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湘教版(湘教版(2019)必修必修知识点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 1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世界人口分布板不平衡。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各国家中,中国、印度和美国等人口较多;城镇人口比例 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3.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 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人文地理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4.我国人口分市以黑河腾冲线为界,该线以东以南地区人口稠密,以西以北地区人口稀疏。 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
2、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两个重要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目前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4.国际人口迁移 (1)20 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性国际移民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欧洲由迁出 地变为迁入地;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而言,人口迁移主 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5.我国人口迁移 (1)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2
3、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自发性迁移少,以行政导向为主;人口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 北、东北和西南迁移。 (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减少,自发性迁移增多;人口主要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 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 第三节第三节 人口容量人口容量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勢是不断增长的,不同时期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2.世界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一个国家和地区 2 人口增长还要考虑人口迁人率和人口迁出率。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 利用。 4.人口容量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4、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5.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6.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与警戒性。 7.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结构 1.城镇以非农业产业活动为主;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 2.我国土地主要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3.在城市功能区中,以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相对突出。 4.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 核心区域,具备
5、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 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5.较小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为主;较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多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6.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 通运输状况,政策等因素。 7.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 8.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9.影响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和资源、交通、政治、军事、 宗教、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 目前,军事、宗教等因素影响力已经减弱,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 直影响较大。 第二节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与建筑风格等方面。 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的民居特色不同,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地坡性。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都城以官服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 3 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 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 (3) 中国古代建筑以砖墙木梁架结构为主,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特有的建筑风格: 西方古代建筑以柱廊、 尖塔、喷泉、雕塑等为主。 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镇化的标志:城
7、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城 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 3.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城镇化水镇化水平高 (2)中心区环境渐趋恶化,城市居民处迁,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3)城市外围地带人口增加,卫星城和工业区较多。 (4)出现大都市连绵带。 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城镇化水平较低,目前推进迅速; (2)城镇化水平不平衡,亚洲和非洲的国家较低,南美洲的国家较高;(3)部分国家表现出“虚假城市化” 和“滞后城市化” 5.中国的城镇化: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6.城镇化
8、过程中引发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第三章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农业区位国素 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气候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官不同农作物的生长。 冰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地形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2)农业技术因素;技术转备、生产技术和信息化。 农业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专业化进程。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 4 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
9、化水平。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市场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农业布局 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常见农业地域类型: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集约自给型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园艺农业。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以小农经营为主;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需求量大等。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1.工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 (1)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2)资源型工业直接
10、受制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显得尤 为重要。 (3)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 政策、市场等。 (4)现代加工制造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要求。高科技产业应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在 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5)环境质量、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居民 生活质量的提升,各个地区和城市都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对污染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
11、响越来越大。 集聚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 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工业布局 合理工业布局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 世界上规模宏伟的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我国东部 沿海工业区等。 政策、交通,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工业区位的选择愈发复杂和灵活。 5 第三节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服务业是生产服务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
12、务业和公共 服务业。 2.公共服务业的布局以政府或公共组织的宏观调控为主,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3.金融服务业是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信托 保险等行业。 4.金融服务业的特点是尽管在区域范围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地城集中性。目前,全球金 融网络以纽约、伦数、东京为核心,并形成层次分明的等级体系。 5.金融中心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 地和金融结算地。 6.金融服务业,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往往集聚在大城市。 7.商业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湘教版 2019 高中地理 必修 二全册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