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 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 叩问如今的人们: 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 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 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 的战斗。 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 即湘江战役后, 转战黔、 滇、 川等地的 5 个月时间。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 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 80 多年的岁月
2、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 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 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 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 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 精致、 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 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 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 , 2019 年 11 月 5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 多年前
3、,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 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 多年后的今 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 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 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 95 年,又何尝不是 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 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 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
4、为中 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 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 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 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 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 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 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 建成小康社
5、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 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 “大渡河” 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 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 ,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 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 长征途中, 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 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 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 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 多年前的长
6、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 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 福不会从天而降, 美梦不会自动成真。 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 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 众力、 融合众智, 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2016 年 12 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 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 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 大约 54%的人是 24 岁以下的年轻
7、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 有 25 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 29 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 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 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 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 传奇史诗。一名 20 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 事, 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 95 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 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 雄的基因,感染与
8、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 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 、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 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 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 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 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 ,2019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长征精神
9、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 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想要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 故事。 解析 A 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 “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 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 关系;C 项,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只是说“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 织”;D 项,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
10、的英雄故事”是今天的年轻人 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 答案 B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艰难的一段时间,为我们展 现了共产党的成长。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 史,真实性会受影响。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 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 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 探寻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 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解析 C 项,逻辑关系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 看待来时的路,往往
11、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而选项却把年轻人重走长征路 的意义安到此处,且换成了“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 ,故 C 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 通过带领学生们 体验“红军长征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 AI 基地举行公 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 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 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 ”广西大学生“重
12、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 学生说。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州委书 记刘坪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 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解析 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B 项,电影红 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 期的时代意义无关。 答案 B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解析 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不仅包括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 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包括论证的结构特点
13、。通读材料二,从以上特点入手分析 即可。 答案 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将“雪 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比喻成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临的挑战, 论述 了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的内容。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 词和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运用对比 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 80 多年前和 80 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 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信 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 最
14、后再次总 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 看法。(6 分) 解析 由题干中的“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这一关键信息可知,在答题 时,既要考虑到材料本身,又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和生活理想相结 合,做到这两点,答案就比较好写了。 答案 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 的艰辛; 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 事, 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生活中,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 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追求,
15、朝 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 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 “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 几分威仪。 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 顽钝不化者有之, 学究大伤脑筋, 每言 “人 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一脸惋叹状。冷不丁, 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鱼儿于清澈见底的 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
16、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 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 “夫子,土匪来 了,土匪来了! ”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 慌了,倒是牧童不怕: “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 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 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 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 “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
17、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 “先生! ”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 学童又换了一轮, 老学究须发皆白, 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 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 力: “他可担当矣。 ”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 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 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 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 秋凉一日, 唐力正教
18、习 三 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 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少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 己可以从后门逃走,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糟一跑,还不叫乱枪打 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 “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 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 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 “长官 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 “呵, 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 唐力瞪圆眼睛, 大步上前拦阻: “贼有
19、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 拥着一个挎驳壳枪的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 想先求求情, 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 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 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 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 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 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
20、呀。 ”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 “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 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 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 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 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 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 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着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
21、惆怅,付于抑 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牧童唐力非常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在私塾外面听课,老学究也发现了这一点。 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 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再去缠一缠”土匪。 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 但是透过他的言行, 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 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唐力接到张猛子的信,很为难,但是他最终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继 续留在祠堂教书。 解析 B 项,“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说法片面,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
22、, 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 息着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已有意收他为徒。 答案 B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 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老学究须发皆白, 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老学究年龄 之大,“蠕动”一词写出了老学究的老迈之态。 C.“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既指祠堂干净整洁,也指私塾先生唐力品德高尚,心 灵明净。 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
23、借 写唐力的肖像描写,衬托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解析 D 项,“肖像描写”错误,这里应该是“心理和神情”描写。 答案 D 8.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解析 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如从唐力在放牛之余 偷听老学究讲课,可以看出他聪明好学;从土匪来了他向老学究报信并“再去缠 一缠”土匪,可以看出他机智勇敢。从唐力做了私塾先生后, “授业之余,勤学 苦练” ,费尽心力保护学生,可以看出他责任心强,勇于担当。从唐力谢绝张猛 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留在祠堂教书,可以看出他忠于职守,甘于平淡。 答案 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
24、成;土匪来了给 老学究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 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忠于职守,甘于平 淡。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 9.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分析两次“土匪”来到桑槐坪的情形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文中第一次是真土匪来洗劫村子,没见值钱的东西,骂骂咧咧走了;第二次是被 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他们对地方毫无骚扰,且待人礼貌。通过鲜明的对 比, 既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 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 也从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 而两次写到“土匪”来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检测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文档标签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统编版地理必修一
- 选择性必修一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学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8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