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非文学作品文本阅读(原卷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05非文学作品文本阅读(原卷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非文学作品文本阅读(原卷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5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5 05 非文学作品阅读(原卷版)非文学作品阅读(原卷版)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 2021 年 5 月 15 日上午 7 点 18 分,我国 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 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 号”首辆火星车, 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 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 年 7 月 23 日发射升空,历经 200 多天的飞行, 于 2021 年 2 月 10 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
2、时间里,又经过 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 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 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 ,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 年 7 月 23 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 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 难度却极大。 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 每隔 780 天左右才会合一次
3、, 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 不仅如此, 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 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 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 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 “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 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 步。 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 “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 怖9分钟”。 在这短暂的时间内, “
4、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 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 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 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 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 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 信号微弱、 通信延时等原因, 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 完全靠“天 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 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
5、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 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 三闻生活周刊 ) 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
6、 14“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 9 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15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 助完成任务。 设想 任务 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 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 名称有什么特点? (1)拟 写问题 答案 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 (2)概 括意义 要点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同样是看手机,你 sh 了吗?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 5G 富媒体实验室 4 月 23
7、 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 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 问卷 6660 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 活动占据。截至 2021 年 2 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8. 73 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 间”第一利器。 被短视频“霸屏”的你, 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分析了这 6660 份调查数据, 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 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近七成受访
8、 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 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 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 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 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 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 1 小时。3060 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 时长在 12 个小时的比例较高。 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 游戏等活动占据, 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 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 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
9、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 读书提供了新入口”。 受访者中,超八成是“地铁读书人”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 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 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 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 年 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显示, 2020 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9.1 本, 人均有声书阅读量 6.3 本。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6.2 本,比 2019 年减少 2.6 本。2020 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 人每月平均花费 100 元及以上, 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 充分利用碎片化
10、时 间,书成了通勤 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 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 上阅读, 且集中在 2049 岁年龄段。 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 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 在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 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 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 对多数人来说, 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 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 13 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 少 4 本书。20 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 13 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 8
11、3%。 “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人的阅读选择 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小说、文 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 辅、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 长, 且集中度更高。 经历了疫情的洗礼, 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思客调查显示,2029 岁的年轻人,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 20 岁以下的受访者中, 文学艺术类、 娱乐休闲类、 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 90.95 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
12、京东大数据显示, 红星照耀中国 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 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 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无论是 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 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 (摘自新华网 ,2021 年 4 月 23 日,略有删改) 注释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 众等。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8下面结论与上文信息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是由疫情导致的。 B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完全被短视频占据。 C通勤者用完整的时间来读的都是电子书
13、。 D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和兴趣。 9“同样是看手机,你 sh 了吗?”题目中藏着奧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0 有同学认为, 上文只呈现客观事实, 没有体现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结合上文,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11 联系上文和下面资料, 结合你阅读教材中某一部名著的真实体验, 写出你对“硬核书籍” 的理解。 资料 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 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 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 (摘自2019 年十大流行语 , 咬文嚼字2020 年第
14、1 期)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5 月 15日, 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学校启动了“航天科技进入生活” 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 2020年 7月 23 日发射升空,2021年 2月 10 日到达火星轨 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将于 2021年 5月6 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 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 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 这在人类火 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高,但
15、是起点高、挑战大。若成功将推动中国 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 3 个在火星着陆、第 2 个在火星巡视的国 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 着陆巡视器 (进入舱和火星车) 组成, 总质量约 5 吨 (含 燃料) 。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 年第 4 期) (材料二) 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 5 月 15日凌晨 1 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 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 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 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
16、的降落过程历时约 9分钟, 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 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 9 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 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 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 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 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 90%左右。” 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拋大底、拋伞拋背平 几个步骤。 “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 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
17、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王 闯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 量化的防热材料。” 当速度降至 100 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 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 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 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孙泽洲(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表示,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 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 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节选自人民
18、日报2021 年 5月 16 日第 2版,记者:冯华) (材料三) 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増强烧蚀防热材料。 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根据承受的气动载荷分布 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 在保证探测器拐角部位能够耐受更严苛的气动载荷的情况下, 让整个 结构的材料更加轻质化。同时,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 中,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 年 5月 17 日第 2版,记者:陈瑜) 资讯发布 11 为了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天问一号”的相关资讯, 项目组准备将上面三则材料整合成一
19、篇推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总标题已拟定为“火星你好, 天问来访”请你再给这三则 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字数相同。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小标题_ 小标题_ 小标题_ 信息辨识 12为了正确宣传科技知识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上述材料信息最符合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 5吨(含 燃料) 。 B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同时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 125 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 气。 C因为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所以超音速降落伞是降落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 个环节。 D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
20、性,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 中结构的可靠性。 应用推测 13科技改变生活。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两个场景可能会利用这次火星探测的相关技术,为 了向同学说明推测的合理性,请结合上述材料阐明理由。 【浙江省丽水市【浙江省丽水市 2021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活动三:访江南秘境,引文明之思 市里将组织评选本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任务, 瓯江上游,片残存的江南田园 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因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在浙西 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松阴溪畔 隐藏着罕见
21、的古村落群 作为瓯江上游最长的支流,松阴溪还有小支流 30 余条,两岸阡陌连连、稻浪滚滚、茶 桑翠翠,数以百计的古村就隐藏在那大大小小的河谷中。当浙江众多地方早已充满喧嚣时, 这里似乎还保持着农耕社会的慢生活节奏。 如果是首次去山下阳村,你一定会迷失方向:它的道路没有一个十字路口,只有数不清 的“丁”字路,据说这样意味着“人丁兴旺”;进村之后,一条巷弄就有一个转折,往往连 着一座老宅的后门,走过几个转角,又见一条通道。登上后山,可以发现整个村庄是遵循阴 阳五行布局的。村南的月池旁边还有一座别致的地坛,周围则有三座宽敞的大房子,门楣匾 额上分别刻着“祥纳启明”“瑞映长庚”和“南极照临”,正好对应
22、东、西、南三个方位的 星辰。 一个看似普通的村落, 有“四方神兽”拱卫, 暗藏阴阳五行, 又有内外星象遥相呼应, 让人赞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三座大屋是村中张氏的宗祠,祠堂正殿在前,月池居中,香火 堂和小宗祠殿在后,村子夹承风水、呼应天地,意在祈来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松阳的古村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山下阳村张民来自福建泉州,内孟村孟氏是孟子 后松相有百余个村落保留着古代族谱,详细记载了宗族的起源、迁徒、发展脉络。中国 历史上几次重要移民活动中, 浙西南均是一处重要的避难所, 这些多元化的古村落也多由移 民繁行而成,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只是,他们费尽心思设计出来的家园,给后人留下了太多 谜团。 好
23、溪流城乡村中诞生了一座座“广厦” 松岩村 四周被数重青山环艳,村前则是好溪的弧形身躯,这样一个山水交汇地带,数 幢大小不一的三合院、四合院组成了一个“藏风纳水”的古村落。 在所有房屋中,最大一幢有 120 个房间,被主人叫做“百廿间”,是这个村庄的主体建 筑,最多的时候同时居住着 300 多口人。“百廿间”是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 建 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 年) ,宽 53.8 来,长 69 米,建筑面积 3700 方水, 是日前水市启梦教体古建筑之一。 的确,“百廿间”的空间太大了。谁又能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山村,竟藏着这种堪与贵 族宅邸相媲美的大宅! 一眼看去, “百廿间”的
24、格局很像微缩版的宫殿: 门楼、 前厅、 中厅、 后堂组成一条中轴线,“三斤一堂”的格局十分紧密。 乐在好溪流域行走,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个朴实先华的古村落中,常常隐藏着面积、 体积庞大的天宅。资料显示,道门游击府、九进厅、卢氏尚书府面积均在 20004000 平方 米。 浙西南秘境会慢慢走向消亡吗? 浙东北、浙东南、渐西北、浙中已经快速步入工业文明,大量的古村落在机器轰鸣中倒 下。田国牧歌式的农业文明,是古村落继续存在的土壤。而随着农耕社会的逝去,松阳吴弄 村的耕读家族不可挽回地败落了, 大多数吴弄人迁出了世代居住的老屋、 村庄开始变成高敞 的躯壳,发生过的往事已无人知晓,让我们不停地慨叹它过
25、往的风流。 瓯江上游、这块江南最后的秘境,未来是否会重蹈苏杭的覆辙?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 年第 4 期,作者鲁晓敏,有删改) 注释因修水库,2017 年开始政府斥巨资将“百廿间”整体搬迁,松岩村已不复存在。 5根据材料,推荐一个文化遗产项目参选。项目可以是古村落,也可以是古建筑。请结合 文本内容写推荐理由。 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推荐书 项目名称: 推荐理由: 6推荐项目确定后,学校将组织实地考察。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暑假 采访地点 (1) (与推 荐项目一致) 参加人员 第 1 小分队 采访方式 现场走访 采访目的 (2) 采访对象 A村中老人 B。 村里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5 非文学作品文本阅读原卷版 -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 05 文学作品 文本 阅读 原卷版 三年 2019 2021 中考 语文 汇编 浙江 专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