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总分:分钟;总分:15015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加速低碳转型和促进经济高 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 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2、,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该目标 的提出强力助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历史潮流,但对于中国来说,面临比欧美发达 国家更为艰巨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020 年 12 月 12 日,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 25%左右;风电、太阳 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中国提振雄心,对发 达国家是一个倒逼,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
3、个示范。 发达国家已实现碳达峰但减排进程缓慢。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早已达峰,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甚至以前就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但下降速度慢、幅度小。发达国家的排放轨迹表明,在达峰 后存在一个高位平台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碳达峰,可能不是单一峰,而是多峰, 但我们要尽量缩短高位平台期,加速去碳进程。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的契机。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达峰后有较长高位平台期且减缓困难,碳排放清零和碳中和 绝非易事。 碳中和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责任。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地表温度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影响日渐深重, 这不仅造成社
4、会经济损失,还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碳中和是人类 的共同利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 心,积极兑现碳中和承诺,坚持绿色发展,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彰显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 的责任和担当。 合理选择中国净零碳的路径,必须要从根本上减碳去碳,调整能源结构。这就需要着眼于开发风能、 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清零化石能源,发展多赢繁荣与自给自足并举的零碳经济,发展零碳产业,生 产零碳产品和零碳消费品,形成资源组合、区域协同、能源互补、空间均衡的格局。同时提高减碳零碳行 为社会参与度,形成低碳绿色发展社会共
5、识。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改变企业 与消费者对高碳能源、产业、产品的认知,推广电动汽车、风电、太阳能等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加快生 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调整。 (摘编自潘家华中国“碳中和”之路该怎么走 ) 材料二: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损失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 致红树林、泥炭地和热带雨林损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 13%,持续加剧气候变化。树木,被认为是有 史以来最佳的碳捕获与碳封存载体,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风险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推 动再造林的远大目标与行动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指导并开展大规模植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
6、物多样性 和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最优方案之一。 科研结果已证实,结合树木的碳捕获潜力在地球上合理的土地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是 以最低成本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 1.5内的最佳途径之一。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新倡议“植万亿棵树领军者” ,即通过连接、赋能和动 员全球数百万群体,在十年内保护和恢复 1 万亿棵树。该倡议建立在“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基础上, 旨在推动大规模再造林投资,提高全球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挑战的能力。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出台了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生态恢复 政策,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卓越成就
7、。与此同时,中国的私营部门以及在华外资企业也积极参与造林 和生态恢复,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蚂蚁集团的“蚂蚁森林”项目、广汽集团的“绿创未来” 、诺华 制药的“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等,这些生态恢复和减排项目在造福自然与人类的同时,也为支持国家的 减排承诺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李鹏宇植万亿棵树:应对气候变化 贡献中国碳中和目标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碳中和” 目标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B. 在全球持续变暖,气候变化影响加重的情势下,积极兑现碳中和承诺,坚持
8、绿色发展,彰显了中国的责 任和担当。 C. 树木对缓解气候变化风险有重要作用。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是以最低成本控制全球气温升幅的 最佳途径。 D.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私营部门以及在华外资企业积极参与造林和生态恢复,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 卓越成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作出的承诺意义重大,倒逼发达国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作出示范。 B. 从早已实现碳达峰发达国家的排放轨迹看,我国的碳达峰可能不是单一峰,而是多峰,达峰后有较长 高位平台期。 C. 自然损失与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
9、森林损毁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的增加。 D. 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在十年内保护和恢复 1 万亿棵树的倡议,旨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减缓生物多 样性丧失。 3. 根据材料推断,下列举措中不符合 “中国净零碳的路径”要求的一项是( ) A. 改变出行方式,提倡使用共享单车。 B. 强调因地制宜,设置风力发电机组。 C. 专注科技攻关,研发太阳能光伏板。 D. 加强技术研发,利用煤炭坑口发电。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请依据材料一,就我国如何走好“碳中和”之路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
10、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落北方雪落北方 查干 辽阔的北方,是雪的故乡。北方,因雪浩瀚而圣洁。毛泽东有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对于下雪的北方而言,极有概括性,也具画面感。有雪的北方大地,确如诗 里所说:雪飘万里,白茫茫的一片。在我的童年,我的故乡,无雪非冬天,无雪便不可思议。一到冬天, 故乡大地只有一种颜色:纯粹的白。习惯了绿色的双眼,对于这一大片冷冽的白色,并不隔膜,而且感到 与绿色同样的喜爱,这便是北方人的性格与品质。 北方的雪,像一位微醉的牧羊人,身穿白色羊皮袄,手持羊皮酒壶,在草原上摇晃着行走,有目的 无目的地行走。降雪之前的北方天空,十分安详,就那么
11、一大片地蓝着。而由晴转阴,极为迅速,摆出默 然不语的沉闷样子。这时的风是偷懒的,悄没声息地钻入乱草堆里,呼呼大睡。而地面上的水气,却悄悄 然飘向天空,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水滴或冰点,往下坠落。有时轻扬,有时飘摇,美态十足。 听牧羊人说:雪,是北方草原的一张暖被,覆盖之处,都是温暖的梦乡。的确,潇洒着飘来的空中 精灵,情盖草地,一展即千里,使干旱的冬日草棵,饮得雪水,重展生机。这是牛马羊驼的福气。由雪滋 润的草根,多了几分甘甜与滋养,露出地面的部分,就有了青草的芬芳和几分嚼头。吃得羊儿、牛儿、马 儿、驼儿欢喜十分。它们拱着雪,啃着草尖的幸福样儿,看了让人动容。就连野兔们,一蹦一跳,剪着双 耳
12、撒欢的样子,足使你享受生命饱食之后的欢乐气息。厚厚的雪被,使草叶免受干旱与寒气的死亡威胁, 温暖过冬,去迎春风。这是上苍赐予北方草原的特殊关照。 铺展雪被的北方草地,洁白一片,无边无际,一望让人惊讶不已。那些远山和近岭,淖尔和枳芨滩, 不分彼此,一律白盔白甲,静默在那里,在阳光温煦的照耀下,闪着柔和的光芒。只有那两行勒勒车印, 伸向遥远的天边,似两行蒙古文的祝酒词,辉映着碧空。而那一行梅花蹄印,是牧羊犬留下的,它紧追勒 勒车,在雪地上玩着花样。这个时候,蒙古包青蓝色的炊烟,缭绕着上升,似是情人手中的哈达,招摇于 长天。炊烟一旦升起,马群就会活跃起来,奔腾于雪原上的马群,似潮水般东奔西突,尽情地
13、撒欢。而野 羊群,也在此刻出现于地平线,它们移动的速度很快,像是谁在泼墨,一挥而就。这时的雪原,由宁静转 而响动,因为随风而来的驼铃声,已经挂在一切生灵的耳边。驼铃带有禅味的叮咚声,使雪原重又安静下 来,它是遥远的信息,也是问候。又是一声又一声,响动在久远回忆里的心跳。 雪落北方是辽远的。尤其在草原上,雪这么一落,地平线便绵延得一望无际。有一点移动之物和色 彩,就显得十分显眼,就像玉盘里落下珠玑,一清二楚。有一年,在大青山背后的杜尔伯特草原上,我远 远看到了一只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火狐之美,可与张家界的锦鸡媲美。毛色鲜红艳丽,似一团燃烧的火, 在那里移动。唯洁净如绸的雪地,才可衬托出它原始的天
14、然之美。可惜,丹青手们,未能遇见它。 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及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 瘾就是。 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 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雪落北地,戈壁草原,那是大自然之造化。关于雪,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摹它、赞美 它。因为那是,大自然
15、赐予我们的生命甘露,与贵如油的春雨相同。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北方人习惯了绿色的双眼,到了冬天,同样喜爱雪冷冽而纯粹的白色,这与北方人的性格与品质相关。 B. 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 青草。 C. 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 机。 D. 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 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16、. 引用诗歌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引用毛泽东的诗,生动表现了北方雪的浩瀚广阔,增强了文学色彩。 B. 作者将北方的雪比作微醉的牧羊人,既符合北方草原的地域特征,又形象地突出雪飘摇轻扬的特点。 C. 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 天然之美。 D. 文章先写了对北方落雪的整体印象,然后具体写下雪的过程和雪后草地的各种景象,表达了对雪的赞美 之情。 8.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北方的雪?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9. 阎嘉认为“文学创作体现出的鲜明地域意识,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独特标志” 。散文的地域特征往往通 过描写地理特征、地域风情和乡土
17、人情来体现,这篇散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请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仪卫先生行状仪卫先生行状 清 方宗诚 先生讳东树,字植之,姓方氏。幼承家范,年十一,效范云,作慎火树诗 ,乡先辈咸叹异。长,学 于姚惜抱先生,好为深湛浩博之思。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契朱子 言。每日鸡鸣 起, 至漏数十下始就寝。严寒酷暑,精进靡间,枕上有疑,披衣省览;舟车尘土之间,忧戚病患之余,触事开 悟,注时日以记。 先生少补县学生,锐然有用世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市 2020 2021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