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 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 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 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 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
2、否定的,也是不可忽 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 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 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 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 趋向。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接受 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 然而也很可能带来 视野的局限, 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性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 适的。 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 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
3、,是其 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材料二 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 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 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 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 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 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 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 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 ,即 来自
4、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卞之琳就说雨巷 “读起来 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 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 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 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 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 字琢句与南宋姜、 吴雅词等; 古今诗体之间, 像胡适之体的浅
5、白与元白体的浅俗, 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 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 边塞诗的激昂豪迈、 地域特色鲜明, 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 异域风光独特等; 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 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 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 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 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
6、展演变的整体观,厘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 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 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 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 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 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 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 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材料三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 “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
7、五四”作家的 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尹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 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 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 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 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 学则是情感的自燃、 青春的激情和幻想、 青春的骚动和焦虑、 青春的忧郁和苦闷、 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
8、 “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 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 梁启超的“新文体”可 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 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 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 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 关系。 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 象的姑娘, 是“年轻的祖国”, “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 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 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
9、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 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 新青年 新潮流 少年中国 猛进 创造 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 “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 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 成的。 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 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 的。 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 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 联系。 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 问
10、题。 解析 A 项, 由原文“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 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可知, 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融合在 一起就形成了新诗。 B 项, “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分析错误, 原文“在 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C 项,“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 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分析错误,原文“这背 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指的是时代命运, 而不是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 动。 答案 D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能够扩宽古诗研究者的视野, 完善知
11、识结构, 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解析 A 项,“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分析错误,原文说“形成关于 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 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 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 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 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答案 B 3.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2、 )(3 分)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 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 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 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 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解析 A 项, 材料二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 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 答案 A 4.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
13、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这种说法是否合 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案 合理。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 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新文学作家主 体是青年,他们的出现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使“五四”文学的审美形成一种 青春心态的审美。 5.中国新诗有其独特的风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种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6 分) 答案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受西 方诗歌理论的影响,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也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4、,1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9 题。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 【注】 1920 年,刘半农离开风雨飘摇的祖国前往
15、欧洲学习,该诗就写于在外留 学期间。 6.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选取一户普通农家作为对象, 描写了农家从傍晚时分到夜幕降临时的日常 生活场景。 B.男主人带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一会儿到栏边看牛,一会儿问新酿的酒,显示出 了他的勤劳。 C.诗歌第四节写景,通过青山、松树、半轮月亮写出了夜的宁静美好,也表示天 色已经晚了。 D.诗歌最后两句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并非都是诗中所写的这种能享受祥和、 安宁生 活的农家。 解析 B 项,“显示出了他的勤劳”错误,这一小节中对男主人回家后一系列动 作的描写表现的是他的悠闲、惬意。 答案 B 7.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6、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全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三个 画面。 B.本诗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而是着重写人物活动、生活场景,将情感蕴藏 其中。 C.诗中暗含着空间的变化,诗人的视线随着人物的活动从厨房转到庭院,再转到 场上。 D.结尾借助儿歌暗示现实,且以“星”和“月”为喻体,与诗境巧妙融合,浑然 天成。 解析 D 项,诗歌结尾两句中“星”“月”是本体,不是喻体。 答案 D 8.本诗擅长细节描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举两例并分析。(4 分)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寻找诗中的“细节描写”。要找的必须是很细致的描写内 容, 如灶内的柴烧起来发出
17、的响声、 火光在女主人的脸上闪动、 男主人回来时“衔 着个十年的烟斗”、孩子们数星星数错数等,而男主人去看牛之类就不算细节描 写。然后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一般可以增加真实性或增强感染力,具 体需要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 答案 “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女主人正在做饭,灶中柴火的响声 这一细节具有生活的真实性, 同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五, 八, 六, 两” , 孩子们数星星时数错了数这一细节, 表现了孩子的纯真, 也使诗歌显得真实自然。 9.诗歌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分析诗人的情感,要先看诗歌内容。诗歌描写的是温馨、美好的农家生活
18、场景,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此时的祖国风雨飘摇,人们的生活也不安定,愈是如 此, 愈表现出诗人对安宁平静的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而这样理想化的生活在现实 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诗中寄寓着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作者此时在国外求学,写 这样的中国乡村景象,无疑是在抒发对祖国、故土的思念。 答案 对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对现实中无法拥有这种生活的 农民的同情;作为在海外求学的学子对祖国、故土深深的思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王守仁 ,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 举乡试,
19、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寻授刑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 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 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 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 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 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 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 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
20、,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 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 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 知中外兵不至,乃悟 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 ,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 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 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 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 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
21、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 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 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 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 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 王守仁传 ,有删节) 【注】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 家。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诇:音 xi ng,刺 探,得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
22、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 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 五经 /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 /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 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解析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 基础,一般考查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上,还要注意 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统编 必修 上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检测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