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教师版含解析)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教师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教师版含解析)(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20192019)生物)生物 专题专题 1 13 3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1 (2019全国卷T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 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 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 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2、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 【答案】D 【解析】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 正确;更换培 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 源量的不同,B 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 23 h 前,a 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 J 型增长,说明 a 组培养基 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 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 J 型增 长阶段,D 错误。故选 D。 2 (2019江苏卷T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
3、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A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 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
4、工鱼礁后原来的 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 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 错误;两只 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 错误。 3 (2019江苏卷T14)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a 批次 Ct1 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 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答案】B 【解析】a 批次若有大
5、量细菌污染,则 K 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 错误;b 先达到 K 值,可能是接种量高 于 a,B 正确;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1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 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 错误;t2 时,a、b 均达到 K 值,但由于 b 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 K 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 错误。故选 B。 4 (2019浙江 4 月选考T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
6、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B 【解析】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呈逻辑斯谛增长,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A 选项正确;同一群 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 选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 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 选项正确;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环 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 选项正确。 5 (2018海南卷T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B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
7、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 正确。 6 (2018江苏卷T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D 【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 直结构不明显,B 错误;阶段到阶段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与阶段的 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 错误;阶段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8、群落对外界干扰 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 正确。 7 (2018江苏卷T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 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B 【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 错误; 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 正确;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
9、群,存在地理隔离,C 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 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 8 (2018海南卷T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 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 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 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 正确。 9 (2018全国卷T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
10、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 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 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 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 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11、 K 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 制约也越强,D 错误。 10 (2018全国卷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 发出 330-400nm 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
12、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 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 11 (2018浙江卷T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D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 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 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 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 正确。 12 (2018浙江卷
13、T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 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 ,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关于这 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 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 2 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 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 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答案】D 【解析】已知 L 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 内的改变数量,第 1 年末甲种群的 L 值约为 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而
14、乙种群的 L 值等于 1.5,说 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 正确;第 2 年末甲种群的 L 值小于乙种 群,但第 2 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 正确;只要是 L 值大于 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 析图示可知:第 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 正确;这 4 年中,甲种群的 L 值均为 1.5,说明甲种 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 错误。 13 (2017新课标卷T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
15、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解析】 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 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 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 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 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 错误 14 (2017新课标卷T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 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 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16、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 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 K/2,丁超过 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 数量降低到 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 D。 15 (2017海南卷T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 了恢复。 数年后, 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 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
17、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答案】D 【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 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 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 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 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 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 正确。 16 (2017海南卷T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 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
18、(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 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答案】D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 A 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ABC 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 A 之间不存在互相抑 制的关系,D 错误。 17 (2017江苏卷T5)某小组开展
19、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 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 “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B 【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 错误;由于培养液中 营养物质有限,转速 150r/min 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 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法,C 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错误。 18 (2017北京卷
20、T3)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 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 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可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则一些其
21、他生物的生长也会受酸雨的影响,故酸雨能影响森林生 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C 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不能说明群落中其他树种都受酸雨的影 响,D 不符合题意。 19 (2017江苏卷T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 合理;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
22、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 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 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 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不合理。 20 (2017江苏卷T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D 【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朱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 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23、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 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 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 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 正确。 21(2016全国卷IIT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
24、,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2(2016浙江卷T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 生殖后期) ,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教师版含解析 2010 2019 年高 生物 分类 训练 专题 13 种群 群落 教师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