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20212021 全国卷全国卷高考压轴卷高考压轴卷 语文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没有安全作为保障,发展就无从谈 起;没有发展作为动力,安全也难以为继。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 境,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提高捍卫安全的能力水平,实现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会治理能否持久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这是检验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
2、一块“试金 石”。当前,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 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大数据的发展方便了居民生活,但蓄积了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约车 便利了居民出行,但增加了出行安全的风险;移动支付化解了没带现金的尴尬,但积累了“无现金”社会 的伦理道德风险。电子商务、移动出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所引发的许多争议,本质上都是发展 与安全的问题,都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既给新业态新模式足够的创新和 发展空间,又不至于放任其野蛮生长,威胁民众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 安全需要发展,发展必须安全,促进二者实现动态平衡,正是社会
3、进步的一般规律。马克思通过阐明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步迈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运行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起初的适应, 到后来的不适应, 又到新的适应如此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构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的辩证图景。 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的鲜明特色。习总书记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 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 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 11 种安全要素相互作用又高度关联,只要任何一种安全要素面临威胁,其所
4、产 生的风险连锁联动效应则可能牵扯到其他一种或多种安全要素,进而产生结构性矛盾、系统性危机。我们 既要密切关注现实可见的安全风险,还要有强有力的举措,创新全程跟踪式的常态化治理机制,应对日益 显现的新型安全风险、 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要坚持系统思维,在构建大安全格局中妥善应对那些错综复杂、盘根错 节的结构性风险。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分化之快与新的结构整合机制发育线慢之间形 成的不同步、不协调、不适应,必然引起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2 其中结构性风险就是发展和安全失衡问题的集中体现。例如,由恐怖主义导致的安全风险并非单一的境外 安全问题,
5、而是境内外安全风险相互交织而产生的综合性后果。就带有非传统安全特征的生态安全风险而 言,在一定情形下,水体成空气的跨境污染有可能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进而使这种非传统安全风险最终 演变成传统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 “安而不忘危,存而下忘亡,治而不忘乱。”中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大国,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求 下断创新、开拓进取,但同时又要坚决避免犯“颠覆性错误”,这就要求充分运用系统性思维,坚持“稳 中求进”总基调,富于前瞻性地统筹应对国家安全风险中深层次、多维度、复杂化的结构性风险。从根本 上说,“稳中求进”就是要处理好“稳”这个“不变”与“进”这个“变”的关系,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中各种风险
6、挑战, 力图保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摘编自杨海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光明日报20201216)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发展和安全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动力。 B. 检验社会治理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看是否达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C. 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既要关注现实可见的安全风险,也要积极应对逐渐显露的新型安全风险。 D. 发展和安全的失衡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而这些问题最终又集中表现为结构性风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正确
7、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大环境,指出了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问题的重要性。 B. 文章列举“网约车”“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为的是证明新业态模式已经引发许多争议。 C. 文意采用举例论证,用马克思阐明社会基本矛盾的典型事例,论证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 D. 针对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促进安全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安全因素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只有首先解决了安全向题,才能谈得上 发展问题。 B. 新业态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寻求
8、一种动态平衡,既要努力争取足够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又不 能无序发展。 C. “安全”与“发展”是一对矛盾,人类社会的演进就是在不断地解决二者的矛盾,构建“安全与发 展”的动态平衡。 D. 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 衡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遇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处于困顿之境却不忘平生立下的誓言, 这样的人才能称为“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 15 岁行笄礼
9、,行礼后,他们开始享有 “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纲要 ,倡导各地组织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的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 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宣誓日”或“成人节”。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 意识教育
10、和国家观念教育, 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 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有删改) 材料二: 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过一 个在祖辈安息之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 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 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孩子的伯伯和叔叔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 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 和英国的船票,其余的费用
11、都要自己去挣。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酒吧或城市环卫部 门打工。 (选自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有删改) 材料三: “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 (有删改) 材料四: 2016 年 6 月 9 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 4 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 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 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
12、以诚心对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 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 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他们告诉社会自己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 责任。宣誓后,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财利、危难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誓言。 B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 动。 C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
13、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 力。 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社会和 国家的奉献意识。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行成人礼后,他们开始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 任。 B“成人宣誓日”或“成人节”已经在许多地方通过立法确立下来,其中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 “成人节”省级立法。 C“成人礼”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 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
14、社会的广泛关注和 支持。 6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生火生火 杰克 伦敦 5 冰面上覆盖了几尺厚的积雪。视力所及,白茫茫一片。零下 50就是华氏冰点下 80.这并没有让他想 到自己是个恒温动物,这是人类一个无法克服的缺陷只能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内生存。零下 50,就只是 零下 50.对他意味着什么,他从未想过。 他继续行走,随意吐了口痰,却被一种尖锐、爆裂的劈啪声震惊。他又吐了一口,在空气中,在痰落到 雪地上之前,就爆
15、裂了。他的目的地是亨德森港附近的营地,朋友们正在那里等他。他在兜圈子,四下寻 找利用溪流从河中的小岛运出木料的办法。他希望在 6 点赶回营地吃饭。 他身后跟着一条狗,一条庞大的野狗,是狼和狗的混血品种,灰色的毛。它的本能比人类的判断更能告 诉它真相。事实上,气温并不是只比零下 50低一点点,甚至达到了零下 75。野兽有它们的直觉,它感 到一种隐隐约约的威胁。 他注意冰面的变化以及那些弯道和拐角。他知道踩在什么地方才比较安全。他知道即便 是极寒也没有办法把泉水冻住。他能感觉到冰面下流动的水,听见雪面下冰碎裂的声响。这么冷的天气, 如果打湿了鞋,是很危险的事。 突然冰面破了,狼狗掉进水里,它挣扎着
16、爬上来,前腿和爪子全湿了,一瞬间,水就变成了冰。它立即 咬掉了腿上的冰,然后躺在雪地上继续咬掉脚趾间的冰。冰留在脚上就意味着脚会剧烈疼痛,而它并不知 道这些,只是遵循本能,但男人知道。 实在太冷了!一个硫磺湾的老人曾经告诉过他这个国家的寒冷程度,真如他所说,而当时他居然还取笑 那人。 半小时了,他都没看到水洼的迹象。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在一个看上去雪比较结实的冰面,他掉进 了水里,水并不深,但是一直湿到了膝盖。这让他很恼火,诅咒这坏运气。现在他不得不生火,花一个小 时来烤干衣服和鞋子。在如此寒冷的天气,这极危险,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火堆变旺了。他把粗细不同的树枝依次填到火里,火成功地烧起来了
17、,他也安全了。回想起硫磺湾的老 者,他说,没人可以在零下 50的严寒天气中独自旅行。但是现在他做到了。他独自一人,遇到了意外。 他生起了一堆火,拯救了自己。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脸和鼻子这么快就冻僵了。他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手指就僵死了。 触摸到一根树枝时,必须看着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拿住了,他却亲眼看到树枝从他的指尖滑落。 火在燃烧,跳动的火苗,伴随着啪啪的声响,以优美的姿态舞出生命的希望。坏事发生了。 他不应该在树下生火的,他头顶的树枝上已经压满了积雪,一个星期没刮风,树枝也到了承受的极限。 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一大团雪掉下来,火被压灭了。刚才还燃烧的火堆顿时变成一摊碎雪。 他惊呆了,坐在地
18、上呆呆地看着火被压灭的地方,仿佛刚刚听到对自己的死亡宣判似的。 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也许老人家是对的,如果有另外一个人和他在一起,他就不会处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了。但是现在只能靠自己来生火,这次绝对不能失败。他又从洪水后的沉积中收集干草和小树枝。一切准 备就绪,他把手伸向兜里去摸第二片白桦树皮。他知道它在哪里,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抓不住那片 白桦树皮。他的脚冻得越来越僵硬。这让他有点恐慌,但他还是尽量控制住并冷静了下来。他用嘴把手套 戴好,前后甩胳膊,用自己的全部力气用手在胸口上拍打。这个男人,在敲拳头、甩胳膊时,对那个畜生 天生长着一身温暖安全的皮毛感到无比的羡慕。 他拿出一把火柴,手指已
19、经失去了活动能力。他想到一个办法,用牙齿把火柴咬住,在大腿上摩擦, 大约划了 20 次,火柴着了。他衔着这根点燃的火柴去引燃白桦皮,但燃烧的硫磺气体窜进他的鼻孔,引起 他不住咳嗽。结果火柴掉到雪地上,熄灭了。 那位老者的话是对的,绝望再一次让他想到这点:零下 50的天气里确实应该结伴而行。突然,他用 牙齿把手套咬掉,露出双手,然后用双掌夹着这一束火柴,他的胳膊还没有冻僵,还能夹住火柴,在腿上 划。点燃了,70 支火柴一下子全点燃了,他这样拿着火柴,手上又有了知觉,他闻到自己的手被烧焦的气 味,才感觉到疼痛,他忍着痛,笨拙地夹着燃烧的火柴去点白桦皮,却没法引燃,他的手掌挡住了火焰。 他实在忍受不
20、了,手猛地抽搐,燃烧着的火柴都掉在了雪地上,一股青烟升起,火柴熄灭了。 6 一种对死亡的恐惧向他袭来。这种恐惧使他深刻认识到,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他陷入恐慌,跳起来开 始沿着古老的河床往前跑。狗跟在后面,很快就追上了他。他疯狂地跑着。在他的生命中,从未有过这种 恐惧。奔跑让他感觉好一些,也不再颤抖了。好几次,他都失足摔倒,最后只能蹒跚地坚持着,他已经无 法感觉到自己的鼻子、手指、脚。寒冷正在全面入侵他的身体。如果他跑得足够远,还可能跑到营地。但 他脑海中另一个声音却说:“你到不了营地,那太远了,你会很快冻僵死去。”这种想法促使他站起来, 可是跑不过 100 步,又摔倒了。太可怕了,一旦他停下来
21、,这种想法就会促使他开始奔跑。 他想不停地跑到营地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没有那么大的耐力。 这是他最后一次惊慌了。 他又想到了那个老人。他能清晰地看到老人的模样,暖和、舒服地抽着一支雪茄。他闭上眼睛,进入了 生平最舒适的梦乡。 狗就坐在他对面,等着他起来。短暂的白天就要被漫长的黑夜取代,却没有一点火的影子,它从来没见 过一个人那样在雪地上坐着却不生火。他一动不动,最后,狗靠近他,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它扭过头,向 着黑夜中寒冷的星空发出了一声悠长又深沉的嚎叫。然后,掉过头,朝着它所知道的营地的方向跑去,因 为它知道那里有食物和火的提供者。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22、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讲述一个男人不听劝告,固执地在零下七十多度只身一人穿越冰天雪地的旷野去营地与同伴会 合,但因生火失败而在低温中冻死的故事。 B.作者以传统小说中的冲突为线索,将两条冲突线索交叉迂回,一条是主人公与冷酷大自然的冲突, 另一条是主人公的理智与狗的本能的冲突。 C.小说中男人多次回起硫磺湾的老者,每一次想起老人的话语或者形象的情境都不一样,反映出他自 信焦虑恐惧一失望一绝望的心理变化。 D.作者以一个旁观者,观察家以及过来人的身份,用一种冷静的近乎冷酷的平静语气详细描述了人在 严寒的天气中行进生火求生至冻死的过程。 8.小说用“他”和“男人”来指称小说的主人公,没
23、有确切的名字,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9.“自然主义”是一种展现真实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的悲惨命运的文学创作倾向。 生火蕴含了浓厚的自然主义,请据此谈一谈小说中作者如何表达自然主义观。(6 分) 答: 二、二、古代古代诗文诗文阅读(阅读(3 34 4 分分)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本题本题共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 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太祖尝与语奇 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车驾征李筠命普与吕馀庆留京师从平上党迁兵部侍郎乾德五年春,加右仆
24、 射。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普以 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因召对屡攻其短,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 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会诏下亲耕籍田 ,普表求入 7 觀,辞甚恳切。籍田礼毕,太宗欲相吕蒙正,以其新进,藉普旧德为之表率,册拜太保兼侍中。旧制,宰 相以未时归第,是岁大热,特许普夏中至午时 归私第。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 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二女皆笄 , 普妻和氏言愿为尼,太宗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卷 高考 压轴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