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师版)(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第 1 节节、大气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知识知识点点 32、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图像理解记忆)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称为干洁空气。25 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 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 78%,氧气占 21%,次要成分 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情景联想记忆) 组成成分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氧 维持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 化碳 绿色植物光
2、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温室气体; 具有“保温效应”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具有“保温效应”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削弱太阳辐射; 影响大气质量 知识链接: 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思考: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3降水的条件: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空气抬升降温凝结。(问答题)(问答题) 4大气污染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等人类
3、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 5近现代二氧化碳的成分改变的原因:(问答题)(问答题)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生成多) 工业:交通工具,电厂 农业:农业机械 生活:液化气、天然气、私家车 大量砍伐森林: (吸收少) 毁林(开荒、采矿、获取木材) 知识知识点点 33、大气的垂直、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图像理解记忆)(图像理解记忆) (情景联想记忆情景联想记忆) 分 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 流 层 低纬:1718 千米; 中纬:1012 千米; 高纬:89 千米; (厚度季节变化相似)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0.6 /100m)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人类生活在对
4、流层底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冷下热,不稳定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 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平 流 层 从对流层顶至5055 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 显递增趋势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 障; 气流水平运动利于航空 飞行; 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无云雨现象 水汽、杂质含量很少,气流平稳 高 层 从平流层顶到 3 000 千米的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 低后升高; 大气密度非常小 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 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防弹衣。 知识链接:电离层与无线电波
5、 地球外 80500 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 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思考 1: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 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 6000 米) ,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思考 2:臭氧空洞的成因、危害及保护措施。(问答题)(问答题) 原因: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 由于制冷技术落后,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
6、或出现空洞(人为) ; 危害:臭氧层破坏地面紫外线增强人、生物 措施:管理措施:加强国际协作; (臭氧层是跨国界的) 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 技术措施: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知识知识点点 34、逆温、逆温(图像理解记忆(图像理解记忆) (关键词记忆(关键词记忆) 1、正常温度: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R,R 为 0.6100 米。 逆温现象:实际上, 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 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逆温特征:逆温层温度随
7、高度上升而增高,上热下冷,结构稳定,垂直对流运动缓慢。 逆温条件:多发生在无风,空气稳定,晴朗的夜晚,逆温最严重时往往是在冬季晴朗的夜晚。 2、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一般是在日落前后由地面开始形成,夜间随着辐射冷却的加强,逆温层逐渐加厚, 黎明前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从地面开始逐步消失。 地区: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时间:多发生在初春季节。 特殊: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厚,消失较慢。甚至在白天也不消失的冬季辐射逆温。 4、其他逆温现象 平流逆温: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由于海陆温差显著,当暖空气运动到冷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
8、响 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特殊: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 便形成逆温。 特殊: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 地形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 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 地区: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5、逆温的利与弊:(问答题)(问答题) 利:抑制沙尘暴,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利于飞机飞行。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9、弊:环境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加重大气污染(温度升高,旺盛旺盛的的对流对流运动运动可可以减缓大气污染以减缓大气污染) , 天气影响:易产生大雾天气,阴雨天气(锋面逆温) ,冻雨天气, 交通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第第 2 节节、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知识知识点点 35、大气的受热过程: (默写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默写三遍遍) 1、大气受热过程(图像理解记忆) 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 受热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辐射
10、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 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2、大气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 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正相关。温差越大,辐射差值越大。注意:不同于波长 3、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华北地区农民早春时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知识知识点点 36、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1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形式吸收、反射、散射。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CO2吸收红外线,O3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和较大的尘埃能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云反射最强。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削弱作用例子例子:天空呈现蔚蓝色;夕阳红;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 ; 教室里白天不需要开灯却能看书;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影响因素:行进路程(地面夹角) ;大气密度(海拔、地形、天气) 3、大气的削弱作用的影响因素行进路程: (图像理解记忆) 光线与地面夹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大气削弱得越少,
12、辐射作用越强; 随时刻变化:早晚,夹角小,中午,夹角大; 随季节变化:冬季,夹角小,夏季,夹角大。 随纬度变化:纬度越低,夹角越大;纬度越高,夹角越小。 4、能量密度:光线与地面夹角越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5、四川盆地为什么是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问答题)(问答题) (海拔低,地形封闭,大气不易扩散,多云雾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 ) 知识知识点点 37、大气的保温、大气的保温作用作用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存在。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存在。 1、大气温室效应原理:(问答题)(问答题) 白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放出的能量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13、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所以,大气越厚,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强大气越厚,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2、大气的温室效应的三个过程: 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增温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能量返还给地面。 3、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问答题)(问答题)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 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问答题)(问答题) 没有矛盾。因为: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逆辐射弱,保温作用也弱,温度低。(注:低气 温出现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4、 地球有大气,
14、而月球没有大气。 观察下图, 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解释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为什么比地球表面剧烈? (1)吸收、反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白天,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影响,地面温度不会升的太高。 夜晚,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地面温度不会降的太低。 因此,昼夜温差小。 (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没有大气。 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月面急剧增温。 夜晚,月面辐射没有被大气吸收,无大气逆辐射补偿月面,月面温度急剧下降。 因此,昼夜温度变化剧烈。 5、玻璃温室详解 思考:玻璃温
15、室对长波辐射(室内辐射) 、短波辐射(太阳辐射)的透射能力?(短波易透射) 思考:解释玻璃温室的保温原理?(问答题)(问答题) 答:阳光可以顺利穿透玻璃,为室内增温;室内辐射难以穿透玻璃,玻璃可以保温;此过程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6、大气保温作用的例子例子(逆辐射大,保温作用强,日较差小;逆辐射小,保温作用弱,日较差大)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小(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 ; 秋冬季节有“十雾九晴”之说(大气云层少,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温度低) ; 冬季晴朗夜晚的霜(大气云层少,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温度低) ; 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很强,但却气温却很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逆辐射弱,保温
16、作用弱,气温低) 7、削弱、保温作用影响: 削弱作用强、则保温作用( 强 ) 。 削( 白天 ) 、保( 黑夜 ) 。昼夜温差小; 使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知识知识点点 38、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1、日较差 (下图)正午 12 点太阳辐射最强,12 点过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然大于释放的热量,地面继续储存热 量。 到 13 时地面吸收的热量与释放的热量相等, 地面温度最高。 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传递还需要时间, 因此 14 时气温最高。 问:日最低气温可能是什么时候?(下图) 2、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问答(问答题题) 3、大面积的高原山地地区,
17、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例: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地势) : 日较差大。(问答题)(问答题) 原因:海拔高,近地面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升温快;夜晚 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例:珠峰攀登视频) 影响 因素 日较差(一天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 年较差(一年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 影响 原因 影响 原因 纬度 越高越小 太阳高度日变化小 越高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大、昼长变化大 海陆 越远越大 热容量,海大陆小 越远越大 热容量,海大陆小 海拔 越高越小 山峰顶面积小,受地面影响小 越高越小 山峰顶面积小,受地面影
18、响小 天气 越阴越小 云层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植被 越多越小 与地面潮湿程度有关 越多越小 与地面的潮湿程度有关 年较差小。(问答题)(问答题)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 低。 知识知识点点 39、热力环流及、热力环流及规律规律(图像理解记忆) 思路思路:冷热不均大气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1、垂直方向上:气温总是下高上低;气压总是下高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2、热力环流总结: (图像理解记忆) a、(水平)近地面,热_低_压,_上升_气流,多_阴雨_天气;冷_高_压
19、,_下沉_气流,多_晴朗_天气。 b、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高_(高、低)压流向_低_(高、低)压。 c、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名称 相反 (相同、相反)。 但实际气压(气温)总是下高上低,海拔越高,气压(气温)越低。 (常见误区常见误区) d、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相 反 。 (注意注意表示高空的相关表示高空的相关信息信息。如。如、2000 米米) e、看图可知。等压面往数值增大的方向(地面)凸起对应 低 (高、低)压区,往数值减小的方向(高空)凸起对应 高 (高、低)压区。口诀: “ 高低低高 ” f、温差越大气压差越 大 风力越 大 环流越 强 。 (固定某地)某地气
20、温升高,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_低_。 (例:冬季,英吉利海峡风力强劲。因为冬季北半球高低纬之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 ) g、注意:环流箭头方向首尾相接,组成完整的回路环流箭头方向首尾相接,组成完整的回路。 3、山谷风: (图像理解记忆) (关键点发散记忆) 白天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形成谷风。夜间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 形成山风形成山风。 (核心核心变量变量:山坡:山坡) (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 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大气稳定, 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 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山
21、谷地区夜晚气流上升多夜雨。 ) 夜雨的形成原因夜雨的形成原因:(问答题)(问答题) 谷地、 (或盆地) ; (河湖多或者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 夜晚,谷底(或盆底)温度高,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 夜晚,谷底的暖湿空气强烈抬升而成云致雨。 4、海陆风: (图像理解记忆) (关键点发散记忆) 白天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 形成海风海风;夜间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面低,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高,形成低气压,下层空气由陆地流 向海洋,形成陆风陆风。 (核心核心变量变量:陆地:陆地) (应用:海陆风
22、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夏季气温低,降水增多) 5、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 风。(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 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知识点点 40、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1、为什么会有风?直接原因:有气压差;根本原因:冷热不均,有温差。 2 2、风的风的作用作用力:力:(图像理解记忆) (1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3、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原动力动力,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因存在着气压梯度,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 动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等压差(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距越小(等压线越密) ,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影响:风向、风速; (2 2)水平地转偏向力: (动态演示) 始终与风向垂直;沿着前进方向看上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 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与下垫面粗糙度相关。一般越靠近地面越大。减小风速
24、,不改变风向。 (海面海面摩擦力小摩擦力小) 3 3、等压线图上的风向等压线图上的风向(图像理解记忆) ( (1 1)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高空大气中的风向 受力状况:图中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F2 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水平气压带)平行(题中一般只考虑最终风向)。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下图) 练习:北半球有一架在高空向西飞行的飞机,它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则该飞机是 逆 (顺/逆)风飞行。 ( (2 2) )近地面的风近地面的风 受力状况:右图中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F2 地转偏向力;F3 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风向: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人教版 2019 地理 必修 一册 知识点 地球 大气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