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地表的变化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6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3.1 地表在变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 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 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 2科学探究 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在山顶发现“鱼龙” ,联 想到“鱼龙”曾经生活在海底,类比推理得:喜马拉雅山曾经处于海底。充分体现地球科 学探究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搜集、阅读各种地貌及地貌改变的资料,初步分析改变地表形态的
2、力量有哪些。 3科学态度、STSE 知道类比推理是人类研究地学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知道想象与联想推动人类不断地 探索。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乐于合作分享。 教学重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认识 地 貌, 导入 1.谈话:我国幅员辽阔,地表形态多样。请你回忆一下,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见过什么样的风景? 2.图片展示,介绍:华山,峰峦叠嶂;月亮湖,地处沙漠;延安宝塔山,坐落 在黄土高原;海南,看到了大海。 3.小
3、结:山地、沙漠、高原、大海被称之为地貌。此外还有丘陵和平原。 新课 4.介绍丘陵和山地的区别。 5.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表主要有山地、沙漠、高原、大海、 丘陵和平原等地貌,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 6.欣赏并思考:以下风光各属于什么地貌? 认识世界之最的地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最大的山地安第斯山脉;最大的丘陵哈 萨克丘陵;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它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脉、 昆仑山、祁连山等也坐落其上,相当壮观! 7.导入新课:欣赏了不同地貌的风光,你们想过吗?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变 化吗?让我们带着
4、这个问题先去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进行地质考察吧。 二、 类比 推 理, 发现 地表 在变 化 1.出示图片, 介绍资料 1: 如今的喜马拉雅山脉白雪皑皑, 异峰突起。 奇怪的是, 科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鱼龙化石,被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它是一种大型 海生鱼龙, 外貌与今天的鲨鱼和海豚类似。 它体长 16 米多, 牙齿锐利, 性凶猛, 是无可匹敌的快速游泳家。 2.提问:这只鱼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3.交流:因为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龙化石,所以 1.5 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应 是海洋。 4.追问:仅凭一个鱼龙化石的证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 5.质疑:鱼龙可能是其他动物带上去的,就不能
5、证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 6.出示资料 2:在发现鱼龙化石的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这 是,否可以确信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 7.疑问: 如果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那么高, 水怎么上去的? 8.推理:水往低处流,不是水上去,而是海底怎么升高的。 9.资料 3:珠穆朗玛峰海拔约 8844.43 米(2005 年测量) ,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 主峰。现在还在以每年 1.8 厘米的速度长高。资料 3 又给我们什么信息? 10.回顾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 变成了高山。 11.列举:台湾海峡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我国西北的沙漠地区
6、植树造林;想 象一下,若干年以后,这里可能变成森林。 12.总结: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地表在变化是不争的事实。 三、 联系 实 际, 寻找 改变 地表 的力 量 1.提问:在你的身边,什么力量正在改变地表形态? 2.交流:小河修成水库;荒地盖起高楼大厦;修城铁、盖大桥、架高速路,都 能改变地表形态。 3.小结:这些都是出人工活动角度来分析的,还有什么力量改变地表? 4.交流: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流水冲刷形成的;暴雨产生的泥石流掩埋房屋,填 平沟壑。 5.讲述:大自然的力量有的缓慢改变着地表形态,如流水;还有的剧烈且快速 地改变着地表,例如地震火山。列举:海南岛琼州地震、冰岛火山。 6.请对改变
7、地表形态的力量进行分类。 四、 课堂 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地球表面有山地、沙漠、高原、海洋、丘陵、平原等地貌,各种形态的地貌 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 2.通过大量的化石证据和地质考察,科学家推断: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 由于地质变化后来变成了高山。还有很多事例证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 来,地表在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3.而改变地表的力量分为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内部力量主要是地震和火 山;外部力量包括自然力量和人工活动。 五、 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地震的秘密,请你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7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第
8、一学期 课题 3.2 地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可以改变地表。 了解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2. 科学探究 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做震动实验,根据实验的感受类推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根据地震现象,构 建地震模型,用地震模型说明地震情况。 3. 科学态度,STSE 懂得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产生巨大危害。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懂得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做震动实验,根据实验的感受类推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
9、生活动 1 分 钟 一、 复 习导 入 谈话:在上节科学课中,我们了解到海南岛琼山地震,导致陆地沉陷为海。由 此可知,地震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地震。 二、 资 料分 享, 了 解地 震 谈话:课前,老师请大家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让 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1. 地震后的照片: 地震会使房屋倒塌,建筑物损毁,有的村庄或城市变成废墟。 地震让道路破损,桥梁中断。 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这些裂缝还会出现在山上。 地震如果发生在海底,除了海底裂缝以外,还会产生海啸。 2. 地震时的感受: 地震发生时,人会感觉到上下震
10、动,屋顶的吊灯左右摇晃。并没有造成什么 损失,甚至有些人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曾经发生了地震。 3. 地震数据: 4. 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表明, 仅我国近一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 9000 多次地震。 5. 了解地震: 大家搜集的资料告诉我们,地震经常发生,有些只是轻微地晃动,有些人都 感觉不到;有些地震强烈爆发,破坏力极强,用山崩地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 分。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 500 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 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者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所以说,地 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 地改变地表形态 三、 探 究地 震成 因 1
11、.分析强震现象 回顾资料:强烈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地面塌陷,用山崩地裂来形 容非常贴切。 2.提出猜想: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提示:强震过后我们经常会发现地面开裂、山体开裂,要知道地面和山体都是 由岩石层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虽然种类不同,但厚重的岩层都很坚硬。 猜想:是岩层产生了断裂后,引起地面震动才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吗?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第一要模拟岩层断裂是否会产生震动;第二要模拟地面震动是否会 造成建筑物的损害。 实验一,感受震动:用小木棍模拟岩层,感受一下小木棍折断时是否产生了震 动。 (1) 动手实验,注意安全 (2) 谈感受:在用力折断小木棍的过程中,小木棍先是弯
12、折,积蓄到一定力 量后才在瞬间折断,发出脆响?在木棍折断的一刹那,断裂产生的震动 传递到手上,力量还不小呢。 (3) 回放实验放慢视频。 (4)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折断木棍时,需要先积蓄力量,然后会在瞬间折断 从而产生震动,然后力量消失,不再震动。地震发生前,没有感觉,然 后在瞬间爆发,产生的震动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然后就归于平静。 (5) 小结:这两者之间如此相似,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岩层断裂 会产生地面震动。 实验二,模拟地面震动造成建筑物损坏:泡沫板模拟地面,沙子模拟建筑物。 (1) 观看实验视频 分析:从视频看:地面震动,带动沙子震动,距离断裂面近的地方沙子震 动幅度大,距离断
13、裂面远的地方,沙子震动幅度小,甚至不震动。 (2) 对比:23. 如果是岩层断裂产生的震动带动建筑物震动呢?当然是震 动幅度大受损严重,震动幅度小,受损也小啦。 (3) 小结:地面震动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害。 4. 分析实验:综合以上两个实验,你能推测地震形成的原因了吗? 有的同学说:通过岩层断裂就会产生地面震动,而震动会造成地面建筑 物的损害。还有的同学想到:我们可以用双手让木棍折断,又是什么力 量让厚重的岩层断裂呢? 5.得出结论: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地震的: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产生扭 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 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而巨大
14、的挤压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力量。 四、 了 解地 震的 监测 和预 报, 学 习抗 震知 识 1.了解我国发生的强震灾害:阅读 22 页资料,了解当时的情景。 2.谈感受:强震破坏力强,范围广,给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质疑:地震灾害这么严重,有没有办法能像预报天气那样进行预报,然后让 人们提前做好避震准备,避免受到伤害呢? 4讲解: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人们从很早就开始对地震进行研究。现代 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广泛地应用 在各地地震的监测站。但是,目前为止,地震预报依然是一大难题吗,当前的 科技水平还达不到比较早、比较准地预测地震的要求。 5.虽然
15、现代科技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但在自然界,一些奇怪的反常现象却能 给人类进行震前预警。阅读地下水异常和动物异常的诗歌,理解含义。 6.过渡:虽然这些异常现象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地震到底在哪一 刻发生,会造成什么灾害,目前为止还没人知道。因此,我们给应该做的是提 高建筑物抗震等级,做好预防。并且在地震爆发时,选择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 的人身安全。 7.看视频,了解地震自救知识。 8.判断: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高空跳窗、躲在桌子底下、躲在 卫生间的墙角里、远离高压电线。 9小结:除了这些场景外,地震来临时我们可能会在任何场所出现。由于地震 爆发时间极短,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反应才是硬
16、道理。 10. 老师送大家几句话,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 抉择。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 原则三:沉着冷静,安全有序。愿我 们每一个人在大灾来临的时候都能平安度过。 五、 课 堂总 结 让我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吧。 1.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2. 地震是由于: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来着地球内部巨大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 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 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3. 因为目前科技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学习防震知识, 做好防震保护尤 为重要。 六、 下 节课 准备 下节课我们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1 新湘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三 单元 地表 变化 教学 设计
文档标签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计划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五年级新湘教版科学教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我们的脑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学设计
- 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物质变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