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山东省高考试题历史主干知识梳理及方法指导
《备战2021届山东省高考试题历史主干知识梳理及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山东省高考试题历史主干知识梳理及方法指导(5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备战备战 2021 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 押山东卷第押山东卷第 1 题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先秦时期 2020 年山东卷是自主命题,在考试形式上开创了先河,但是究其根本,仍脱离不了课程标准中 所提到的核心素养,无法脱离课标要求。在做选择题时,要立足材料,把握方向。从阶段的时代特征 出发,把握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提高应试技巧。 命题探究命题探究:2020 年山东卷第 1 道选择题考查的是先秦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在 这一个时期所产生的种种观念都对后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2、影响。对于本题而言,学生在阅读完材 料之后,要首先明确的韩非的思想中提到的“义”指的是什么,本题需要回答的是思想的共同点,首先明确的韩非的思想中提到的“义”指的是什么,本题需要回答的是思想的共同点,那 么我们抓住一个思想就能够明白另一个;其次,要求考生在看到战国时期,这样显著的时空标志词之看到战国时期,这样显著的时空标志词之 后,能够回忆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后,能够回忆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各国相继变法,崇尚法家思想,追求统一,各国相继变法,崇尚法家思想,追求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历史发展的趋 势势。考生在把握具体特征之后,就能够根据方向选出正确答案。 解读秘籍解读秘籍: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中华文
3、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其所产生的制度和理念均对后世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时空定位: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 重点识记: 1夏朝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确立了家天下的传子制度,由氏族部落的禅让制转变成家天下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王位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政治特色 (3)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作为联盟的首领,其对外服即诸侯所在区域的控制力是相当有限的。 (4)商朝出现了早期宗法制度的萌芽,体现了文明的连续性。 3西周 (1)土地制度:井田制,是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由王室分配,私人无法调配和交易;井田制下, 平民所交地租为劳役地租,人身依附性强
4、;耕作方式是千耦其耘,集体劳作,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低下。 (2)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分封的诸侯在封地内拥有再分封的权利,同时要履行为周王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的义务;通过分封诸侯,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通过分封,各族实现了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分封的诸侯不仅仅是地方的诸侯,还 是周王室的臣属,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3)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宗法观念对后 世姓氏、族谱等影响深远。 (4)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为贵族政治提供了一套礼仪规范,其本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德 治和礼
5、治相结合。 (5)经济上: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加强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繁荣时期,青铜作 为礼器而存在。 2 4春秋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政治上,礼崩乐坏;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文化上,私学产生, 文化下移,士阶层崛起。 5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各国相继进行变法,使整个战国时期往统一的方向发展,贵族政 治没落,官僚政治出现。 政治上,专制皇权雏形出现;各国相继推行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经济上,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区域联系加强。 文化上,百家争鸣,关注民生,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推动社会走向统一。 (2020 年
6、山东卷,1,3 分)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 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D 押山东卷第押山东卷第 2 题题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命题探究命题探究:2020 年山东卷第 2 道选择题考查的是秦汉、魏晋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 段,战国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由分裂走向统一;秦汉魏晋时期,封建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凝聚起到了重要作用。由分裂到统一 的转变阶段,政
7、府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力趋向强化。魏晋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并且出现了民 族融合的趋势。 立足课标要求:秦汉时期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 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 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秦朝结束分裂,汉承秦制,巩固统一的封 建王朝。 解题秘籍:解题秘籍: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封建国家巩固时期 时空定位:秦(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两汉(公元前 202-公元 220 年) 1秦朝 政治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
8、全国政务,其凭借着行政体系能够对皇权形成一定 的制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推动了贵 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周秦之变,秦朝实现了皇帝的高度集权;实行军功爵制,以军功为选官标 准。 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巩固统一多民族王朝;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控 制。 文化上,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统一文字小篆;文书制度,巩固了统 治。 另外,开疆拓土,大规模移民,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两汉 政治上,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设置了中朝,剥夺了宰相的议政权;地方上,汉初实行 3 郡国
9、并行制,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设置十三州刺史作为监察单位,东汉州成 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实行察举制,根据品行选官;东汉时期,形成了外儒内法局面。 经济上,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行算缗告缗政策;颁布平准令,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外交流;出现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庄园经济,典型 特征是自给自足,集体劳作。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中国由此确立了意识形态政治; 汉赋气势恢宏、辞藻华丽,展现了恢弘的大一统局面。 (2020 年山东卷,2,3 分)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
10、商业活跃的 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答案】B 押山东卷第押山东卷第 3 题题 民族融合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民族融合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魏晋南魏晋南 北朝、隋唐时期北朝、隋唐时期 命题探究:命题探究:2020 年山东卷第 3 道选择题考查的是魏晋、隋唐时期,魏晋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并 且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历史阶段呈现出民族融合以及南方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的特征,南北朝的并 立实际上反映了南朝的门阀政治和北朝皇权政治之间的并立, 最终封建王朝从北朝
11、焕发生机并且实现 统一,中国历史开启了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 立足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解题秘籍:解题秘籍: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时空定位:三国两晋(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与东晋政权)、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隋(公元 581 年-公元 618 年)、唐(公元 618 年-公元 907 年) 1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上,出现三省制的雏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阶段性;选
12、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 选官标准;南朝出现士族的门阀政治,北朝出现皇权政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权力格局。 经济上,西晋时期出现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 白瓷。 文化上,魏晋玄学出现;佛道兴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但是仍为主流思想;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 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魏晋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时期的 文化体现了江南迅速开发、民族交融、封建国家分裂以及佛教盛行的特征。 2隋唐 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这是古代加强皇权的第二个阶段分化相权,使得朝政大权不能掌握在 权臣手中; 地方上实行道州县制,唐中期后实行节度使
13、制,造成了唐中后期割据的局面;实行科举制,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文化 的氛围;府兵制崩溃,实行募兵制,减弱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经济上,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筒车;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 4 上丝绸之路兴盛;实行严格的坊市制;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租庸调 制发展到两税法,人丁税开始转为财产税;唐代币制改革,不再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大运河的开发, 真正把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南北区域密切沟通了起来;安史之乱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这是第二个 阶段,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唐中
14、后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文化上,三教合一;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具备雕版印刷技术;唐六典的颁布,中华法系基 本确立。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北魏面临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2)措施 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政治上,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 风俗上,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评价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奠定了 基础。 (2020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3,3 分
15、)分)表 1 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表 1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 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 的再分配 【答案】D 押山东卷第押山东卷第 4 题题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宋元时期宋元时期 命题探究:命题探究:2020 年山东卷第 4 道选择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
16、强 和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封建政权由分裂状态再一次走向统一,经过两宋以及元朝的政 权建设,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元朝行省的设置,标志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向成熟。同时,由 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强,“苏湖熟,天下足”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 5 完成,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推动宋元时期达到另一个 文化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立足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 化(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 识北方少数
17、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 解题秘籍:解题秘籍:阶段特征: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走向统一 时空定位:北宋(960 年-1127 年)、南宋(1127 年-1279 年)、元(1271 年-1368 年) 1两宋时期 政治上,二府三司制的出现,沿袭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分化宰相权力的原则;奉行重文轻武政策, 科举制达到成熟阶段,推动了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地方制度上,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 负责监督;监察方面,宋代出现独立的谏院。 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纸币“交子”,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宋代坊市界限 被完全打破,出现了夜市、草市,交
18、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丝绸 之路兴盛,外贸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推动了租佃经营 进一步发展,释放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私营手工业规模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榷 场贸易发达,促进了边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文化上,儒家思想融合了佛道思想,强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发展成为理学;四大发明在宋 代达到成熟阶段;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宋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受商 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影响,书法倡导“有意无法”,追求个性;描写市井风情的风俗画兴起,文人山 水画成为独立画种,诠释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
19、治、经济的反映。 2元朝 政治上,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上设置行省,开创了地方治理的新模式,成为后世省制的开端。 经济上,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 文化上,元杂剧和元曲出现。 3北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北宋中期,出现了三冗两积现象,阶级矛盾尖锐,边境危机严重; 为了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措施 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了农民的负 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整顿军队: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节省了军费开支,设军器监,提高了武器质量,使军队 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改革科举:改考
20、经议策论,为变法造就人才;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3)评价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改革积贫积弱局面进行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 的局面。 变法的局限性:由于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020 年山东卷,4,3 分)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 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6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押山东卷第押山东卷第 5 题: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题: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明、清前期
21、 命题探究:命题探究:2020 年山东卷第 5 道选择题考查的是明朝到清朝前期这一段历史,明清时期是中华文 明的辉煌与迟滞阶段,在这一时期农耕经济发展到鼎盛阶段,并且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中华文明处 于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后继乏力,根源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由此,中华文明在西方资本主义扩 张的浪潮中处于下风,却浑然不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然预见危机,时代局限了眼光。总而言之,明 朝至清前期,中华文明鼎盛辉煌下暗流涌动,隐藏着衰败的危机。 立足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 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
22、重要意义;了解明 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 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山东卷第 5 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进步 思想家们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顺应趋势提出了何种观点才是这道题的精髓所在。 解题秘籍:解题秘籍: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空定位:明朝(1368 年-1644 年)、清前期(1644 年-1840 年) 明清前期 一、政治上 1中央官制的变化: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清朝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标志
23、着专 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密折制度,增强了皇权的神秘性,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注意】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与英国的内阁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跪奏笔录。 2清朝地方治理 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做斗争,正确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册封达赖喇 嘛,设台湾府,设立伊犁将军) 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收复台湾;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 3我国长期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形态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地理条件具有整体统一性特点,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极大作用 和影响。
24、互补型的经济结构, 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互补性特征是导致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 重要经济基础。 主体民族汉族的凝聚力作用。 广纳百川的中华文化,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同样也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形成和 发展。 7 源远流长的“大一统”的国家观。 二、经济上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棉花,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明中叶以后,在江南等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 3商业 白银货币化、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商帮的出现、工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1 山东省 高考 试题 历史 主干 知识 梳理 方法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