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 1. 果蝇体细胞含有 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间期,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 个 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个 DNA 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 2.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
2、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观察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4.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从神经元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外流 B.
3、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 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 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 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 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与 R型菌相比,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 S 型菌的 DNA能够进入 R 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加热杀死 S 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 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 将 S型菌的
4、DNA经 DNA酶处理后与 R 型菌混合,可以得到 S 型菌 6.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 n 个不同性状由 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已知植株 A的 n 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株 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 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B. n越大,植株 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差异越大 C. 植株 A测交子代中 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 n2时,植株 A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7.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 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 CO2, 吸收的 CO2通
5、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 CO2可用于光 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有_。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 _释放的 CO2。 (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_, 又能保证_正常进行。 (3)若以 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 CO2固定方式。_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8.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
6、用方式的 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 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 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填“有 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 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 食的_(答出 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 9. 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
7、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 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通过_ 运输 (4)_ 心率加快 胰岛 B细胞 (1)_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垂体 (2)_ 甲状腺 (5)_ 10. 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 X染色体上的 1对等位基因(用 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 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 1对等位基因(用 B/b 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_(要
8、求: 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1相互交配得 F2,则 F2中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 生物一选修生物一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生物技术实践 11.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 品的过程。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 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
9、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 (2)米曲霉发酵过程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 的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 小分子的肽和_。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 于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添加的酵母菌 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答出 1
10、点即可) 。 生物生物选修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用 DNA 重组技术可以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 使用多种工具酶,其中 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的 DNA连接酶有 E. coli DNA连接酶和 T4DNA 连接酶。上图中_酶切割后的 DNA片 段可以用 E. coli DNA 连接酶连接。上图中_酶切割后的 DNA片段可以用 T4DNA 连接酶连接。 (2)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 (3)DNA重组技术中所用的质粒载体具有一些特征,
11、如质粒 DNA分子上有复制原点,可以保证质粒在受 体细胞中能_;质粒 DNA 分子上有_,便于外源 DNA插入;质粒 DNA分子上有 标记基因 (如某种抗生素抗性基因) , 利用抗生素可筛选出含质粒载体的宿主细胞, 方法是_。 (4)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_。 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 1. 果蝇体细胞含有 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个 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个 DNA 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
12、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 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 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 2N) : (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 ,平 时不变(2N) ; (2)核 DNA 含量变化:间期加倍(
13、2N4N) ,末期还原(2N) ;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 期出现(04N) ,前期出现(4N) ,后期消失(4N0) ,存在时数目同 DNA。 【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 分子,共 8 个 DNA 分子,在间期, 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 个 DNA 分子,A 正确; 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 个 DNA 分子,B 正确; C、在中期,8 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 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
14、数目加倍,由 8 条变成 16 条,同源染色体不 分离,D 错误。 故选 D。 2.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观察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2、染色质(体)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易被碱性染料
15、(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而得名。 3、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Il 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 态(2)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 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进行染色。 4、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 需要选择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符合条件。 【详解】A、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 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 错误
16、; B、 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 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B 正确; C、观察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正确;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 分离,D 正确。 故选 A。 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
17、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含量:生物体中的水含量一般为 60%90%,特殊情况下可能超过 90%,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存在形式: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3、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 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 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 正确;
18、 B、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 正确; C、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 错误; D、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 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 正确。 故选 C。 4.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外流 B.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
19、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 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 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 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 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 ,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
20、神经细胞膜外 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内流, A 错误;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 正确; 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C 正确;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 正确。 故选 A。 5.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 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 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 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 下列推测中,不
21、合理的是( ) A. 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 S型菌的 DNA 能够进入 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加热杀死 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 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 将 S 型菌的 DNA经 DNA酶处理后与 R 型菌混合,可以得到 S型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 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
22、理,最终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A、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 型菌有毒,故可推测 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 关,A 正确; B、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菌细胞后使 R 型菌具有了 S 型菌的性状,可知 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菌细胞后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 正确; C、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 的 DNA 可以使 R 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 DNA 功能不受影响,C 正确; D、将 S 型菌的 DNA 经 DNA 酶处理后,DNA 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 R 型菌混
23、合,不能得到 S 型菌,D 错误。 故选 D。 6. 某种二倍体植物n 个不同性状由 n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已知植株 A的 n对 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株 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 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B. n越大,植株 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差异越大 C. 植株 A 测交子代中 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 n2 时,植株 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全国 乙卷理综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文档标签
- 生物试卷
- 2021年的安徽皖智教育生物试卷1答案
- 2021届北京专家信息卷理综4月考
- 北京专家信息卷理综综合三答案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1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物理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卷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年高考甲卷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数学文科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数学理科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18年高考全国II卷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