8 mL;若仰视,读数小于 8 mL。 三、药品的加热 1加热液体药品: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 (1)试管与桌面大约成 45 角; (2)先移动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 (3)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4)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5)试管夹夹持在试管中上部。 2加热固体药品: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 四、仪器的连接 12 / 65 将橡胶管(或橡胶塞)和玻璃管连接时, 应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减小摩擦力,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五、酒精灯的使用 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应
19、注意: 1不要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2不要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酒精量不要多于 2/3,也不要少于 1/3。 4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 六、玻璃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 定的地方。 第 3 课时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使用化学符号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二、探究金属镁的性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1.从一卷镁带上折下一段,用砂纸 打磨后观察 镁带表面由灰白色变为 银白色且具有金属光泽 镁硬度小,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2.
20、将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 和小灯泡 灯泡发光 镁能导电 3.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 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条 开始燃烧时, 立即移到石棉网上方, 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现象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镁具有可燃性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 点燃 氧化 镁 符号表达式: MgO2 点燃 MgO 13 / 65 4.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在试管 中,加入白醋 镁带逐渐溶解,产生 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气体,同时 放热 三、化学符号 1元素符号 目前已经涉及到的元素符号: 元素 氧 氮 碳 氢 铁 磷 镁 氯 符号 O N C H Fe P Mg
21、 Cl 2.认识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 O2 金刚石 C 镁带 Mg 铜丝 Cu 红磷 P 氮气 N2 氢气 H2 氨气 NH3 水 H2O 二氧化碳 CO2 氧化镁 MgO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铜 CuO 碳酸氢铵 NH4HCO3 铁 Fe 3文字表达式:用文字书写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来表示化学反应。书写文字表达式时要注意: 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中间用 “”连接;在“”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条件。 如加热碳酸氢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14 / 65 全章大归纳 15 / 65 第 2
2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 1 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 1 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空气的组成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干燥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如下表: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巧记口诀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体积分数需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各 不相同,用途差异也明显。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3、2三态变化:在压强为 101 kPa 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4 时变成淡蓝色的 雪花状固体。 3密度、水溶性: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6 / 65 物质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木炭 (黑色 固体)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木炭在氧气中剧 烈燃烧,并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点燃 CO2 镁条 (银白色) 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均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沪教版 九年级 化学 课本 知识点 考点 全面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