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课标全国卷)高考考前语文押题密卷(含答案)
《2021年(课标全国卷)高考考前语文押题密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课标全国卷)高考考前语文押题密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语文 第 1 页(共 20 页) 2021 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课标全国卷)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课标全国卷) 语 文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原书风是理论界对发生在 1980
2、 年代中原地区的书法现象的概括与总结。其出现既是一种书法 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一出现就带有中原文化气质,也是一种审美再现,更是对中原历代书法经典 的继承与融通。 中原书风来自中原文化。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源头,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发生在黄河流域所 依凭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夏文化则发生在现在河南之西部,黄河大曲之南岸,伊水、洛水两岸,及其 流入黄河的桠杈地带。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物化,文化的基因一直在规范制约着书法艺术的历史 传承。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原地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如礼乐文化、儒家
3、文化、道家文 化、佛学、理学等,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书法的灵魂寓所。书法艺术始终放射着中原文化的光 芒,笔锋墨韵中始终体现着传统的文化要素,点画结构间始终映射着源远流长的哲学思辨。儒家文化倡导 的中和之美、中庸之道,正是中国书法始终追求和实践的标准。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说和宇 宙观运用于书法,就是形式与内涵的辩证统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自然观,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以和为贵的社会观,等等,从社会伦理,审美心理,到民族道统, 构筑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言恭达) 。 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后世书家演绎了丰富的书法理论。东汉崔瑗是擅长草书和篆书的书家,其草 书势是最早的专门
4、谈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在谈到草书的艺术魅力时他用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来形容。 东汉书法家、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蔡邕,留下了传世书论名篇篆势 笔赋 ,假托其名者另有笔论 九 势等。 篆势用天地万物的形象来排比形容篆书的体势、用笔,在表达对篆书美的理解与赞赏的同时, 语文 第 2 页(共 20 页) 也不忘宣传其教化功能的宏大美善,这显然是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笔论论及书法应取法、表现大自 然中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意象美。 九势提出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是对道家文化的践行。 中原书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书风,凝聚着中原书家的智慧和几代中原人多年的
5、辛劳与付出, 在书法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原书风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杨庆兴“中原书风”溯源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中原书风”既是一种书法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继承了中原历代书法经典,这个概念产生 于 1980 年代的中原地区。 B华夏文明诞生于中原,“河图洛书”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原文化被誉为中 国人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 C中国书法艺术自诞生起便带着中原文化理念,追求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即讲 究形式与内涵的辩证统一。 D 篆势一文用天地万物的形象来形容篆书的体势、用笔,既表达了对篆
6、书之美的理解与赞赏,也表 达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文化基因、核心理念、理论创作三个角度阐述“中原书风”的文化源头,以此论证“中原书 风”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B文中引用了钱穆、言恭达两人的原话,前者论证了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后者则论证书 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C文章以书法属于文化现象为立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 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观点。 D文章首先阐明“中原书风”这一概念的由来,然后重点阐述其文化渊源,最后简要点明这一地域书 风的意义及后代人们的责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7、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没有中原文化,就可能没有灿烂的中华文明;而若没有中原文化的滋养,也就不会产生今天的 “中原书风”。 B 笔论 九势为假托蔡邕之名而作,前者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意象美,后者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书法 艺术的影响。 C礼乐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理学等是中国书法的灵魂寓所,后人掌握这些知识,就能 语文 第 3 页(共 20 页) 学好中国书法。 D崔瑗能够创作出草书势 ,并能用“观其法象,俯仰有仪”形容草书的艺术魅力,与其擅长草书与 篆书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21 年河南春晚上
8、,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 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 2021 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图”。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 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 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 ) 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 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
9、常见的舞陷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 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 唐宫夜宴为还原唐 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 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顰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 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 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
10、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 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热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 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 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 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 语文 第 4 页(共 20 页)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
11、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进行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 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 3D 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 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这样的技术实现起 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 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 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精神标识,
12、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 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 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 博物馆内涵进行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 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 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 血的“当
13、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 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唐宫夜宴在登上 2021 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后经不断 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 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 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 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 代流行文化、消
14、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公认为范本且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 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唐宫夜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 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 唐宫夜宴 的成功表明, 只要创作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 就能使年轻人认识、 语文 第 5 页(共 20 页) 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将 3D 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纵深向细节的 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 国
15、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 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6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鲍庄 王安忆 这天,天亮了一些,云薄了一些,雨下得消沉了一些,心都想着,这一回大概挨过去了。不料,正吃 晌饭,却听鲍山西边轰隆隆地响,像打雷,又不像打雷。打雷是一阵一阵的轰隆,而这是不间断的,轰轰 地连成一片,连成一团。 鲍秉德家里的,早不糊涂,晚不糊涂,就在水来了这一会儿,糊涂了,蓬着头乱跑。鲍秉德越撵她, 她越跑,朝着水来的
16、方向跑,撒开腿,跑得风快,怎么也撵不上。最后撵上了,又制不住她了。来了几个 男人,抓住她,才把她捆住,架到鲍秉德背上。她在他背上挣着,咬他的肩膀,咬出了血。他咬紧牙关, 不松手,一步一步往东山上跑。 鲍彦山一家子跑上了石子路,回头一点人头,少了个捞渣。 “捞渣!”鲍彦山家里的直起嗓门喊。 文化子想起来了:“捞渣给鲍五爷送煎饼去,人或在他家了。” “他大,你回去找找吧!”鲍彦山家里的说。 水已经浸到大腿根了。 鲍彦山往回走了两步,见人就问:“见捞渣了吗?” 有人说:“没见。” 有人说:“见了,和鲍五爷走在一起呢!” 鲍彦山心里略略放下了一些,还是不停地问后来的人。 水越涨越高,齐腰了。鲍彦山望着
17、大水,心想:“这会儿,要不跑出来,也没人了。” 鲍彦山终于下了决心,掉回头,顺着石子路往山上跑了。 鲍秉德家里的折腾得更厉害了,拼命往下挣,往水里挣。鲍秉德有点支不住了。她居然把绳子挣断了, 两只手抱住她男人的头,往后扳。她终于放开了男人的头,鲍秉德稍稍可以喘口气。可还没来得及喘气, 语文 第 6 页(共 20 页) 她忽然猛地朝后一翻,鲍秉德一个趔趄,不由松了手。疯女人连头都没露一下,没了。 一片水,哪有个人啊! 水撵着人,踩着石子路往山上跑。有了这一条石子路,跑得赢水了。跑到山上,回头往下一看,哪还 有个庄子啊,成汪洋大海了。 村主任点着人头,除了疯子,都齐了,独独少鲍五爷和捞渣。 鲍彦山
18、到处问: “你不是说见他和鲍五爷了吗?”都说没见, 而鲍彦山也再想不起究竟是谁说见了的。 也难怪,兵慌马乱的,瞅不真,听不真也是有的。 “捞渣,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哭了,哭得娘们儿都陪着掉泪。 “别嚎了!村主任嚷她们,皱紧了眉头。“还嫌水少?会水的男人,都跟我来。” 他带着十来个会水的男人,砍了几棵杂树,扎了几条筏子,提着下山去了。 筏子在水上漂着,漂进了小鲍庄。哪里还有个庄子啊!什么也没了,只有一片水了。 “捞渣鲍五爷”他们直起嗓子喊,声音漂开了,无遮无挡的,往四下里一下子散了,自己都 听不见了。 前边白茫茫的地方,有一丛乱草,草上趴着个人影。几条筏子一齐划过去。划到跟前,才看清,那是
19、庄东最高的大柳树的树梢梢,上面趴着的是鲍五爷。鲍五爷手指着树下,喃喃地说:“捞渣,捞渣!” 树下是水,水边是鲍山,鲍山阴沉着。 男人们脱去衣服,一个接一个跳下了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再上来,空着手,吸一口气,再下去 足足有一个时辰。最后,拾来一个猛子下去了好久,上来,来不及说话,大口喘着气,又下去,又是好久, 上来了,手里抱着个东西,游到近处才看见,是捞渣。筏子上的人七手八脚把拾来拽了上来,把捞渣放平, 捞渣早已没气了,眼睛闭着,嘴角却翘着,像是还在笑。再回头一看,鲍五爷趴在筏子上早咽气了。 人们感叹着:“捞渣要自己先上树,死不了的。 “捞渣要自己先跑,跑得赢的。 打过孟良崮的鲍彦荣忽然颤颤地伸
20、出大拇指:“孩子是好样儿的!” “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这才哭出了声,在场的无不落泪。 捞渣恬静地合着眼,睡在山头上,山下是一片汪洋。天渐渐暗了,大人小孩都默着,守着一堆饼干、 煎饼、面包,是县里撑着船送来的,连小孩都没动手去抓一块。 水下去了,要办丧事了。全庄的人都去送他了,连别的庄上,都有人跑来送他。都听说小鲍庄有个小 孩为了个孤老头子,死了。都听说小鲍庄出了个仁义孩子。送葬的队伍,足有二百多人,二百多个大人, 语文 第 7 页(共 20 页) 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鲍庄的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刚退水的地,沉默着,默不作声地舔着送葬人的脚,送葬队伍歪下了一长串脚印。 (选自王安忆作品集
21、,南海出版社)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鲍秉德和他妻子犯病逃难的情节时多用短句,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刻画出洪水到来时人们惊 慌逃难的场面,营造出紧张的氛围,画面感极强。 B文中对鲍彦山家里的虽然着墨不多,但却通过几处对她的极其个性化的话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 露出她对儿子捞渣的朴素而深沉的爱,感人至深。 C小说详写男人们下水打捞捞渣时的情景,一次次地下水,一次次地空手上来,最后才打捞上来 场面描写类似慢动作播放,更突出了捞渣为救人而死的悲壮。 D小说采用双层结构,将鲍秉德一家的逃难和捞渣救人死于洪水的事件排列在一起,交替叙述,故事 转换时虽然没
22、有做任何过渡,但是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8简要分析文本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6 分) 9王安忆说自己的小鲍庄在于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寻找中华民族的“仁义之美”。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 分析这种“仁义之美”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 、直史 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 ,帝深嘉之。二 年,亲试贡士 ,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
23、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 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奉料悉第 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 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 ,迁梓宫 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 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 祖实录
24、,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 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 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 语文 第 8 页(共 20 页) 还;茂陵封禅 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 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 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卷 高考 考前 语文 押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