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学生版不含答案)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学生版不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学生版不含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20192019)生物)生物 专题专题 09 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 (2019天津卷T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 P 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 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 DD、Dd D与浅色岩 Q 区相比,浅色岩 P 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2 (2019江苏卷T4)下列关于
2、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 DNA 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3 (2019江苏卷T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 链第 6 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 GAG 变为 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改变了 DNA 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 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 (2018全
3、国卷T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 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5 (2018天津卷T2)芦笋是雌
4、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 XY,雌株为 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 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6 (2018江苏卷T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7 (2018浙江卷T14)下列关于自然
5、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8 (2018海南卷T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 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重复 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倒位 9 (2018海南卷T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
6、、aD、ad。这对 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 和 ad BAaDd 和 aD CAaDd 和 AD DAadd 和 AD 10 (2018海南卷T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11 (2018海南卷T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
7、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12 (2017江苏卷T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13 (2016天津卷T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
8、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14(2016北京卷T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 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 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15 (2016江苏卷T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 基因pe
9、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 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6.(2015新课标卷T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17.(2015安徽卷T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 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 频率为
10、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 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18.(2014上海卷T10)图 2 为果蝇 X 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 X 染色体的 叙述错误的是 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 X 和 Y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 与 w 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19.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
11、结果。该幼苗发育 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 20 (2014上海卷T16)图 4 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 21.(2014浙江卷T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 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
12、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2.(2014四川卷T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 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23.(2014江苏卷T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
13、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24.(2014北京卷T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 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 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 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
14、中发挥了作用 25.(2014江苏卷T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26.(2014广东卷T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 1)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 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
15、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27.(2014上海卷T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长翅果蝇和 400 只残翅果蝇 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v 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20% B40% C60% D80% 28.(2014海南卷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 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
16、1 29.(2013福建卷T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 号和一条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 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 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 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30.(2013四川卷T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 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
17、若干 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31.(2013安徽卷T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人类的 47,XYY 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线粒体 DNA 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
18、人类的 21 三体综合征个体 A B. C D 32.(2013海南卷T2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 B2是由其等位基因 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 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 B1和 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 B1和 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基因 B1和 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33.(2013上海卷T14)若不考虑基因突变,遗传信息一定相同的是 A来自同一只红眼雄果蝇的精子 B来自同一株紫花豌豆的花粉 C来自同一株落地生根的不定芽 D来自同一个玉米果穗的籽粒 34.(
19、2013上海卷T17)编码酶 X 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 Y。表 l 显示了与酶 X 相 比,酶 Y 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不正确的是 A状况中氨基酸序列一定是发生了变化 B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 50% C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的突变不会导致 tRNA 的种类增加 35.(2013全国卷大纲版T5)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20、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36.(2013上海卷T25)研究者从冰川土样中分离获得了具有较高脂肪酶活性的青霉菌菌株,为了在此基础 上获得脂肪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可行的做法是 A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菌株,再进行筛选 B将青霉菌菌株与能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混合培养,再进行筛选 C将能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的基因导入青霉菌菌株,再进行筛选 D设置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梯度,对青霉菌菌株分别培养,再进行筛选 37.(2013江苏卷T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高产、感病; 低产、抗病; 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
21、要培育 3 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 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 a 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 b C.a、b 和 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 c 38.(2013北京卷T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只有 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 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
22、共同(协同)进化 39.(2013天津卷T4)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 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 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0. (2013山东卷T6) 用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 随机交配、 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 Aa 基因型频率绘
23、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的 F3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 B曲线的 F2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 C曲线的 Fn 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 n+1 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41.(2013海南卷T15) 果蝇长翅 (V) 和(v) 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 20 000 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 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 基因频率降低了 50% B.V 基因频率增加了 50%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学生版不含答案 2010 2019 年高 生物 分类 训练 专题 09 变异 育种 进化 学生 版不含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