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5 创新探究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5 创新探究题(教师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5 创新探究题(教师版含解析)(3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题型题型 15 创新探究题创新探究题 一一、声学、光学、热学创新探究题、声学、光学、热学创新探究题 1. 在冬天或夏天雨雾中驾车时,前后及两侧挡风玻璃上雾蒙蒙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 雾的成因及消雾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进行了下列的思考及探究: (1)在下雨天或雾天里,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且因大雨或雾天的空气温度降温,使得车窗玻璃本 身的温度相对较低, 车内水蒸气遇 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小水珠; 根据相 关数据,车内外温度差达到 10 以上就很容易在玻璃 (选填“内侧”或“外侧”)起雾. (2)车窗起雾无疑是驾驶安全的大敌.为使视野清晰以保证驾车安全, 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消除
2、雾 气.影响用风消除玻璃水雾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同学们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甲组同学认为与风速有关; 猜想二:乙组同学认为与风的温度有关; 要验证猜想一,实验中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 . 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做了相应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风力挡位 温度 消除水雾所用时间 3 热风 30 秒 冷风 40 秒 【分析与结论】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所吹风的 ,除雾越 快. 【交流】从车窗起雾的成因反推:消雾的有效途径除了迅速提高车窗玻璃的温度外还可以通过 来实现. 【答案】(1)冷 液化 内侧 (2)风速 风速 温度越高 通过空调系统换干燥空气进入车内 (答案出
3、现“干燥的空气进入车内”即可) 【解析】(1)大雨或雾使外界温度低于车内温度,车窗玻璃的温度相对较低,车内空气中热的水 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小水滴; 车内外温度差达到 10 以上时, 车内温度高, 车外温度低, 这样会在车窗玻璃内侧出现小水珠,即为我们看到的雾;(2)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风速这一 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时,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风速大小,观察实验现象;从表格数据可以看 出,风力挡位均为 3,即风速相同,温度有热风和冷风两种,对应时间分别为 30 秒和 40 秒,可得 出的结论是:在风速一定时,所吹风的温度越高,除雾时间越短,即除雾越快;由实验结论可知, 影响除雾快慢
4、的因素有:风速和所吹风的温度,迅速提高车窗玻璃的温度,使车内的水蒸气不容易 在车窗玻璃上发生液化,从而达到除雾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车内空气相对干燥起来,也可以 达到除雾的效果. 2. 小明家装修新房时希望卧室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为了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聚酯棉、软木、 泡沫)的隔音效果,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 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并用不同的待测材料包裹鞋盒,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
5、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时包裹声源的各种不同待测材料的 应该相同;A、B 方 案中你认为较好的方案是 ,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 _.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格所示: 材料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距离/m 1.0 3.2 2.0 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如 果单纯考虑隔音的效果,我们应该选择的隔音材料是 . (4)根据生活的经验,我们猜想材料的隔音效果还与材料的 等有关. 【答案】(1)机械闹钟 音叉振动时响度会越来越小而且不持久 (2)厚度 B A 方案中人耳很 难判断不同时刻发出声音的大小,而响度接近
6、的声音的大小也难以判断;而 B 方案中,同样的一个 人,听力在很短的时间间隔中是差不多的,只需判断听不见时的距离就可以了 (3)聚酯棉、泡沫、 软木 聚酯棉 (4)厚度(硬度) 【解析】(1)实验中的声源要保证响度稳定,机械闹钟可以达到这点,而音叉发声会越来越小, 而且时间不长就停止发声了,不适合做该实验的声源;(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隔音效果与 材料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变,两个方案中,声音能不能听见比判断声音的大小要 更方便、准确,所以选择 B 方案;(3)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随着与发声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材料的 隔音效果越好,能够听到声音的距离越近,据此可得用聚酯棉包裹
7、的发声体从聚酯棉中传出的声音 响度最小,所以它的隔音效果最好,如果只考虑隔音效果,应选择它做隔音材料;(4)根据生活经验, 材料的隔音效果还与其厚度(硬度)等有关. 3. 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和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 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 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 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小黄同学在选取实验器材及实验环境时,做到了那么多“相同”,说明实验中用到的主要探
8、 究方法是 . (2)保温材料宜选用导热性能 (选填“好”或“差”)的物质制造. (3)和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选填“”或“”),判断的依据是 _ _. (4)对于同一保温材料内的水, 在1020 min时间段放出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2030 min 时间段放出的热量. (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内的水放出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内 的水放出的热量. (6)根据图像可知,小黄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在 左右. (7)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像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 【答案】(1)控制变量法 (2)差 (3) 相同
9、的时间内中水温变化比中水温变化慢 (4)大 于 (5)等于 (6)20 (7)随着时间的增加,降温速度先快后慢 【解析】(1)小黄同学在选取实验器材及实验环境时,做到了那么多“相同”,说明实验中用到 的主要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保温材料要选择导热性差的物质制造;(3)由题图可看出,在水的 初温相同时,前 120 分钟,中水的温度比中水的温度高,故的保温性能好;(4)单位时间内温 差越大,放出的热量就越大,由题图知在 1020 min 的温差比 2030 min 的温差大,故对于同一保 温材料内的水,在 1020 min 时间段放出的热量大于 2030 min 时间段放出的热量;(5)在整
10、个实 验过程中,初温都是 80 ,末温都是 20 ,都是水,质量也相同,根据 Qcmt 可知放出的热量 也相等;(6)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水的温度基本不变化,也就是与室温差不多,即达到了热平衡, 此时的温度大约是 20 ,所以说室温大约是 20 ;(7)由图像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降温速度先 快后慢. 4.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小明在茂密树下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光斑,下表是他探究光斑形状 后得到的实验记录. (1)由于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的,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 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选填“一致”或“不一致”)的,这 _(选填“是”或“不是”)太
11、阳的像.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 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 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选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 得到太阳的像. (2)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 是 .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 光斑的直径为 1.4 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 1.5 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1011 m,由 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 【答案】(1)一致 不是 小 (2)保持小孔的形状、大小不变,改变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观察光 斑的形状是否改变,多
12、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3)1.4109 【解析】(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 改变的这个因素对探究问题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 小孔的形状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 面 光 斑 形 状 小孔距地 10cm 时 小孔距地 20cm 时 小孔距地 40cm 时 小孔距地 80cm 时 小
13、孔距地 120cm 时 小孔距地 200cm 时 到地面的距离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保持小孔的形状、大小不变, 改变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改变,多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3)光斑的直径与光 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根据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阳直径和太阳与小孔之间的距离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且和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相等, 则太阳的直径 d1.4 cm 1.5 m 1.5 1011 m1.41011 cm1.4109 m. 5. 小明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 若车内灯亮, 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 干扰司机的视野,
14、影响行车安全.那么,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 素有关呢,对此小明作了以下猜想: 猜想 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 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 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 “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为探究此现象,小明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取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 璃 0.5 m 的 A 点,在桌面的 C 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 A 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 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
15、.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 在透明玻璃板中成的像,结果记入表一. 表一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 的距离/m 像的明 暗程度 5 1 暗 25 1 较暗 40 1 亮 方案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 A 点不动,用同一盏 5 W 的灯先后在桌面 B、C、D 三点照亮 A 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 结果计入表二. 表二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 的距离/m 像的明 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较明 5 1.5 暗 (1)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的像是根据光的 原理形成的. (2)小明是用方案一来探究猜想 (选填“
16、1”“2”或“3”). (3)分析方案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 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4) 小 明 猜 想 3 中 “ 物 体 的 颜 色 ” 这 个 变 量 在 方 案 一 和 方 案 二 中 是 通 过 使 用 _来进行控制的. (5)细心的小明还发现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夜间开车时车内物体通过 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而大型货车 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正前方,但由于司机的座椅位置较 (选填“高”或“低”),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请你就此现象根据
17、光学知识 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_ _. 【答案】(1)反射 (2)2 (3)距离 (4)同一光源照射同一物体 (5)上方 高 夜间行车时,应将 车内灯关掉 【解析】(1)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的像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2)当研究像的“明”、 “暗”程度与光源的强弱有关时,应该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灯泡的功率,所以小明是用方案一 来探究猜想 2;(3)分析方案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距离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 亮;物体与灯的距离越远,物体所成的像越暗;(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案中通过用同一光源 照射同一物体,使物体的颜色相同;(5)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
18、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 平面镜距离相等.小汽车前面玻璃是倾斜的,汽车内物体的像在车窗的上方,司机看前面道路时,物 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大型货车前方玻璃不太倾斜,车内物体的像在司机的正前方,但是大型 货车比较高,司机座椅离地面高,司机看前方道路时要俯视,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夜间驾 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驾驶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 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不安全,所以夜间行车时,应将车内 灯关掉. 6. 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 密度为 1.11 g/cm3的乙二醇)通常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使用, 很
19、多人不解:防冻液为什么要加入水使用呢?小明认为,防冻液加入水后,混合液的比热容、沸点和 凝固点都可能发生变化.下表中给出的是某品牌的防冻液加水后的沸点和凝固点. 甲 乙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混合液比热容的变化情况,他向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体 积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纠正错误后,实验通过 来比较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大小,采用的研究方法 是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含水量 W 与混合液沸点 T 的关系图像. (3)混合液沸腾后冷却,小明测出其密度,发现混合液的密度比混合前利用水和防冻液的质量、 体积算出的密度要大.对于混合液沸
20、腾冷却后密度变大的原因,他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1:防冻液与水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猜想 2: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 若猜想 1 正确,则混合液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4)通过表中的数据,请分析夏天防冻液加水比冬天的要 (选填“多”或“少”),理由 是: . 【答案】(1)没有控制混合液的质量相等 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转换法 (2)如答图所示 (3)分子间存在间隙 (4)少 夏天加防冻液是为了提高混合液的沸点,通过表格数据可知防冻液所加 的水越少,混合液的沸点越高 【解析】(1)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大小时,应保持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而小明是让混合液的体 积相等,没有控制质量相等,不同混合
21、液用同一加热源在加热相同时间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因此是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不同混合液比热容的大小,研究方法为转换法;(2)在坐标 轴上依次描绘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如答图 4 所示;(3)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因此不同 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4)夏天防冻液加水比冬天的要少;夏天加防冻液是为了提高混合液的沸 点,冬天加防冻液是为了降低混合液的凝固点;通过表格数据可知防冻液所加的水越少,混合液的 沸点越高,所加水越多,混合液的凝固点越低. 7. (1)小雨同学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爸爸晚上开车时,打开汽车头灯时,空中会出现一道直的光 柱.于是,他得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22、,并进行了其他相关实验: 能在空气中看到直线光柱,可能是空气中悬浮的尘埃将光 到我们眼中所致. 若想探究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可在水中添加几滴 或撒些粉笔灰作辅助器材, 再用激光笔对着玻璃杯中的水射去,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在水中的直线传播路 径. (2)小雨同学回忆有一次夏天下午坐爸爸的车时,发现前方地面在“晃”动;咨询老师才知道是 因为空气受热不均匀造成光在不均匀空气中不是沿直线传播.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 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 笔发出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5 创新探究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1 年中 物理 二轮 复习 题型 专题 15 创新 探究 教师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