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下期末专项复习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下期末专项复习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下期末专项复习知识梳理(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知识梳理(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人论世 1、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背景剖析 历史背景: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 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 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
2、的学术争鸣。于是有了 所谓“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 ,是一次思想大爆炸,其时是中国思想史上第 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 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 核心。 政治主张:本文所记之事应是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 42 岁。据资料,当时子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 51、39、31、18、60 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 的思想。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 , “修身” 。
3、孔子主张“入仕” ,要求读书 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 ,并说“学而优则仕” ,主张“仁政” , “以礼治国” 。 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孔子问“志”弟子 言“志”孔子评“志” ) ,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积累文言常识 1、请给下列重点词释义 (1)不吾知 也( 了解 ) (2)加 之以师旅( 加到 上 ) (3)比及 三年( 等到 ) (4)夫子哂 之( 笑 ) (5)以俟 君子( 等待 ) (6)异乎三子者之撰 ( 才能 )
4、 (7)何伤 乎( 妨害 ) (8)吾与 点也( 赞成 ) 3、请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通“稀” ,稀疏 ) (2)莫 春者,春服既成( 通“暮” ,晚 ) (3)唯求则非邦也与 ( 通“欤” ,句末语气词 ) 4、解释句中的活用字 可使足 民( 使动用法,使富足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 鼓 瑟希,铿尔( 名词作动词,弹奏 ) 三子者出,曾皙后 ( 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 浴乎沂,风 乎舞雩( 名词作动词,吹风)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 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大事,指治国为政)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如
5、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表假设,如果,假如 )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 (3)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 ) (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去 )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如同) (6)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古代面积计算单位,纵横各一里叫“一方” ,翻译为纵横)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是非准则 )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方形 )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正,正要 )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在时候,当 ) 与 (1)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赞成,赞许 ) (2)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欤” ,句末语气
6、词 ) (3)遂与外人隔绝( 和,跟 ) (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 (5)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和 )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给,给予 ) (7)夫人之相与(交往)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因为 ) (2)毋吾以也(因为) (3)则何以哉( 用,做 ) (4)为国以礼(介词, 用 ) 因 (1)因之以饥馑( 接着,继 ) (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凭借 ) (3)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顺着 )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 (5)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6)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 (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于是,
7、就) 6、辨析下列文言句式 (1)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 (2)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 (3)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 (4)何伤乎( 宾语前置 )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 (6)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 (7)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 ) (8)可使有勇( 省略句 ) 7. 重点句子翻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译: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主持赞 礼的人。 为国以礼,
8、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赏析人物形象: 1、 【探究】提炼文中描写四弟子的语言、行为,总结各自的“志”(即政治理想),并结合孔子的态 度分析四弟子性格。 明确: 人物 语 言 政治理想 行 为 孔子态度 性格 子路 使有勇, 且知方 以勇治国 “率尔” 哂之 率直粗疏 冉有 小国可使足民 以富治国 叹之 敦厚谦逊 公西华 愿学而为小相 以礼治国 惜之 谦和沉稳,墨守成规 曾皙 浴风咏于暮春 以美治国 舍瑟而作 与之 自由率性、从容洒脱、悠然自在 2【探究】从孔子态度和治国思想分析其评判学生的标准,思考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明确:孔子
9、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 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 针对子路,孔子“哂之”。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孔子当时不语,后“叹之”。理由是“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 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孔子“惜之”。理由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认为公西华 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针对曾点,孔子“与之”。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 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
10、景象。展示的是一幅暮春郊游图: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 礼,以求得丰年。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 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孔子主张以礼治理国家。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 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因此博得孔子的赞赏。孔子赞叹之时, 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讨论儒家思想 1. 用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你赞同谁的说法呢?请各抒己见。 明确: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闯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2. 孔子的“志”是什么? 明确:“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
11、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 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 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 想。其实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 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 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故事背景
1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 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 齐桓晋文之事是 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 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 3、著作简介 孟子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 (另外三本为 大学中庸论语 ) 。 汉书艺 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 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 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
13、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 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之一,也是古代 论辩文中的杰作,代表着当时逻辑文的最高水平。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 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在论辩中孟子是运 用辩论技巧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实行王政,取得论辩胜利。 4、齐桓公简介 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 ,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 十二代孙。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
14、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 一个中原霸主。 5、晋文公简介 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 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 632 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 多, 大败楚军, 并召集齐、 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积累文言常识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
15、已” ,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通“欤” ,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 ,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 ,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 ,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 ,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 ,何不;反,通“返” ,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 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 ,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统编 必修 下册 语文 期末 专项 复习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