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总结(3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021 1 届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届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根据图像资料、结合天文观测活动,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运用示意图等指出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体会保护地球宇宙环境的必要性。 【本章要点】 1.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
2、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月系地月系 太阳系太阳系 银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其他行星系 (10 万光年万光年) 可观测宇宙可观测宇宙 其他恒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河外星系 2.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分类及特点 分类分类 特点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巨行星 木
3、星、土星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都近似圆形 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 来自地球内部 补充:月相的变化图补充:月相的变化图 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地球的影响太阳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图像、视频等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太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示意图和有关资料,描述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 4.举
4、例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章要点】 1. 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正处于稳定 的壮年期。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意义: 提供光热资源;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维持地表
5、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阳能; 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 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天气:天气晴朗,
6、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 .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
7、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11 年) 太阳风: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称为太阳风。 正常情况下,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 劲。 对气候的影响:如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有相关性;对气候的影响:如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有相关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活动
8、的主要类型 光球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 日冕日冕 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 在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在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表构建的关系。 2.通过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 3.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本章要点】 1. 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
9、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 在上。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地层顺序。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的编年。这 就是地质年代表。 2.2.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 前寒武纪(距今前寒武纪(距今 5.415.41 亿年以前)亿年以前) 大气的主要成
10、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到太古宙晚期,某些地区开始形成小规模的陆地。 原始生命萌芽,出现原始生物,藻类开始繁殖。元古宙时进一步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是铁矿、金矿、镍矿、铬矿。 藻类日益繁盛,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 古生代(距今古生代(距今 5.415.41 亿亿- -2.522.52 亿年)亿年) 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到后期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早古生代又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志留纪到泥盆纪,称为“鱼类时代”。 晚古生代,陆地
11、上的蕨类植物繁盛,形成广阔森林。石炭一二叠纪成为重要的成煤期。 中生代(距今中生代(距今 2.522.52 亿亿0.660.66 亿年)亿年) 中生代发生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联合古陆在三 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中生代地层含有多种矿产。 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是又一个重要的造煤期。 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新生代(距今新生代(距今 0.660.66 亿年至现在)亿年至现在)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 斯山脉等,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新生代被
12、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第四纪初,古猿的一支向着人类的方向进化,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是第四纪最重要的特征。 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道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增强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2.运用图表描述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说明地球结构特点。 3.知道岩石圈的构成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整体上说 明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4.举例说明地球各圈层对自然环境形成的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本章要点】
13、1. 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波 传播速度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横波 慢慢 固体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纵波纵波 快快 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 .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圈层 位置位置 厚度厚
14、度 特点特点 地壳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上 地壳厚薄不一地壳厚薄不一 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地幔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900 多千米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是岩浆主要发源地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地核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 多千米多千米 由铁、镍等金属组成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由铁、镍等金属组成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5、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 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水圈水圈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 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生物圈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促进太阳能转化; 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 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
16、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本章要点】 1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2.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3.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
17、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干干 洁洁 空空 气气 N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O3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水汽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固体杂质
18、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 大气 2000-3000 千米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 增加 -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 层 50-55 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平运 动为主 臭氧层有保护作用;有利于高空飞 行 对流 层 低纬厚:17-18 千米, 中纬:10-12 千米, 高纬薄:8-9 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 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 密切 4.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第二节第二节
19、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并解释相关现象。 3.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4.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本章要点】 1.1. 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大气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直接来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 受热 过程 过程一: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
20、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 面,并被地面吸收而增温。 过程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大气吸收后增温。 过程三: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它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大气 温室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 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 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效应 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 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 热量归还给地面。 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2.2. 大
21、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能力强。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天空有云,特 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夜晚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 3.3. 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温度: 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
22、温度较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气压值: 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上低下高)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高高低低) 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 4.4.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23、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形成风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的上的水地球的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体会水量平衡的思想。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
24、对水循环的影响,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认同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 调观。 【本章要点】 1.1. 水循环包括蒸发水循环包括蒸发( (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2.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
25、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过程之一。过程之一。 第二节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要点】 1.1. 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2.2.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递减, 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全球海洋表层海
26、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递减, 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海水温度: 海洋热量收支状况: 分布规律: 从垂直分布看 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从季节分布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
27、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的影响。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的影响。 影响气温变化幅度: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影响气温变化幅度: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海水盐度: 规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呈现马鞍形分布格局;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
28、赤道和两 极,盐度逐渐降低。 原因: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地区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 但是降水丰沛,盐度并不高。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位置分布位置分布 变化规律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总体趋势 随着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温一般最高随着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温一般最高 深度差异深度差异 10001000 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10001000 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利用海水晒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利用海水晒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
29、晒盐场。 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中提取镁、溴等资源。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中提取镁、溴等资源。 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海水盐度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大;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大; 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大;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大; 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小;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小; 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小;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小; 海域封闭程度:相对封闭的海域,受到入
30、海径流等的影响较大。海域封闭程度:相对封闭的海域,受到入海径流等的影响较大。 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分析: 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无淡水汇入; 红海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的原因分析; 位于较高纬度,海水温度低,蒸发弱;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四周陆地河流众多, 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域较为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海水密度: 概念: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影响因素: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垂直
31、分布规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3. 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 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影响海盐晒制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海岸类型、气候、地表径流等方面。 地势平坦,有利于盐田布局。 泥质海岸有利于盐产量提高。 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有利于晒盐。 陆地入海径流量小,海水盐度高。 我国著名盐场:长芦盐场(渤海沿岸,最大)、布袋盐场(台湾岛西南部)、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南 部)。 长芦盐场最适宜海水晒盐的季节是春季,因为春季降水少,晴天多,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该地有 漫长宽广
32、平坦的泥质海滩。 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这里海滩平直,地势缓斜,河流注入淡水量少,海水盐度高;受季风影响,西部 降水少;日照充分,气温高,蒸发快。 莺歌海盐场的形成条件:位于沿岸平原,地势平坦;地处背风坡,降水少,睛天多,利于海水晒盐。 利用海水制碱; 从海水提取镁、溴等。 4.4. 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3、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本章要点】 1.1. 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海浪:海水的波状起伏形成海浪。 形成形成 成因成因 影响影响 风浪风浪 由风力形成,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风力形成,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塑造海岸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塑造海岸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为冲浪运动提供条件;为冲浪运动提供条件; 造成的颠簸影响捕捞、航行、勘探及其他海上作业活动造成的颠簸影响捕捞、航行、勘探及其他海上作业活动 海啸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
34、 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 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 风暴潮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称为风暴潮。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 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温带风暴 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特点: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 国东海岸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
35、、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国 家和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对海浪的防御与利用措施 密切关注海浪预报,合理安排滨海及海上活动。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岸。 选择合适的沿海海域,建设冲浪运动场所。 发展技术,利用海浪发电。 潮汐: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 潮汐的概念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其中月球的引潮力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力 量来源。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潮汐的分类及运动变化规律 A、引潮力是天体引力与地球自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潮汐分为小潮、大潮。 B.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36、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为大潮;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和二十二、 二十三为小潮。 潮汐现象的影响和应用 A.准确掌握海水潮汐规律对渔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大潮流水急,鱼群容易分散推向外海,或栖居于中上层; 小潮流水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利于捕捞。 B.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岸边,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机会。 C.海上航运事业和潮汐关系更加密切,潮流影响着航行的方向和速度。 D.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加大船的通过能力;充分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 E.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利用潮汐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洋流
37、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即洋流本身的温度与其所流经海区水温的对比关系)分类:(凸向即流向) 2.2. 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 的危害。的危害。 影响方面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具体表现 实例实例 气气 候候 全球全球 影响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 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 高纬度海区温度也不会持续降低高纬度海区温度
38、也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大陆 沿岸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 候形成的影响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类型类型 暖流暖流 寒流寒流 概念概念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流向流向 一般从较低纬度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海域一般从较低纬度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海域 一般从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一般从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 等温线变
39、化等温线变化 比所流经海域水温高, 等温线凸向低温方向比所流经海域水温高, 等温线凸向低温方向 比所流经海域水温低, 等温线凸向高温方向比所流经海域水温低, 等温线凸向高温方向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 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
40、航行安全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最佳航行线路的选择最佳航行线路的选择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 第四章第四章 地貌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喀斯特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2.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河流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风沙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4.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海岸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5.简单
41、分析地貌和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与他人合作,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对地貌要素和相关地 理现象进行初步的或者深人的观察,并设计实验,作出简要解释。 【本章要点】 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 2.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峰林、洼地、溶洞等。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峰林、洼地、溶洞等。 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 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
42、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如下图所示: 图中数字分别代表: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落水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利影响: 面积较大的洼地,底部较为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喀斯特地貌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 地表喀斯特地貌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因为溶洞、地下河常常造成漏水,土壤不保水,容易
43、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是造 成我国西南山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曲流等。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曲流等。 概念 类型类型 形态形态 成因成因 地表喀斯特地表喀斯特 峰丛、峰林、峰丛、峰林、 孤峰、残丘孤峰、残丘 溶蚀溶蚀 洼地洼地 溶沟溶沟 地下喀斯特地下喀斯特 溶洞溶洞 石钟乳、石笋、石钟乳、石笋、 石柱石柱 淀积淀积 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包括“V”形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她貌。 河流侵蚀类型和河流不同河段侵蚀类型及成因 河流侵蚀类型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
44、、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溯源侵蚀 下蚀下蚀 侧蚀侧蚀 概念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对河流的 影响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河流向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关键影响 伸长伸长 加深加深 展宽展宽 河流不同河段侵蚀类型 河段河段 形态形态 成因成因 上游上游 河谷狭窄,呈“河谷狭窄,呈“V”形”形 溯源
45、侵蚀和下蚀为主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中游中游 河谷较开阔,河床不对称河谷较开阔,河床不对称 侧蚀为主侧蚀为主 下游下游 河谷开阔,呈槽河谷开阔,呈槽 侧蚀、堆积为主侧蚀、堆积为主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分布分布 示意图示意图 地貌特点地貌特点 洪积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 山前 (出山口)山前 (出山口) 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 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 颗
46、粒由粗变细颗粒由粗变细 根据河流流向、河道形态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辅助判断两岸地貌类型 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 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大;左岸为堆积岸,坡度小。南半球反之。 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 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剧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而底部水流在压 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
47、农业用地和聚 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 4. 风沙地貌主要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沙丘等。风沙地貌主要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沙丘等。 概念: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丹娘沙丘)。 分布: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多沙的河谷地区、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有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地貌特点 风蚀地貌 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 有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有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地势平坦宽广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河流入海口 由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由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 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 呈放射状分布呈放射状分布 凸岸凸岸 凹岸凹岸 地貌地貌 示意图示意图 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地貌特点 风蚀柱风蚀柱 垂直节理发育的厚层岩石经过垂直节理发育的厚层岩石经过 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 柱状岩石柱状岩石 风蚀蘑菇风蚀蘑菇 接近地面处风中含沙、小石块的接近地面处风中含沙、小石块的 量较多,磨蚀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