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巩固训练(含答案)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巩固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巩固训练(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6 赤壁赋赤壁赋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 赤壁赋 时间:45 分钟 满分:75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7 分)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 D.相与枕藉乎舟中 解析 “冯”同“凭”。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解析 A 项,古义为“旷远的样子”;B 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D 项,古 义指“白茫茫的水汽” 。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3 分) A. 我歌 月徘徊 倚歌 而和之 B. 吾尝跂而望 矣 七月既望 C. 日初出大如 车盖 浩浩乎如 冯虚御风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举酒属 客 解析 C 项,均为好像;A 项,分别为唱歌/歌曲的韵律;B 项,分别为往远处看 /农历每月十五;D 项,分别为类、辈/劝请。 答案 C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受任于 败军之际 水为之, 而寒于 水 劳力 者制于 人 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 C.不同,不同 D.相同,不同 解析 介词,表被动;介词,在;介词,比。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
3、项的一项是( )(3 分) A.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C.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D.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解析 A 项,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A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 D 项,属于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 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
4、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 些星的集合叫宿。 解析 C 项,另外二苏是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 答案 C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 人生短暂的感叹:“ , 。” (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 提出了“ , ”的观点。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 的渺小的语句是:“ , 。” 答案 (1)哀吾生之须
5、臾 羡长江之无穷 (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3)寄蜉蝣 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二、能力素养提升(48 分) (一)课内阅读(18 分) 阅读课文,完成 913 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 悲风:悲凉的箫声。 解析 D 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答案 D 10.对文段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
6、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 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 赞美之意。 解析 B 项,“既望”是农历十六。 答案 B 1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 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
7、喻 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 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 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解析 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文中的“客人” 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故而 D 项“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 达”错误。 答案 D 1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8、“何为其然也?”(3 分)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 分) 答案 (1)我(或苏轼)不禁容色改变,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 么这样(悲凉)呢?” (2)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地方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13.文章末段有何作用?(3 分) 答案 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充分的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 (二)课外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
9、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 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 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 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 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戛然长 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
10、羽衣蹁跹, 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 “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 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解析 “今者薄暮”表时间,故此选 A 或 C。“状如”不能断开,选 A。 答案 A 15.下列对文中加
11、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 1082 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 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本文是其中之一。 B.望:农历每月十五。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 所以这样说。 解析 B 项, 前赤壁赋是“既望”(农历十六日)。 答案 B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他悲伤的心情。 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
12、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了作者无限 伤感的心绪。 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 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了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 解析 D 项,“流露出了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误。 答案 D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4 分)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4 分) 答案 (1)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18.结尾八个字“开户视
13、之,不见其处”有什么双关意义?请加以分析。(3 分) 答案 表面上像是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 不知在何处,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 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 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 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 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 “今天傍晚,我 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
14、,到哪里去弄到 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 “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 突然的需要。 ” 就这样, 我们携带着酒和鱼, 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 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 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 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 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 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 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
15、使人害怕,不可 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 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 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 衣裳, 轻快地走来, 走过临皋亭的下面, 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 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 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6、。 (三)语言表达(10 分) 19.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 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 50 字。(4 分) 解析 一要紧扣名句,特别是“白”“横”“江”“接”“天”等词;二要把场 景描绘成一幅画面。 答案 白茫茫的水汽像轻纱一样笼罩在江面上,月光映照着宽阔的江面,水光远 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 20.李商隐的一联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发人们无限的遐 想。 请根据诗意, 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写一段文字展现这联诗的意境。 要求: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120 个字。(6 分) 解析 抓住关键字“秋”“阴”,点明了季节和天气
17、,抓住眼前的景物“荷”而 且是“残荷”,抓住人物的活动“听雨”,展开丰富的想象,构造一幅萧瑟的秋 季阴雨天赏荷听雨的图景,要突出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绪。注意“至少运用 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120 个字”的要求。 答案 (示例)连日阴霾,天上结着一层厚厚的云,如一片巨大的铁幕压人心头, 又如心中浓浓愁思挥之不去。如此,想必寒霜也会下来得晚吧,才留下了这一池 残荷供人欣赏。秋风萧瑟,曾经碧绿满眼的水面只剩下一枝枝枯黄黯然神伤地耷 拉着,不正似寂寞憔悴的我吗?一阵阵秋雨袭来,时而“沙沙” ,时而“吧嗒” , 敲打着人的耳朵,思绪就在这或轻或重的天籁中如水墨弥漫,直至天外。 *登泰山记 时间:45
18、 分钟 满分:75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山麓 (l ) 雕砌 (qi ) 山巅 (din) B.悬崖 (y ) 石磴 (d n) 须臾 (y ) C.戊 申(w ) 岱祠 (c ) 姚鼐 (l i) D.膝 盖(q) 石罅 (xi ) 佝偻 (l u) 解析 A 项,“雕砌”的“砌”读“q ”。C 项,“姚鼐”的“鼐”读“n i”。 D 项,“膝盖”的“膝”读“x”。 答案 B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京师乘 风雪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极天 云一线异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巩固训练含答案 16 泰山 巩固 训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