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劝学 师说 巩固训练(含答案)
《第10课 劝学 师说 巩固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劝学 师说 巩固训练(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0 劝劝 学学 *师师 说说 劝学 时间:45 分钟 满分:7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舟楫 (j ) 参省 (xn) 木直中 绳(zhn) B.砥砺 (l ) 槁暴 (b o) 锲 而不舍(qi ) C.驽 马(n ) 跬 步(ku) 金石可镂 (l u) D.蛟 龙(jio) 骐 骥(q ) 跂 而望(j) 解析 A 项,木直中绳(zh n)。B 项,槁暴(p )。D 项,跂而望(q)。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
2、杯。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C.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性格。 D. 以为轮 “ ”同“煣”,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解析 C 项,“生”同“性”,天性。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C.蚓无爪牙 之利 D.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解析 A 项, “博学”古义指广博地学习, 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 B 项, “寄托” 古义指寄居存身,今义指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C 项,“爪牙”古义指 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是( )(3 分) A.轻骑今朝绝 大漠 绝:与世隔绝的。 B.春风得意马蹄疾 疾:快速,这里指轻快。 C.假 作真时真亦假 假:与“真”相对。 D.犯强 汉者,虽远必诛 强:强盛,强大。 解析 A 项,应为“横穿”。 答案 A 5.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故木受绳则直 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 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 金就砺则利 非能水 也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积善 成德 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 A./ B./ C./ D./ 解析 分别为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 答案 B 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4、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解析 B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 起 于 累 土 ; 千 里 之 行 , 始 于 足 下 ” 。 荀 子 在 劝 学 中 说 “ , ”。 (2)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 成的句子是“ , ,用心躁也”。 (3)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 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
5、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 答案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二、能力素养提升(46 分) (一)课内阅读(19 分) 阅读课文 34 段,完成 812 题。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 利:对有利。 B.无以 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 C.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水:游泳。 D.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一:专一。 解析 A 项,利:使快。 答案 A 9.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须臾:极短
6、的时间;片刻。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 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 为三十须臾。 B.舟楫:舟,船;楫,划船用具。李白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云:“欲济无舟 楫。” C.跬步: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 离。 D.黄泉:在中国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亦是九 狱九泉之一。在课文中指地下的泉水。 解析 B 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的诗。 答案 B 10.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
7、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 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 荀子认为, 对“学”来讲,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 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解析 C 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误,文中没有这种说法和倾向。 答案 C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 分)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 分) 答案 (1)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更劲疾,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鳝
8、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 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2.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 正反对比论证。运用四组对比分别从“积”与“不积”、“舍”与“不 舍”、“用心一”与“用心躁”三个角度展开论证。 (二)课外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7 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 高山之上,而临
9、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 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 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 者 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 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 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 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 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 多,桀纣 盗跖也;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 苇苕:芦苇的穗。句意:兰
10、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 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带它。渐(jin):浸。滫(xi):臭水。服:佩 带。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 下文的“惛惛”。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 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 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 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
11、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 学 答案 A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 族。 B.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 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桀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 解析 B 项,这里应该是“歧路、岔道”。 答案 B 1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 用。 B.第二段文
12、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 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 要有好的环境。 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 明深刻道理。 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 正的学者。 解析 A 项,第一段说明的应该是教育对人的影响。 答案 A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4 分) (2)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4 分) 答案 (1)所以没
13、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 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 (2)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 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 17.最后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本段阐述了学习的根本目的, 提出了劝学的最高要求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 界,即纯而粹之,贯彻始终。 【参考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 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 国、夷族、貉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 化使他们这样的
14、啊。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 在芦苇的花穗上。 风吹来, 苇穗折断, 鸟蛋打破, 小鸟摔死。 它的窝不是不完善, 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 上,因而能俯临七百多尺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 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 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 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 居住时一定要选择好的乡邻,外出交游时一定要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 途而接近正
15、道的方法。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 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 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 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 人不能被双方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 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 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 程,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 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本来就要一心一意 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
16、普通人;好的行为少, 不好的行为多,那就成了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 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三)语言表达(8 分) 18.劝学一文中,句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整散结合。整句散句交错运用,既 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请把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 句子改成整句。(3 分)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 无一例外, 他首先是在乎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 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 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 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
17、,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 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答案 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 海,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 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19.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 找出五处并修改。(5 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 过目后, 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 定当惠存。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解析 “寄奉”是敬辞,通过邮递呈奉,此处可改为“惠赐”;“过目”是指请 别人看, 此处可改为“拜读”; “些许”指量小, 此处可改为“莫
18、大”; “惠存” 是敬辞,可改为“珍藏”;“光临”是敬辞,可改为“前往”。 答案 “寄奉”改为“惠赐”;“过目”改为“拜读”;“些许”改为 “莫大”;“惠存”改为“珍藏”;“光临”改为“前往”。 *师说 时间:45 分钟 满分:7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 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或师焉,或不焉 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 A 项,“受”同“授”,传授。C 项,“不”同“否”。D 项,“属”同 “嘱”。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吾从而 师之
19、其贤不及 孔子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 也 古之学者 必 有师 小学 而大遗 今之众人 师不必 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A. B. C. D. 解析 “从而”古义是两个词, 动词“从”(跟随)和连词“而”。 今义是连词, 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学者”古义指求学的 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 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会天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0课 劝学 师说 巩固训练含答案 10 巩固 训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