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0)含答案解析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0)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0)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1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0) 一、积累(20 分) 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3 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一段开场白: 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 诗歌创作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 卷帙浩繁。 漫步古诗苑, 犹如在花海里 ch ng y ng, 只见花团锦簇,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进诗经 ,那窈 窕的淑女,眉目 li p n传情; 那青青的衣襟,让人心旌摇曳 ;而在水一方的伊人 ,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走进唐诗,既有金戈铁马之 壮烈,亦不失儿女常情之缠绵;既不乏忧国忧民之 chng wng愁思,亦
2、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走进 宋词,柳永的伤感惊醒了晓风残月,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苏东坡 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独自徘徊的晏殊,面对小园香径的满地落花无可奈何,日益憔悴的李清照,看着 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其实,古诗的韵味,古诗的曼妙,远不止这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 上美丽的心情, 漫步诗苑,走进诗人的心灵,培养道德之情操,汲取古诗的营养,弘扬民族之文化。 1请你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汉字。 (3 分) (_) (_)(_) 2.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2 分) (_) Ayo By o (_) Azhu i By 3下列说法有一项不正确,请你选出。 (
3、 ) (2 分) A开场白中提到诗经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三百 ,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 分,其中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B“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怅惘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这句话是并列复句,“雄姿英发”是主 谓短语。 C开场白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D“而在水一方的伊人 ,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这句话中成语“可望而不可即”用得不当,应改为“不 可理喻”。 【答案】 1 徜徉 流盼 怅惘 2 A B 3D 【分析】 1本题考查重点字。1)徜徉,ch ng y ng。释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2)流盼: li p n, 流转目光观看。3)怅惘
4、 :ch ng wng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2.4)窈窕:yo tio,基本意思是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故选 A。5)摇曳,y o y ,是一个动词。指 逍遥;轻轻地摆荡,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故选 B。 3D. “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所以 符合语境;“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贬义词,不合语境;故选 D。 4.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4 分) 最近,有些同学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 应符
5、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 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 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 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参会代表, 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的同学。 (要求: 转述前须有开场白; 完整, 准确; 要点突出。 ) 【答案】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大家)在学校着 装问题上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
6、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 【详解】考查学生的转述能力。首先要有称谓(同学们) ,同时要交代自己是在转达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 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其次要根据文本确定转述的要点(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其次,要展 示良好的校风校貌;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 ;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 (2 分)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_; 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_;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_凡此种种, 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 也不懂得止
7、于至善。 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化, _。 只有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 就开始飘飘然 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 A B C D 【答案】B 【详解】第一空:内容承接“吃不得苦”“难以承受”“艰辛挫折”,所以与“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 易”衔接密切;第二空:内容与“经不住夸”,一点夸赞则与“就开始飘飘然”衔接更为合适;第三空: 内容与“承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与“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关联密切;第四空: “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与“看不到山外有山”意思上有
8、关联;故选 B。 6. 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同一主题的句子,下面是小文与同学的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7 分) 小语: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如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_,岑参的 “_,双袖龙钟泪不干”,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小文:你说得对,古诗中也有美好情趣:如王维的“独坐幽篁里,_”,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 幽静融合了;韩愈的“_,惟解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都有了个性、情思。 小丽:是啊。爱国情怀也是古诗文中永恒的主题。像木兰诗中的“_,_”描写了 花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_, 赏赐百千强 。 ”又写出了花木兰的赫赫战 功。 【答案】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弹琴复长
9、啸 杨花榆荚无才思 万里赴戎机 关 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啸、荚、戎、勋。 二、阅读(54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7 傅雷家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 苏菲的世界也是以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开篇, 应用书信体有何好处呢?请结合以上任何一本名著的具体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阐述。 (4 分) 【答案】示例:书信体能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如与读者谈心,情辞恳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傅雷家 书中傅雷对傅聪谈论萧邦音乐的特点,谈罗宾斯丹的演奏缺点,就像一位长者对读者谆谆教导,情真意 切;朱光潜谈读书、谈社会运动、谈升学
10、与选课,就如同一位长者与读者面对面传授生活智慧,读来亲切 感人。“世界从何而来?”让读者不自觉化身为苏菲,跟随她的脚步走进哲学世界。“书信体”能拉近作 者和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产生共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书信体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要理解书信体的概念和作用,其次要结 合文学作品分析书信体的好处。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 1954年到 1966 年 5 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 的家信,给人看来就像是傅雷在和儿子傅聪在面对面交谈,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 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位长者、父亲的情真意 切和谆谆教导。 给青年
11、的十二封信 主要讲述了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 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 受益颇多。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 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读者这样的书,就好像是一位长者对着自己在 面对面地传授生活的智慧; 苏菲的世界写的是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 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
12、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 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 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读者在读着这些书信的时候,也不觉 跟着苏菲一起去解开这些谜团,探索哲学世界的奥秘。结合此分析,再结合书信体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整理 提炼,即可得出。 8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再读红星照耀中国 ,让我们感受深刻。书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当 时在苏维埃社会的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两个措施,并结合徐特立的经历说说这本 书对你的影响。 (4 分) 【答案】措施:解放思想,消除类似“
13、水是有害的”这样愚昧无知的思想;培养和训练教师,办各种 类型的学校,实施广泛的教育;使用汉语拉丁化拼音,编著字典,扫除文盲。 (任选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 点 1 分)徐特立是以 50 岁的年龄加入共产党的,他同瞿秋白等人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为苏区和 后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为理想而不畏困苦、执着奋斗的共产党人。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这几乎是人物群像的共性,他们的努力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心中也不免想 像他们一样,做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及阐述名著对自己影响。题干要求列举“中国共产党当时在苏维埃社 会的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
14、列的措施”,这就要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来谈,需要对原作内容有一 切的了解。中国共产党当时在苏维埃社会的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有:解放思想,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 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学校;编著字典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降低;使苏区人民 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使用拉丁化拼音作为书写文字;培养了不同方面的人才,加强了苏区后方的 活动,为红军供应干部。等,从中选取两点即可。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徐特立是一个极受敬重的 教授。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上了六年学后在清朝当个塾师,后来上长沙师范,毕来后留校教数学。后 去法国勤工俭学。徐特立是以 50 岁的年龄加入共产党的,作为
15、我们党的“五老”之一,曾以 57 岁的高龄 参加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开始长征时,徐特立已经 57 岁了,但他年 纪大不畏苦,职位高不自矜,处处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出现。到了宿营地,主动打水、做饭,没有房子住宿, 就同战士们一道在野外露营。徐特立每天背上 8 斤炒麦子干粮,拿着一根自己做的竹杖,和大家一同行军, 衣服破了自己补, 草鞋坏了自己编。 在苏维埃社会的教育方面他同瞿秋白等人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 为苏区和后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以上的经历,可以从精神、理想、追求等方面来谈徐老 对自己的影响。 (二)文学作品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16、成 9-12 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 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 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 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 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 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 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 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 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1979
17、 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 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 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 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 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 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 他站起来,把手里的
18、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 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 觉到他的关注或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 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 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 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
19、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 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 小说月报 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 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 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 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
20、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 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 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 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 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
21、套袖的孙犁先生,或 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 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 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 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 5 期) 9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的印象。 (3 分) 孙犁先生正在做的事 我对先生的的印象(感受) 第一次 捡豆子 _ 第二次 糊窗缝 _ 第三次 写作 _ 10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1
22、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是如何表现孙犁先生的性格特征的。 (4 分)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 给我们,微笑 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 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12本文题目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文中也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分) 【答案】 9 温厚,亲近感 干练,有活力 高兴 10文章第一段侧面描写父亲和徐光耀老师让我读孙犁先生的书这两件事,说明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目 中的分量。为下面我拜访孙犁先生、表现孙犁先生的人品作铺垫。 11通过“亮”“捡”“微笑”等动词可以看出孙犁先生对于“黄豆”的珍惜,对于劳动尊严的珍重,以
23、 及性情的平和、人生的质朴。 12用这一细节反复强化凸显孙犁先生质朴、平和、珍重劳动的品质;细节也是全文组材的线索;以小见 大,用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品质,使得作品内涵更丰富,更有感染力;用这一些细节呼应题目, 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分析】 9考查筛选信息。第一空:根据第四段中的“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 我一种亲近感”等可概括为:温厚,有亲切感。第二空:根据第六段中的“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 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可概括为:干练,有活力。第三空:根据第七段中的“记 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可概括为:高
24、兴。 10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文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孙犁,但开头第一段却写了与“我” 有关的一些事例。一件事是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第二件事是父亲领“我”拜会徐光耀老 师,徐光耀老师建议“我”去应该读一读孙犁。通过这两件事,再结合段末的“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 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可知,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目中很有地位,很有分量。从情节发展来看, 这段对孙犁的侧面展示,也为下文写“我”三次去拜访孙犁先生,从而表现孙犁先生的高尚品质作铺垫。 11本题考查通过语句分析人物形象。这句话是对孙犁的细节描写,其中,“亮”出黄豆,“捡”别人剩 下的几粒不要的豆子用以给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浙江省 杭州市 中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20 答案 解析
文档标签
- 20-21期末语文卷答案
- 20-21期末五年级语文卷答案
- 20-21期末小学五年级语文卷答案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8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0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1年浙江省杭州中考语文卷附答案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7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9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1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3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0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2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6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7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9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8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