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微小世界微小世界 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1 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 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 ,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实现了从用 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 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 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 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在研
2、讨环节中, 通过 “放 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 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 大镜镜片的特点, 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 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 也能把图像放大。 【学生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 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 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
3、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3.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人类
4、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 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普通玻璃片、 围棋子、平面镜、滴管、载玻片、烧杯、水、学习单。 教师准备:放大镜、教学课件、红外遥控、圆底烧瓶、水、烧杯、载玻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具一、认识工具导入课题导入课题 出示
5、放大镜,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板书:放大镜) 二、回忆体验二、回忆体验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的作用 1全班交流: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 2小结: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放大镜帮助观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 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 3回忆巩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动,物体不动;物体动,放大镜不动;放大、 清晰)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 5汇报交流:使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上的毛孔,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利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板书:把 物体的图
6、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再次感受放大镜的功能与作用,并学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为后续探索奠定基础。 三、观察比较三、观察比较发现放大镜的特点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 1提问: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回答。 3这个 1 号镜片是从放大镜上拆下来的镜片,2 号镜片是一个普通玻璃片,3 号镜片是一 个近视眼镜的镜片。请你仔细观察,它们都能放大物体吗?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将你的发 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第 1 页第 1 张表格中。 放大镜的镜片
7、普通玻璃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能否放大物体 特点 (简图+文字描述) 4用放大镜换取新材料后分组观察。 5汇报交流。 (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把放大镜的镜片纵切一刀,我们发现它的截面有什么特点?请你将它画下来。 (3)普通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现出它的特点 吗? (4)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能用图表示吗? (5)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6)这三个镜片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 6小结: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是中央厚、边
8、缘薄,所以放大镜 又叫凸透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 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 “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 (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1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投影下展示不同的放大效果。 2明确要求。 (1)排序: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 (2)观察:镜片侧面特点,用简图表示。 3用刚才的材料换取新的材料,分组观察。 4汇报交流。 5小结板书:凸度越大,图像放大得越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9、,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 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 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四、制作体验四、制作体验深化放大镜特点的认知深化放大镜特点的认知 1. 过渡:出示玻璃片,这个能把字放大吗?把玻璃片放在字上,投影展示。提问:你有 什么办法使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 2同桌讨论交流。 3尝试根据学生回答的方法做一个放大镜。 4明确任务。 (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 (2)比一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 (3)想一想:字放得大的原因。 5全班交流:采用的方法及字放得大的原因。 6提问:
10、根据刚才的发现,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 7学生交流,尝试制作。(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决定是否制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中,巩固对放大镜 特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一种放大镜推向一类物品,即中 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 相互联系的认识。 五、小结延伸五、小结延伸引向微生物的观察引向微生物的观察 事实上,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他们存在于我们身边,丰 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生机。 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利用放大镜来观察更多的物体
11、,获得更多信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描述,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充满无限生机、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 进行观察与探索。 【板书设计】 放大镜 作用:放大物体图像 特点:透明 中央厚、边缘薄 有凸度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活动手册有两项活动。第一项“几种物体的比较”用于记录三种不同镜片的功能与结 构特点。 学生在通过使用三种不同镜片观察文字或其他物体后,将观察发现结果直接记录在表 格第二行对应的位置中。表格第三行,引导学生关注三种镜片的特点,从而建立镜片特点与能 否放大物体之间的联系。表格第三行,要允许学生用简图或文字来表述。第二项“观察不同放 大倍数的放大镜” 是用于探究放大镜放大倍
12、数与镜片凸度之间关系的。 这里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一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观察镜片侧面特点(有凸度) 。另一种是教 师为学生提供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文字放大倍数的不同,引导学生去 发现放大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然后观察镜片侧面的特点(凸度不同) 。 需要注意的是, 大部分放大镜没有明确标 注放大倍数,而仪器的放大率和像的放大率 是有区别的,前者对同一放大镜来说是一定 的,而后者则随物距而变化。本课所指的放 大倍数是指仪器的放大倍数。因此,教师在 让学生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比较时, 需要特别强调观察到的图像是“放大而清晰” 的这一要求。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
13、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2 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 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 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 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 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
14、 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 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 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学生分析】 在第 1 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 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 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两个凸透镜
15、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 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 2. 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
16、学研究的发 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的纸片、A4 白纸、剪刀、透明胶带、餐巾纸、供观察 的物体(如头发、花蕊、纸纤维、昆虫标本等) 、学习表。 教师准备: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每位同学发一张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 提问: (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纸片上的信息吗? (2)用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 2.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 了一些。可看起来还
17、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放得更大吗? (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 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从而引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二、探索和研讨二、探索和研讨 (一)自制显微镜(一)自制显微镜 提问:提供两个放大镜,把它们组合使用,能不能使物体图像放得更大? 1.第一次活动。(初步尝试) (1)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2)研讨:通过尝试,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 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让学生初步尝试
18、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观察,发现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下,能让 物体图像放得更大一些。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之间需要调节合适的距离,才能使 观察的图像大而清晰。引导学生认识到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为下面的 活动做铺垫。 2.第二次活动。(找准方法) (1)谈话:我们发现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距离会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这两者哪个要优 先保证?(板书:清晰度)我们要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放更大倍数,这就需要 我们找到合适的距离,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PPT 出示) 。 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 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平行增加第二个放大镜。
19、 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 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 (2)学生用上述方法边观察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并比较 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所得的放大倍数和一个放大镜观察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差异。 (3)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 离并记录。 (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放大镜之间距离并不是随意的,边观 察边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既是一种对方法的应用,也是一个
20、探究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发现 两个放大镜恰当地组合能使图像的放大倍数得到有效的提升。 3.固定放大镜的组合。 (1)谈话: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大镜更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解脱不了双手,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 大倍数发生变化。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 (2)提供材料:A4 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 , 做一个纸筒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好,这样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提示:提供的 A4 纸尺寸要事先裁好,长度大于刚才测量的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宽度和 放大镜周长相同。如果是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
21、料,应课前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 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动手制作简易显微镜,不仅要固定好两个放大镜,还要让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 离保持为大而清晰的测量值。制作时需要两个同学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二)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自己选择的其他物体,比较用肉眼 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表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所得。 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
22、过对多个对象进行观察及观察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制的显微镜能有效 提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物更多的细节。 (三)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三)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 1.谈话:早在 16 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 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出 示 PPT 图片) ,它和我们做的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 2.出示光学显微镜,用课件介绍光学显微镜主要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和调节旋 钮等结构。 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
23、主要 结构的功能。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原理一样,也是利用两个放大 镜组合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 便利。 三、拓展三、拓展 1.了解电子显微镜:呈现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 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识到放大倍 数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
24、像放得更大,利用放大镜能使 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这也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 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事物的特征。 【板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 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放大倍数 清晰度 (优先保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要求学生用组合放大镜观察周围常见物体并记录它们的特点。表格第二栏观察的 第一样物体为餐巾纸。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并非观察整张餐巾纸,而应观察餐巾纸被撕下的一 个小角。在用组合放大镜观察之前,要先用肉眼进行观察,把肉眼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记录 的方式既可以用词语或短句的文字形式,尽量全面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用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教 六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文档标签
- 2021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 六年级科学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4.3电和磁教案
-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1新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新教科版科学教案
- 六年科学
-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3.2斜面教案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放大镜教案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4.4电能和磁能教案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2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