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7 07 诗歌赏析(解析版)诗歌赏析(解析版)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唐岑参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碛:沙漠。天:形容极西的地方。 镇西:安西大都护府。 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 情”的体现。 【答案】 示例 (1) : 碛中作 : 这是一首边
2、塞诗。 “欲到天”写出边塞离家之远, “辞家见月两回圆” 表明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殷切。但诗人不作“常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远离亲人、 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无边无涯的荒凉大漠中,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 大,表达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示例(2) :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诗中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 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但诗人不作儿女情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 上天山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裴子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勃发 的诗情。可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
3、力。 考生要抓住题干中“超越常情”这一提示来分析诗中超越“常情”的表现。 先理解“常 情”就是一般同题材的诗中常见的情感, 而超越“常情”是说该诗的抒发的情感有别于同题 材的诗的感情。 (1) 碛中作是一首边塞诗。 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 诗人扬鞭跃马, 从长安出发, 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 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次句,描写一轮团圆的明月当 空朗照的景象,这触动诗人对故乡、亲人殷切的思念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并不关心今宵 宿在何处,而是想象碛中之景,秒描写明月照耀下,
4、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虽 然苍凉,但诗人的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在远离亲人、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 艰苦的戎马生涯,荒凉的边疆地域,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显示诗 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2)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 前两句,“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 别的情意。三、四句,“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写诗人虽喝醉了酒,但他不作儿女情 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是一改送别诗 的离愁别绪,而是想象友人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
5、宁波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甲) 子夜昊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 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7 (甲) 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捣衣声等。 18 (甲) (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 17 月 秋风(风) 18同:都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异
6、: 【甲】还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乙】则还有一种游子客居他乡的羁旅之苦。 【分析】 17本题考查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 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长安一片月”“月光”都描写了月;“秋风吹不尽”“趁着风飘荡”都描写了秋风。 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相同点: 【甲】诗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 胡虏,良人罢远征?”意为: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 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表达了一种戍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乙】诗借秋
7、夜的 月光、桂香、砧声、雁鸣等意象写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全曲通过色、香、声、感,将“秋 夜”与“客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一体,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甲】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 去远征。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乙】诗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 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描绘了秋夜月 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雁鸣可 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游子内心的愁苦。 【浙江省台州市【浙
8、江省台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15甲诗和乙词的作者都寻人不遇,但心境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甲) 晚出寻人不遇 唐代白居易 篮舆 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乙) 渔家傲 访华雪严不遇 元许有壬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青山笑我云回首。 (注释)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答案】 诗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等词可以读出作者晚出乘凉寻友不遇时, 依然悠闲 自得的心境; 乙词从“寒林”“山骨
9、瘦”“乱鸦”等词可以读出作者访友不遇, 饮酒弹琴赋 诗的愿望落空时惆怅失落的心境。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情感分析。古诗情感可从意象、意境、明示和诗句内容来进行分析。 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 “轻衣稳马槐阴下”诗人在槐树树 荫下让马慢下来,“自要闲行一两坊”自是要慢行一两坊的路程。从“无妨、轻衣稳马、闲 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依然悠闲自得;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 山谷瘦、波纹皱、乱鸦啼”这些意象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凄冷,“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 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 “惆怅”一次更是直接点明诗人的心情, 由此可以看 出诗人寻华雪
10、严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内心惆怅失落。 【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任务: (1)将(板块一) (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参照其他板块,为(板块一)拟写一个主题词。 (3)阅读(板块三)中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 择恰当的一首默写在整理单上,使两首诗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备选诗歌) (甲)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 (乙)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首句:回乐烽前沙似雪) 战争类古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_ 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
11、弦翻塞外声,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点评:写军营生活,展现了豪气满怀的将军形象。 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点评:诗人被俘之后,视死如归,诚如孟子所言“二者不可得兼,_”。 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 点评:诗人追述征战生活,心系收复中原大业,有“三军可夺帅也,_”的豪情。 (板块二)家书难达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点评:战事频频,亲人离散,生死不明,忧虑无限。 _,_。 (岑参逢入京使 ) 点评:诗人赴边途中,偶遇返京使者,托其传口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安慰。 (板块三)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唐)高适 胡人吹笛戍
12、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 借问落梅 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注释)根据(唐人行第录)记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 ,表达离情。 选(_)默写: (首句) ,_。_,_。 组合理由:_ 【答案】 【板块一】 军人豪情 沙场秋点兵 人生自古谁无死 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 楼船夜雪瓜洲渡 匹夫不可夺志也 【板块二】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板块三】(甲)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示例:板块三主题词为 “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中诗人身处玉门
13、关外的边塞,在清幽的月夜登上城 楼,听到有人吹奏梅花落 ,引发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军人身处烽火台前, 在凄凉的月夜中,听到幽怨的芦笛声,陡然生出思乡情绪。两首诗内容情感都相似,所以将 它们组成板块三。 【详解】 板块一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词的能力,参照其他板块,拟写主题词。板块一所选的诗句都是 反映征战生活,军人情怀,所以拟写的主题词为:“军人豪情”或“军旅情怀”。 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本题中的“沙场、瓜洲、渡、匹夫、相逢” 等字词容 易写错。 板块三 本题中的“芦管、瓜洲、望、乡、折柳、故园” 等字词容易写错。 理由示例:板 块三主题词为“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通
14、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 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 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 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 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 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两首诗内容情感都相似,可以 将它们组成板块三。 【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 2020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年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阅读古诗阅读(6(6 分分) ) 月下演东坡语 (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 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15、 注释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 都是大自然的主人。筇(qi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 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 颇有新意: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 有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真”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 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
16、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本诗以“秋”入诗,却并无半点萧瑟之意,反而有喜乐之情自然流 溢于文字之间。首句即点明秋的特点“景物新”,开篇就是惊人之语,也表明了作者对于秋 的态度。新为新奇、新鲜、清新之意。正是因为秋天的“景物新”,作者才会以年迈老叟之 身呈现出天真儿童之态。拖着竹杖,放任自己四处游玩,从中可见作者对于秋景的喜爱与率 真洒脱的个性。三四句是作者的议论,是作者从游览秋景中得到的感悟:万里江山,无边风 月,哪有什么“常主”呢?只是内心闲适,就可以成为这无边秋色的主人了。内心闲适,自 然不为世俗所累,心境开阔,自然能从众人认为
17、萧瑟无比的秋景中翻出新意来。心与景悠然 合一,达到物我合一,甚至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20202020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 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
18、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 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20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 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1乙诗后两句: 【答案】【答案】 20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 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1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 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解
19、析】【解析】 20乙诗前两句意为: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 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点明了送别的时节:秋天,送别的地点:江边。“青枫飒飒雨 凄凄” 一句以青枫和凄雨为离别渲染了迷蒙凄凉的气氛, 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 别之情。“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 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 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21乙诗后两句意为“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 江以西。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从正面
20、表白心情。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 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 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 正可与白云作伴之 意,“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 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 间饱含激励之情。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 2020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古诗阅读(5 分) 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小题。 【甲】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
21、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8. 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望 【乙】_望 19. 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 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答案】 18. 【甲】晚 【乙】晓 19. 【示例一】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 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 【示例二】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 回,流露出故园之思。 【示例三】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
22、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 的思念之情。 【示例四】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 的怀念之情。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要根据诗文内容确定。从“日没西”“归鸦”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写 太阳下山的晚上, 乌鸦归巢的情景, 可得甲文是晚上所见所感, 可得第一空答案: 晚望; “万 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说明这是清晨醒来,看到万点寒鸦向西飞去,月亮低落 下去,“欲追残梦惊回处”,也说明是梦中醒来,想追忆梦中情景,可以看出是东方破晓时 所见所感,可得第二空答案:晓望。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23、,要结合诗文中写景的句子分析。 甲诗“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诗人自己孤孤单单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望着 夕阳西沉,一种落寞伤感,一种孤独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时,诗人又望见正归巢的“归 鸦”“翼难齐”,风大风急乌鸦难归巢,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有家难回,写 出了对故园的思念。“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揣想 故园的小阁疏篱外面,乌鸦在乌桕梢头怕是早已栖息了,于是更增添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乙诗“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西去的“万点寒鸦”给人孤寂寒冷的感觉,看 到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 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而诗人望见渐渐落
24、下去的残 缺的斜月,又一次触景生情,想到了人就如这残缺的月亮难以团聚,流露出对故园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诗人多想回到已被惊醒的梦中,重温在 故园菊花前饮酒吃蟹的温馨啊,更流露出了对故园思念却难归的伤感。 【20202020 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阅读(4 4 分)分) 辋口 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 ,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3. 这是一组赠
25、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 14.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 要分析。 【答案】 13. 苍苍秋雨晦 14. 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 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 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应该认真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找到二者之间的 联系,确定答案。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积雨”可见雨势厚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7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 07 古诗词 鉴赏 解析 三年 2019 2021 中考 语文 汇编 浙江 专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