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详细总结
《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详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详细总结(5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详细总结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详细总结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回顾回顾、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 1、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构成 (1)内容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注意 分子大小一般用 10-10m(埃米)为单位描述; 肉眼无法观察到分子,人眼能看到的微粒都不是分子; 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教原子核,带正电,占很小的体积,但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 部质量; 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2、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
2、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辨析 a.扩散现象必须发生在不同种物质之间。冷水和热水混合不叫扩散。 b.扩散现象必须自发进行,分析时要排出重力、人为搅拌、密度差等因素的影响。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 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实例 二氧化氮与空气扩散(空气必须在上) 、墨水在水中/木头中扩散、金块和铅块扩散、各种香味在空气中扩散 等。 易错 以下都不是扩散现象:雾霾、雾、扬起的灰尘、沙尘暴、柳絮等。 (2)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辨析:分子热运动不是机械运动。 (3)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区别于联系 联系 a.分子热运动是扩散现象的微观原因;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b.所有的扩散现象都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 区别 a.扩散现象只能用来描述不同分子之间的运动关系;分子热运动是描述分子的运动情况,与分子种类无关。 b.扩散现象的规律是从物质浓度高往浓度低方向扩散;分子热运动无规则。 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规律 引力、斥力同时存在; 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其中斥力减小的更快; 在分子间距较小时(平衡位置以内)以斥力为主,分子间距较大时(平衡位置以外)以引力
4、为主; 当分子间距太大时(大于 10 倍分子直径) ,分子间作用力几乎消失。例:气体分子 (2)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 物质形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模型 分子间距离 小 稍大 很大 分子间作用力 大 较大 很小(几乎没有) 有无一定体积 有 有 无 有无确定形状 有 无 无 一、温度与温度计一、温度与温度计 1、物态、物态 (1)物态特点 (2)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水蒸气是肉眼看不见的气态物质。 (看得见的都不是水蒸气) 2、温度、温度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辨析:温度相同,则冷热程度相同。 温度相同但是给人的感觉可以是不同的。 3、温标、温标
5、温度的标准即为温标。 (1)摄氏温标(使用最广泛) 制定标准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义为 100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 0 将 0100等分为 100 份,每一份代表 1 常见温度 人正常体温37左右 室温常温 25 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 25左右 洗澡水温度 42左右 普通火焰 1200 (2)开氏温标 制定标准 以 0K(-273.15)为零点温度,称为绝对零度。即 0K=-273.15。 开氏温标每升高 1K 对应摄氏温标也是升高 1。 转换关系 设开氏温标为 T(K) ,摄氏温标为 t() ,则有 T=t+273.15 (3)华氏温标 4、温度计、温度计 (1)原理 利
6、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也有气体和固体温度计。 (2)实验室温度计 特点 用途 测量液体温度测量液体温度 量程 -20110 分度值 1 液体 水银或煤油 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规范 a.估测被测液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温度计; b.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c.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再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处在浸没状态; e.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或凸液面最高处)平齐。俯视结果偏大,仰视结果偏小。 不标准温度计 某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温度为 4,在沸水中测得温度为 94,用这个温度计测某种液体温度时读 数为 27,请问该
7、液体的真实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3)体温计 特点 分类 体温计 用途 测体温 量程 3542 分度值 0.1 液体 水银 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缩口特点及作用:一段极细的玻璃管,当温度下降时,液柱在此处断裂,上方液柱不再降低。 使用规范 a.温度只升不降,使用之前要甩一甩。 b.可以离体读数。 (4)寒暑表 家用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熔化 (1)定义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搅拌器、温度计、秒表、海波。 注意事项 a.由下往上组装器
8、材。 b.水浴加热好处缓慢加热,均匀加热。 c.石棉网的作用,均匀受热。 d.试管深度要适当,既要完全浸没,又不能碰到烧杯壁和底。 e.搅拌棒作用,均匀受热。 实验操作 a.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 b.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物质状态; c.完全浸没后再记录 45 次。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海 波 温 度 / 42 46 48 48 48 50 52 55 现象分析 a.海波经过加热后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 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即海波的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b.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是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
9、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即海波的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这个不变的温度我们叫做熔点。 (3)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02468 温度/ 时间/min C A D B AB 段为固态 BC 段为固液共存态 CD 段为液态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海 波 温 度 / 40 41 42 43 45 47 49 53 现象分析 a.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即石蜡的熔化条件:持续吸热。 b.在此过程中,石蜡先变软,然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态。 即石蜡的熔化特点:持续吸热 ,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
10、和非晶体 晶体 像海波这样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金属 非晶体 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松香、沥青、玻璃 2、凝固、凝固 (1)定义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 (2)凝固条件及特点 晶体 凝固条件:达到熔点,持续放热。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02468 温度/ 时间/min 凝固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 不变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非晶体 凝固条件:持续放热。 凝固特点:持续
11、放热,温度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汽化 (1)概念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汽化的分类 a.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 (2)沸腾 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纸板(中心带孔) 、细线、秒表。 实验操作 a.由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 b.水温达到 90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液体温度。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100
12、90 92 94 96 98 100 102 02468 温度/ 时间/min 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沸腾特点 沸腾时持续吸热,液体温度不变,产生大量气泡。 注意事项 a.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 b.烧杯口用纸板盖住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散热。纸板上要开两个孔,一个孔插温度计,另一个孔是平衡内外大 气压。 c.撤去酒精灯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 d.撤去酒精灯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因为石棉网和烧杯有余热。 e.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实验所用水量、用初温比较高的水做实验、加盖子。 沸点 各种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同种液体沸点的高低与气
13、压有关,气压越 高,沸点越高。 (3)蒸发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附近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积等。 (湿度、液体种类) (4)沸腾与蒸发的异同 汽化分类汽化分类 剧烈程度剧烈程度 发生位置发生位置 条件条件 特点特点 汽化快慢的影响汽化快慢的影响 因素因素 蒸发蒸发 缓慢 表面 无条件 吸热降温 温度、空气流速、 表面积 沸腾沸腾 剧烈 表面与内部同时 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持续吸热 温度不变 吸热快慢 2、液化、液化 (1)基本概念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2)液化的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生活中的汽化液化现象、生活中的汽化液化现象 (1)
14、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在高温一侧液化形成小水珠。 (2)白气儿、白雾等都是小水珠,水蒸气人眼是看不见的。 四、升华和凝华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概念 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干冰升华、樟脑丸变小、雪人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钨丝变细等。 2、凝华 (1)概念 物质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 (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霜、窗花、雾凇 内能内能 一一、内能、内能基础基础 知识回顾: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所具有的能量
15、。与物体质量和被举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量。与材料性质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总结:动能的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机械运动; 势能的产生与力和相对位置变化有关。 1、内能的、内能的相关相关概念概念 (1)分子动能 分子由于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分子动能。 理解:分子动能是专有名词,表示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不可以写成分子的动能;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分子种类和温度有关。 (2)分子势能 分子由于分子之间作用力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分子势能。 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弹簧弹力类似,所以分子会具有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大小与分子种类、分子间距离变化(物态变化)有关。 (3)内能 构成物
16、质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的影响因素 物体质量: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质量决定分子个数) 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 物质状态: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也不同。 (物质状态改变时一定要吸放热) 物质种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物质种类不同,内能也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物质种类不同,分子 也不同) (5)特点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光能、机械能、电能之间互相转化。 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不可以为零) 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
17、高低无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效果上是等效的。 (1)做功 实质: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对外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加。 典例: 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摩擦、锻打、弯折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通电发热内能增加(电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 实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发生热传递时,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增大,温度高 的物体内能减小。 前提:热传递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一定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温度相
18、同则 不会发生热传递。 (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分类 a.传导:暖宝宝暖手、冬天摸铁窗感觉很冷、淬火 b.对流:冷热水混合变成温水、冷热空气对流(空调) c.辐射:晒太阳、烤火、微波炉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叫做热量。 3、温度、内能、热量、温度、内能、热量、热、热辨析辨析 (1)热量、内能的单位都是焦耳。区别在于,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状态量;热量表示内能的改变, 对应热传递的过程,是过程量。 常见语言表述方式: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吸收/放出热量”、不可以说“具有热量” (2)温度,是状态量,描述物体冷热程度,不能传递。 (3)“热”,有时候表示“热量”,例
19、如:吸热、放热、 有时候表示“温度”,例如:夏天天气很热、 有时候表示“内能”,例如:摩擦生热 4、常见辨析、常见辨析 语言表述语言表述 解释解释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有可能从内能大的物 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热量一定是从温度 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热传递,热量传递方向,只看温度高低,不看内能大小。热量 一定是从温度高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温度低的物体。 由于决定内能大小因素较多:温度、质量、状态、物质种类。 所以,温度高的物体,有可能内能较小(比如质量特别小) 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效果上是一致的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得物体内能改变。当物体内能发生改变 时,有可能是做功造成的,有可能是
20、热传递造成的。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 例如,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水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 (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发生改变)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 意识是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温度高,内能大。但是物体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 状态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温度高的物体,没有说明其他条 件情况,如果质量特别小,也有可能会导致内能小。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意识是同一个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前后两个状态进行对
21、比。 同一个物体,除了温度变化,其他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状 态)都相同,则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 能一定减小。 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物体内能减小,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物体内能发生改变, 不一定由于发生了热传递, 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减小 对外做功的同时可能在吸收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 吸收热量的同时可能会对外做功 二二、比热容、比热容 1、探究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探究物质吸热能力实验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液体质量和加热器规格都完全相同。 加热器规格相同 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 相同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转换法:
22、加热相同时间, 升高的温度越多, 吸热能力越弱; 升高相同的温度, 加热时间越长, 吸热能力越强。 (2)实验结论: 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吸热能力强。 2、比热容、比热容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 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他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 c 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即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状态有关) (2)公式 = 单位 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其中表示“变化量”,表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量)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物理意义 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大表示
23、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1kg 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水= 4.2 103/( )表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 103的热量。(注意此处的单位是焦耳) 3、比热容的计算比热容的计算 (1)简单计算 在平时的计算中,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已知量,要求我们通过物质的比热容去求吸收(放出)的热量、升 高(降低)的温度、初温(末温)或者物质的质量。 公式变形如下: 吸热时吸= ( = 末 0) 放热时放= ( = 0 末) 计算时保证是正值即可 = 根据可求初温或者末温。在求液体温度时要注意液体是否达到沸点。 = 求质量 (2)热平衡方程 两个物体在热传递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沪科版 物理 九年级 一册 知识点 详细 总结
文档标签
- 2021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 2021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1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学年科粤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 2020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苏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全册学案
- 2021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1年鲁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精品
- 2020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必修一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全一册第9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