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巩固训练(含答案)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巩固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巩固训练(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5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节选节选)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 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 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 北京, 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 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 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 年里,它一面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
2、红, 了一段段高墙,又 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 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 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 路途正越来越大, 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 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 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文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B. C. D. 解析 A 项,处应用句号。 答案 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 B.侵蚀 淡褪 倾圮 散架 C.侵蚀 暗淡 坍圮 散架 D.剥蚀 暗淡
3、倾圮 散落 解析 剥蚀: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淡褪:指颜 色褪去变淡。暗淡:(光线)昏暗,不明亮;(色彩)不鲜明;(前途)不光明,没有希 望。坍圮:崩塌。倾圮:坍毁,倒塌。散落:分散地往下落。散架:完整的东西 散开,比喻散伙或垮台。常用于形容极端疲劳。 答案 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这时候想必是该来了 B.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C.我想必这时候是该来了 D.想必这时候我是该来了 解析 “这时候”承接上文,应置于句首。 答案 B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甘之如怡 自我安慰 哀怨 截瘫
4、B.半途而费 失魂落魄 祭坛 坦荡 C.旁征博引 九坛八庙 安详 车辙 D.撕叫不停 骄阳高悬 倔强 羞涩 解析 A 项,“甘之如怡”应为“甘之如饴”。B 项,“半途而费”应为“半途 而废”。D 项,“撕叫不停”应为“嘶叫不停”。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史铁生的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 读来楚楚动人 ,感慨良多。 B.虽然获得了九连胜,比赛结束后队员们并没有得意忘言 ,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 示,比赛绝非一帆风顺。 C.史铁生认为,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 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D.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
5、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 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 解析 A 项, 楚楚动人: 形容女子姿容娇柔美好, 让人心动。 用于句中对象不当。 B 项,得意忘言:原指言辞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必再多说 了。后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此处不合语境。C 项,“心想事成”应改为“急 于求成”。D 项,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使用正确。 答案 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 一个真正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B.史铁生辞世后,不计其数的读者在短
6、短几天时间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众 多媒体刊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C.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 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 在自己的生活经历、 生存体验之上, 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D.由于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地坛,使作者获得了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 了残疾自伤的阴影。 解析 A 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B 项,中途易辙。D 项,成分赘余,介 词“由于”多余。 答案 C 二、能力素养提升(42 分) (一)课内阅读(16 分) 阅读课文,完成 710 题。 7.下列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地坛是作者栖居的
7、精神家园,作者写了地坛的外观和古今沿革,并突出了地坛 洋溢着生命律动的细小景物。 B.地坛成了作者生命的组成部分,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徜徉其间,观察、聆听、 感受、思考,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进行交流和对话。 C.在作者陷入困境时,母亲默默地去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用她宽容和隐忍的爱 去温暖儿子的世界。 D.母亲是作者的心灵港湾, 母亲执着的“目送”和“寻找”给了作者无限的心灵 慰藉,“想使母亲骄傲”的信念支撑着作者在写作的道路上昂然前行。 解析 A 项, “古今沿革”错误, 原文并没有对地坛的古今沿革进行考索和记叙。 答案 A 8.下列对课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 A.文章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写出了地坛荒芜古旧但生命 依然顽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B.作者笔下的景物,既平静又鲜活,既清纯又灼烈,既明晰又模糊,既苍凉又微 苦。这样写,是与作者的心境密切相关的。 C.文章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采用追忆回想的方式,用生动的心理描写来写 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D.文章结尾地坛的形象与母亲的形象合二为一, 都是厚重、 博大、 宽容、 隐忍的。 解析 “心理描写”错误,课文细致刻画了母亲复杂的心理,是以生动的细节来 完成的。 答案 C 9.文中“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看似平淡、重复,其 实含意丰富。结
9、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4 分) 解析 注意理解句中“近”的含义,不单单是距离的近,更应该指地坛与“我” 内心的“近”。 答案 强调了“我家”与地坛实际距离确实很近; 更加充分地表达了“我家” 与地坛的彼此缘分之深;更加突出了地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地坛就是“我 家”,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10.第 5 段描写了地坛的什么特点?结合第 3 段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地 坛是怎样的?这折射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6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 绝望到碰撞出一条生路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活、 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
10、,给了作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作者感受 到的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苍幽之下的那种醇厚深重、超然博大的历 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味。 答案 第 5 段描写了地坛充满生机活力的特点。 作者眼中的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 折射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 (二)课外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 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 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巩固训练含答案 15 节选 巩固 训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