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 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 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 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 “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 远无法契
2、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 ,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 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 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 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 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 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 “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 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 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
3、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 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 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 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 “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 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 ”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 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 远无法杜绝, 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 “文如其人” 的传统, 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
4、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 ,有删改) 材料二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 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 ,也有“忧国忧民” 。 “边塞况味” ,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 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 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 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
5、添几分忧思,而更 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 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 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 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 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 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 既有曹植 “捐 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更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 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 ,陆
6、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 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 ,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 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 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 吏”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的年轻人,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 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7、。它深隐于华夏灵魂 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不 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 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材料三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 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 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 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 “自我”走向“人类喉舌”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
8、口水化写作, 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 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 上“人类喉舌”。 “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 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 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 “事”中有“情”, 有“生命意志”, 有“欲”。 “事 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 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 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合乎自然” ,即合乎“人性的本然” ,
9、“邻于理想” , 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 。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 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 , “邻于理想”就要 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 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 品的统一。 B.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 的事的关注。 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 可以全面论证
10、材料一中的观点。 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 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 解析 B 项,曲解文意,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 垃圾派、 口水化写作, 以及梨花体乌青体 等”。C 项,“全面论证”错,只能从正面论证。D 项,“理想”的含义与材料 二中的“君子”品格是不相同的。“理想”,即“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 会”;“君子”品格,意为“高尚品格”、“磊磊落落”的高尚人格。二者的含 义范围是不同的。 答案 A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1、 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 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 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 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 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解析 B 项,逻辑有误。据原文“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 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可见, “言非心声” 的现象并非只
12、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就可以解决的。 “只要就”过 于绝对。 答案 B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 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 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 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C.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 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 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 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 解析 B 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忧国忧民”只是
13、杜甫的突出特征,不 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C 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 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赞美李广的英雄气概。D 项,文意倒置, 根据文意,应是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 扬的自信。 答案 A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 以张载名言开篇,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采用总 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 两个方面并列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最后一段总结照应。论证中综合 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引证法等等。(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
14、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 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欲醇诗品,先正人品。继承“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优良传统,不 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成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能真正提 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继承诗歌书写家国情怀的主题传统,有家国荣誉, 忧国忧民,坚持文化自信,点亮时代精神,辉映未来。诗人要从“自我”走向 “人类喉舌” ,创作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关注的不仅仅 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 事了。 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 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与子恺是吃酒谈天的 朋友,常在一块儿聚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 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 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 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 山林搬到城
16、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但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 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 刻都在片刻完成, 我们传看, 心中各自欢喜, 也不多加评语, 在文艺中领取乐趣。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都有一股清气,即使日常生活也 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 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欣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 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也还 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 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
17、月” ,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 当时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人弘一法师。 他是 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 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 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 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他的性情向来 深挚, 待人无论尊卑大小, 一律蔼然可亲, 也偶露侠义风味。 弘一法师近来圆寂, 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 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是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
18、 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 家, 他的胸襟、 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 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 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 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 的,或者说,是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 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 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 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 月上柳梢头 ,到如今脑 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
19、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 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 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 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 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 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 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 ,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 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尽管他用笔疾如飘风,但笔笔稳重沉着,像 箭头钉入坚石似
20、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 法上所下的功夫。 (有删改) 文本二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 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 似嚼蜡, 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才衍变成诗的。 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 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上有诗意的浮华的 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 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 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
21、 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想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语言、节奏等 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的,是他们在写 作时常常在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 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注】 朱光潜(18971986),现当代著名美学家.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为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 中的真正乐趣。 B.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
22、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 厚的艺术功底。 C.这篇散文通过介绍丰子恺的人品进而让人了解其画品, 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 展宣传的需要。 D.这篇散文通过对丰子恺的神态、行为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相统一 的画家形象。 解析 C 项,“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理解错误,本文虽是为丰 子恺的画展所作,但作者与丰子恺相交多年,了解丰子恺且敬重其为人,文中作 者对丰子恺的赞美皆是发自真心,并非仅为满足画展宣传的需要。 答案 C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佩弦即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 画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也充满了诗
23、意。 B.黄山谷即黄庭坚,“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 朱光潜借此赞美丰子恺的品格。 C.“月上柳梢头”是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中的句子,描绘的是八月十五中秋 节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 D.文本一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然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 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度。 解析 B 项,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的意思是人的胸怀洒脱就如同雨过天晴的 明净景象,形容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C 项,“八月十五中秋节”错,“元 夕”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D 项,历史上的“竹林七贤”放荡不羁,且魏晋风 度表现为率直任诞、清俊通脱,而文本一中所写诸人的表现并非如
24、此,他们更多 的是有一股清气,其中丰子恺更是“清”中有“和” 。 答案 A 8.贾平凹对当今的散文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其心目中好 散文的特点。(4 分) 解析 文本二中,贾平凹从“情感”和“趣味”两个方面,阐述了他心目中好散 文的特点。首先,开篇就提到“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 意”,后又说不能“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说明好散文要有感 而发且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接着,贾平凹又谈到“趣味”,他认为散文要想写 得有趣味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 ,还要“会说闲话” ,这些闲 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25、答案 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要有趣味。要 关注散文的形式、语言、节奏等,可用闲笔。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 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文本二的观点为基础,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进行评论,即从 “情感” “趣味” “语言”等方面分析文本一的写作特色。从情感上看,文本一中 丰子恺先生人品与画品相统一的画家形象之所以真实动人, 源于作者在与他长期 交往过程中的观察感受,如此写就的散文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从趣味上看,文本 一所叙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趣味;从语言上看,文本一的叙事语言 平易朴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统编 必修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检测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