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材总结背诵资料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材总结背诵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材总结背诵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0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读背资料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读背资料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概念特点: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 动是有规律的,构成了天体系统。 2、宇宙的空间距离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3、天体的类型: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 、星云(轮廓模糊) 、行星、彗星(拖着 长尾) 、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流星体。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4、天体系统的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半 径 140 亿光年) 。河外星系和银河系级别相同。 5、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近及远的排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
2、王、海王 星、冥王星。小行星带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6、九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 、同向性(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九大行星的结构特 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7、地球的普通性:地球的普通性: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相似,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一颗普通行星。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离地球最近 的行星是金星。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的特殊性: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8、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宇宙条件:
3、(由于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因为日地距离 适中)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充足的液态水的存在充足的液态水的存在。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9、太阳辐射根据波段差异分为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能量最集中在可见光部 分。能量来源于氢原子的核聚变。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 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促 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3)是人类
4、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例如,煤、 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都是间接来自于 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11、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2、 常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 (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温度较低的暗黑的斑点) 、 耀斑 (太 阳大气的色球层亮度较大明亮斑点) 、日珥(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喷射出的火焰状物 质)和太阳风(太阳大气的日冕层喷射出的高速粒子流) 。活动周期都是 11 年。黑 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3、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黑子和很
5、多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也是 11 年。 1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场场强增大,产生磁暴,影响 磁针的正确指向。 耀斑和黑子数目增多时, 其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造成地面无线短 波电通信减弱或者中断。 太阳大气 (尤其是太阳风) 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轰击电离极地上空的高层大 气,产生绚丽的极光。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太阳能分布】【太阳能分布】 14、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 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日照较强; 海拔高, 水汽难以到达, 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
6、。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日照强度大。大气洁净度高。 (地形、气候、纬度) 15、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低值中心,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 散,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阴雨云雾天气较多,日照时间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强,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缺乏。 (地形、气候) 16、台湾岛和海南岛太阳能东侧少于西侧的原因:台湾岛和海南岛太阳能东侧少于西侧的原因:高大的台湾山脉南北走向,东 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雨量大,云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云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大,西侧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云量少,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
7、地形、气候) 17、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如新疆和内蒙古深居内陆,高山阻挡海洋水汽 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而且削弱作用弱,光照也很强。 18、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和地势、天气和气候、大气洁净度等。 【航天基地】【航天基地】 19、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 和成本。地形地势: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地势高,自转线速度较大 气象条件:晴天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利于发射和跟踪。 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利于国防安 全。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8、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发射方向:向东发射与自转方向一致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资源。 20、在海南航天发射场的有利条件纬度最低海洋交通方便。海洋运输,运量较 大。周围是海洋,安全性好。 21、西昌成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海拔高纬度低。晴天多。 2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深居内陆,气候常年干燥少 雨,晴天多,大气能见度好。交通便利。 23、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回收场地选择: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无大河湖泊;植被稀少;人烟稀少。 【地球结构】【地球结构】 2 24、地震波: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9、能 够在固体、气体、液体三态中传播。 25、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6、界面: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 17 千米,古登堡界面是地 幔和地核的界线,深度为 2900 千米。 穿过莫霍界面横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大; 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 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727、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平均 33 千米厚,海洋地壳 平均厚度是 6 千米。地壳总平均厚度 17 千米。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大陆较厚,大 洋较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
10、界面之间。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 一个软流层,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是岩石圈。 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28、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是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的结果。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是地球上最活 跃的主体和因素。 【地球地球仪】【地球地球仪】 2929、经度分布规律:、经度分布规律:从 0经线开
11、始向东向西各递增 180,因此沿着地球自转方 向东经的经度在增大,西经的度数在减小。 30、 确定方位的依据: 依据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和经纬度的分布、劣弧定向法。 31、判断东西方向-数值法,主要依据经度数值来判断。 都是东经,则数值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都东大东) 都是西经,则数值大的在西面,数值小的在东面; (都西小东) 两相比较的点分别位于东经和西经,要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 经度和小于 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经度和大于 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经度和等于 180,没有东西之别。 3232、确定距离、确定距离(据经线
12、上 1 纬度=111Km,纬线上 1 经度=111 cosKm,表示当 地纬度) 33、最短距离: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一般而言,两点同在 北半球, 大圆的劣弧凸向北极, 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凸向南极点。 地 球仪上的大圆有:赤道、晨昏线、经度距离是 180的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等。 3 【地球运动】【地球运动】 34、地球自转:地球自转: 方向: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周期: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速度: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意义:意义:
13、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 地方时;(世界时间是 0 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是 120 E 的地方时。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35、两条日界线:越过 0 时经线向东,日期加上一天,向西减去一天。越过 180 日界线向东日期减去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上一天。新的一天的时间等于 180E 的时间。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从 0:00 经线向东到 180E。 36、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周期: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14、9 分 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速度:速度: 近日点 (每年 1 月初) , 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 远日点 (每年 7 月初) , 线速度和角速度最慢。 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产生四季和五带。 37.37.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及黄赤夹角的变化与温度带的变化关系及黄赤夹角的变化与温度带的变化关系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 围缩小, 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南
15、北回归线纬度变大, 极圈纬度减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38.38.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 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出现极昼。 北半球的冬半年(自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 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出现极夜。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 时日出,18 时日落。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 春分到夏至极昼范
16、围由 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秋分过后北极 点开始出现极夜, 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冬至到到次年春分 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期越长。 39、昼长的分布规律:纬度越低,其昼长或夜长越接近 12 小时。同一纬线上 4 昼夜长短相等。同一纬线上冬夏至的昼长和为 24 小时,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 两地中,一地昼长等于另一侧的夜长。 40、距离夏至日和冬至日日期距离相同:直射点位置相同,日出日落早晚和方位相 同,昼夜长短相同。 41.4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
17、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反之越小。 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42、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的规律为: 回归线以外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幅度为一定值, 等于黄赤交角度数的 2 倍; 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幅度等于该地纬度1 个黄赤交角。 43、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的倾角问题热水器集热板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 系为互余热水器集热板倾角=该地与直射点
18、的纬度距离。热水器集热板倾角调 整幅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一致。 44、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和五带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气候四季: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 11 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我国) :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欧美国家) :以“二 分二至”为起始点。 五带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 极圈 。 45、晨昏线: 是过球心的大圆, 平分地球(形状)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与 光线的位置关系)永远平分赤道(与赤道
19、的位置关系)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0(自身的太阳高度)晨昏线的相对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与经线圈的 关系重合或者有夹角(与经线的夹角)在 0-23 26之间,且与太阳直射点 的度数相同。 晨昏线上的时间: 与纬线的切点在除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上时间为 12:00,0:00。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是 6:00 和 18:00 晨昏线的端点 (与纬线的切点) 在除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上为发生极昼极夜的最 低纬度,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互余。 (端点的昼夜长短和端点纬度与直射点的关系) 晨昏线的端点(与纬线的切点)在一年中移动纬度范围为 90-6634(端点 的纬度范围)晨线或昏线在除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
20、上各跨 180 个经度。 (晨昏线 的经度跨度)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46、岩浆岩形成岩浆冷却凝固冷却凝固而成,按形成位置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的代 表为花岗岩,喷出岩的代表为玄武岩和流纹岩。 5 47、沉积岩的形成:地表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压紧固结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压紧固结作用 而形成的岩石。常见沉积岩有砂岩、砾岩、页岩和石灰岩。有层理结构层理结构和含化石含化石是 沉积岩的两大特征。 48、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 变。 典型例子: 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 页岩变质成为板岩。 花岗岩变质为
21、片麻岩。 49、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形成过程是地壳物质循环。 50、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为六大 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名称)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板块之间呈现两种基本关系: 互相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 (板块运动) 51、板块边界类型和形成的地貌:板块彼此分离(张裂) ,属于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常形成 裂谷、海洋和海岭。如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如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形成东 非大裂谷)海洋板块内部张裂海洋(例
22、如大西洋是由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亚欧板 块张裂而成) 。 板块相互碰撞,属于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如是两个大陆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系,例如喜马 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 而成。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岸山脉、 岛弧和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海沟、 岛弧鏈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板块边界类型和解释地貌形成) 52、 世界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 地震带交汇处,地震频发。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形成) 53、流水侵蚀地貌有 V 形谷,峡谷、喀斯特地貌、瀑布等。流
23、水沉积地貌有冲积扇 (河流出山口)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等。 风力侵蚀地貌有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城堡等。 风力沉积地貌有沙丘、 黄土沉积。 冰川侵蚀地貌有冰斗、U 形谷、刃脊、角峰等。 54、 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沿海地区以海 浪侵蚀作用为主。 55、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 中游搬运, 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 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
24、、冰碛垄 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 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山地的形成】【山地的形成】 56、山地的形成有褶皱成山、断层成山、和火山。褶皱中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往往 发育成山地,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往往形成山地。 6 57、 背斜向斜的区别: 背斜处岩层向上凸起, 岩层中间老, 两翼新。 背斜往往成山: 背斜储油储气,修建隧道,背斜顶部开采石料。向斜处岩层向下凹陷,向斜往往成 谷。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向斜储水,可开采地下水。 58、 背斜修隧道的原因: 背斜岩层向上凸起, 构造稳定, 不易坍塌; 岩层向上凸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人教版高一 地理 必修 教材 总结 背诵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