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课 用水计量时间用水计量时间 (教材 P4344) 授课时间:_ 累计 1 课时 课题 用水计量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 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 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2.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
2、具的进步。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水流速度及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水位高度会影响水流速度以及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铁架台(带铁圈)、能容纳 200 毫升水的透明塑料瓶、记 号笔、工字钉、秒表、200 毫升量杯、透明水杯、抹布、学生活动手 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回顾:出示日晷、圭表、燃香等古代计时工具的图片,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知识。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教科书中“古代的水钟”图片。) 这是古代计时用的一种水钟,在中国又叫作“刻漏”或 “漏壶”。水钟有两类,分别是泄水型和受水型,图中所 示的是较
3、为广泛使用的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 3.揭题: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代的水钟又是怎么来 计时的呢?本节课将带领大家探究其中的智慧与奥秘。 (板 书:用水计量时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水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探究兴趣, 再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探索环节做好铺垫。 探索与探索与 研讨研讨 探索一:观察水流的速度探索一:观察水流的速度 1.提问: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燃香是利用“变短的速 度是均匀的”来计时的,那么你们猜测一下,水流的速度是否也 均匀呢?(预设:是;不是。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2.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过渡:过渡
4、:好像大家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就 用秒表来准确地测量一下。 探索二:测量水流的速度 1.布置任务:出示秒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2.小结:当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时,流出相同多的水, 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流帮助我们粗略地计 时。 3.过渡:如果要计量更长的时间呢?(预设:需要流出更多的水。) 那么水继续流出至 100 毫升、 150 毫升, 所需的时间会是多少呢? 探索三: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1.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在探索二中测得的数据,推测量杯内的水 积聚到 100 毫升、150 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并记录到学 生活动手册中。 探索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计量 时间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8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