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梳理
《2022届高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梳理(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要点高三物理高考知识要点 第一章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梳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梳理: 速度公式:atvvt 0 位移公式: 2 0 2 1 attvs 速位公式:asvvt2 2 0 2 推论(平均速度)公式:t vv s t 2 0 对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知三个物理量,就可以用公式进行求解。 二、二、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t s v (定义式,适用于一切运动) 2 0t v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0 2 t t v
2、v vv 三、三、 加速度:加速度: 大小: v a t (定义式,说明 a 为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与速度变化(v)方向相同。 (1) a 与 v 关系: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甚至加速度可以为 0;速度为 0 的物体,加速度不 一定为 0。 (2) a 与v 关系:速度变化(v)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因为要考虑到时间。但速度变化(但速度变化( v) 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例如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方向总是竖直 向丰。 (3) 速度的增减由 a 与 v 的方向共同决定。 总之,a 与 v、v
3、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四、四、 概念理解概念理解 (1) 质点:不能说体积很大的物体就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也不是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2) 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包括观察者自己,但不能选 择被研究的对象本身为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3) 位移:用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只跟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 (4) 速度变化有三种情况: 速度的大小、方向皆发生了变化; 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但方向没有变化; 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变化。 以上三种情况中,物体的加速度都不为物体的加速度都不为 0。 (5) 判断物体加速
4、还是减速: a 与 v 符号相同(同向),加速;a 与 v 符号相反(反向),减速。 (6) 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a. 初速度为 0;b. 仅受重力作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a=g,方向竖直 向下。但 a=g 的运动不一定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第 2 页 五、五、 纸带或类似问题(如频闪照相)求解:纸带或类似问题(如频闪照相)求解: (1) 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若 . 342312 sssssss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加速度的求法: . 2 34 2 23 2 12 2 T ss T ss T ss T s a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少误差常使用逐差法,如下: 已
5、知 s1、s2 、s3、 s4 、s5、s6六段位移: 2 321654 33T ssssss a 已知 s1、s2 、s3、 s4 四段位移: 2 214321 222T ssssaa a 已知 s1、s2 、s3、 s4 、s5五段位移: 4532 2 2 2 ssss a T (3) 瞬时速度的求法: T ss v 2 21 1 , T ss v 2 32 2 , T ss v 2 43 3 T SS v nn n 2 1 (各个量如上图所示,注意:第一个计数点记为 0) 六、六、 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 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匀速或匀变速),分别列出它们 物体的位移
6、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建立两个追及的物体最初与最末位置的距离方程; 利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为它们恰好追上或相距最近的临界 条件求解(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两个物体速度相等”也 是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 七、七、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利用右图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几个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n12232n2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
7、为: ssss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1( 21)( 3 2)( n n1) 第二章第二章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一、一、 重力重力 (1)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与支持面垂直)。g 大小随物体所在的纬度及高度变 化而变化。 二、二、 弹力弹力 0 1 2 3 4 5 6 s1 s3 s6 s2 s4 s5 第 3 页 (1) 产生条件( 直接接触 (接触力) 发生弹性 形变) (2) 弹簧弹力计算:胡克定律 Fkx,x 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总长。【通常只适合于在弹性限度内
8、,有 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的弹力计算】。 (3) 弹力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曲面的切面,由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 、 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 ( 产生条件撤物法状态法假设法。) (4) 绳和杆的弹力的区别 1)绳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杆。 三、三、 摩擦力摩擦力 (1) 产生条件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注: “相对”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接触面】 (2) 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
9、反) (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 (4) 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 滑动摩擦力大小(f=N)与运动速度无关,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并和接触面 的性质有关;静摩擦力在未达到最大值时不跟压力成正比,且 f静=F外。 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 f 还是滑动 f (6)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常用判断方法 1)假设法: 2)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 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10、。 3)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 定另一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7)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fFN。FN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而是接触面的正压力。 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条件 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 FN成正比。 (8) 摩擦力与弹力的依存关系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两物体间有弹力,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 四、四、 绳上的绳上的“死结死结”和和“活结活结”模型模型 (1)“活结”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
11、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所以两段绳子上 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如下面甲图。 (2)由“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相当于两条绳子,绳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如乙图。 五、五、 固定的杆与有转轴的杆固定的杆与有转轴的杆 (1)对轻质杆,若一端固定,则杆产生的弹力有可能沿杆,也有可 能不沿杆, 杆的弹力方向, 可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 如上面甲图。 (2)对轻质杆,若与墙壁通过转轴相连,则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 杆,如上面乙图。 六、六、 受力分析顺序:重力受力分析顺序:重力给定力给定力弹力弹力摩擦力摩擦力 (1)整体法和隔离法: 第 4 页
12、当物理情景中涉及物体较多时,就要考虑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 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 各物体运动状态相同 隔离法 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 各物体运动状态不相同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可采用整体法。 物体必须独立拿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列出方程。 (2)假设法: 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 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七、动态平衡状态问题:动态平衡状态问题: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第一个力大小、方向 均不变,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 (1)表达式法:往往在第一个力和第二个力方向始终
13、垂直的时候使用更方便,如 右图的重力和墙壁的支持力始终垂直,利用三角函数就能知道 N2的变化。 (2)图解法:第一个力与第二个力方向不垂直时,一般用图解法,画平行四边形 或三角形。 (2)当第一个力与第二个力方向垂直时,第三个力(即大小方向都可变的分力)存在最小值。 第三章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一、一、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 运动状态的改变指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包括:仅速度大小改变; 仅速度方向改变; 速度大小 方向都变化。这三种情况都产生加速度。 (2)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是使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产生运 动
14、的原因) (3)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 (4) 惯性(不要把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混淆) 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不一定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意味着改变该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二、二、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和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和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1. 内容、表达式(F合=ma)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两类动力学问题: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核心:求 a力和运
15、动联系的桥梁 3.(1)解题思路: 【几种不受其他外力(仅 G、N、f)情况下的加速度】: (1)粗糙水平面(a=g);(2)光滑斜面(a=gsin); (3)粗糙斜面(上滑:a=gsin+gcos,减速;下滑 a=gsingcos,a 大于 0 加速,反之减速) 沿粗糙斜面上滑的过程和下滑的过程不是对称的,上滑过程加速度更大,时间更短) 三、三、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体、性质相同、同存) 一对平衡力(等值、反向、共线、同体、性质不同,没有依赖性) N1
16、N2 G G 第 5 页 3实例:马拉车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两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拔河比赛中,双方受 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但摩擦力不等);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但是,绳对甲 的拉力与绳对乙的拉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但涉及到第三个物体(绳子), 故不是相互作用力。 A 对 B 施加的力,反作用力必然是 B 对 A 施加的力,不可能涉及到第三个物体。 四、四、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 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 2.牛顿(N)是国际单位,但它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 五、五、 两种
17、模型的瞬时加速度问题两种模型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1)刚性绳(或接触面):没有特殊说明时,对细线、轻杆和硬接触面,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 或消失 没有特殊说明时,能突变的物理量还有:摩擦力、加速度 (2)弹簧(或橡皮绳):没有特殊说明时,弹簧或橡皮筋的弹力不突变。 没有特殊说明时,不能突变的物理量还有:速度 六、六、 传送带模型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模型涉及到的问题较多,这里不赘述。对各种情况,注意看一看有没有转折点、突变点,做好运动 阶段的划分及相应动力学分析。 受力分析时需要注意: 对水平传送带,物体在匀变速阶段受滑动摩擦力,是恒力;共速之后不受摩擦力。 对倾斜传送带,有相对运动时物体受
18、滑动摩擦力,共速时受静摩擦力。若传送带足够长,物体也不一定能 与传送带达到共速,主要看与静摩擦力哪个大。 七、七、 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 1. 实质:物体本身的重力(即实重)不变,只是拉力或压力大小发生变化 2. 超重和失重仅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无关】 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即 a时,超重; 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即 a时,失重。 完全失重(a 竖直向下并等于 g)此时,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3. (1)无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由物体超重或失重,只能判断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能确定其速度方向。 (3)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发生超、失重现象的物体的
19、质量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 大小等于 ma。(物体在静止斜面上变速运动的问题)(物体在静止斜面上变速运动的问题) 第四章第四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一、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速度特点:曲线运动的速度特点: (1) 某点即时速度的方向一定在这一点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上,且不断改变; (2) 任何一个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3) 无论速度大小是否变化,质点在运动中都具有加速度,所受合外力不为 0。 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质点一定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且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0、合外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3. 曲线运动中曲线运动中 F合合与轨迹的关系与轨迹的关系 轨迹在 F合与 v 之间,曲线逐渐远离、弯向 F合的方向。 如图,根据轨迹的弯曲方向可知,a 为速度方向,b 为 F合方向。 a b 第 6 页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 合运动的性质与轨迹合运动的性质与轨迹 (1) 判断合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看合外力是否为零。 (2) 判断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看合外力是否恒定。 (3) 判断合运动是直线还是曲线:看合外力(或合加速度)与合速度的方向是否共线。 (4) 判断合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
21、角时,物体的速率增大。夹角为钝角 时,物体的速率减小。两者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2.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先把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合成 v合,再把两个分运动的加速度合成 a合,然后根据 v合与 a合的大小方向判断 合运动的性质。一般有以下规律: (1)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速度方向共线时为匀变速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 线时为匀变速匀变速曲线运动 (3)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a、 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 v合方向与 a合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
22、做直线运动,此时 2 1 02 01 a a v v c、 v合方向与 a合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小结】:两个互相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3. 关联速度问题关联速度问题 (1) 应将物体的实际运动(合运动)进行分解; (2) 合速度一般分解为沿绳子方向(使绳或杆伸缩)和垂直绳子方向(使绳或杆 转动)两个分速度。 (3) 绳子两端连着的两个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 v 大小相同。 4. 小船渡河问题:小船渡河问题: 船渡河时,船的实际运动可以分解成:随水以 v水漂流的运动+以 v船相对于静水的划行运动。也可分 解为垂直河岸方向的分运动+平行
23、河岸方向的分运动。 当船头朝向与河岸夹角为 时,船的过河时间为 sin 1船 v d v d t(适用所用情况),渡河时间取决 于 v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与河水的速度无关。 (1) 渡河时间最短问题 =90时,即船头垂直对岸行驶时,渡河时间最短,且最短时间为: 船 v d t min (2) 渡河位移最短问题 若 v船v水:当 v合垂直河岸,合位移最短等于河宽 d 当 v船v水时,当 v合v船,合位移最短,且为: 船 水 v dv s (不展开讨论) 三、竖直下抛运动:三、竖直下抛运动: 特点: v00 且方向竖直向下; F合=G(a=g)。 性质:初速度竖直向下,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
24、度直线运动. 公式:gtvvt 0 , 2 0 2 1 gttvs,gsvvt2 2 0 2 四、竖直上抛运动:四、竖直上抛运动: 第 7 页 1. 特点特点: v00 且方向竖直向上; F合=- G(a=- g)取向上为正方向 2. 性质性质: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为- g 的匀变速度直线运动. 3. 处理方法处理方法: 分步处理: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取向上为正方向: 公式:gtvvt 0 , 2 0 2 1 gttvs,gsvvt2 2 0 2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g v t 0 上 ;上升最高高度: g v H 2 2 0 下降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向下为正):公式:gtvt,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物理 全部 知识点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