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教材分析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教材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工具与技术 一、一、单元概述单元概述 当今世界,工具和技术紧密相连,工具往往是技术的物化成果,技术则是工具发明革新的 基础。工具和技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在生活中还积累了不少对工具和技术 的体验和感知,这些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动力。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 5-6 年级的四个学习内容。 6.2.1 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17.3.1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17.3.2 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17.3.3
2、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要达成这些学习目标,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经历本单元所设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 验、感悟工具和技术在解决特定问题时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关联,从 而使学生对“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 程序和产品”以及“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等主要概念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感悟。 本单元一共有 7 课,始终围绕着“工具与技术”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本单元主要有两 个方面的特点。 突出工具与技术的融合, 又有所侧重。本单元大致按照总分总的形式组织和编排学 习内容。第 1 课点明学习主题
3、,第 2-5 课侧重探究几种具体而且广泛使用的工具,第 6、7 课 侧重探究两种对人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同时第 7 课也通过具体的制作活动, 对工具和技 术的关系进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第 2-6 课虽然各有所侧重, 但设计上始终把技术和工具融合 在每一课教学内容之中。 突出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特点。单元中的每一课,基本上按照“发明背景任务与测 试评估与交流社会影响”这样的框架编写, 有助于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形成更全面而深 刻的认识。同时,在每一课中借助测试任务的方式和指标的变更,逐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第 1 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一方面它承担着帮助学生明确本单 元学习的
4、主题是“工具和技术”的任务,要探讨的是“工具和技术的联系” 。另一方面它又可 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本课创设的生活情 境是“取核桃仁” ,学生从不用工具,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 在体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再进行比较、评价,建构对“工具和技术”的个体理解,开启 本单元的学习历程。 第 2-4 课,我们将引导学生分别对斜面、杠杄、轮轴三种“简单机械”开展探究活动。第 2 课“斜面”创设了两个情境,四个任务,让学生在运下来、搬上去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斜 面的作用” 。对学生探究技能的培养,本单元由零基础到逐渐开放,具体体现在工具
5、使用过程 中评价指标的设定,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工具评价,所以教师直接设定了相关的指标,后面 几课逐步放开,让学生根据实践的感受自主设定评价目标, 凸显了高年级探究的自主性和开放 性。 第 3 课“不简单的杠杆”和第 4 课“改变运输的车轮”都是建立在学生实践、比较、分析 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杠杄和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科学概念。纵览第 2、3、4 这三课 我们可以发现,教科书的內容安排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 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工具完成 特定任务,强调学生自主设定指标来评价工具在完成任务时的优缺点;从另一角度看,教科书 的内容设计弱化了对工具背后隐含的简单机械原理的认知, 这样处理避免
6、了跟初中科学的学习 内容重复,降低了难度,增添了探究的趣味性。 第 5 课“灵活巧妙的剪刀”的主线是工具, “剪刀”是组合工具,是斜面和杠杆的组合。 对剪刀结构特点分析,实际就是对前面学过的简单机械的一种回顾、强化。本课的另一条线是 技术,剪刀的发明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其他多种多样的剪刀也是人们在尝试过程中,随着经验 的累积、 认知的深人, 不断改进的结果。 所以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是前面四课的小结, 又开启了后面三课对技术的专门探究。 第 6 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中, “技术”成为组织教科书内容的明线。印刷术是闻 名于世的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学生在模拟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既体验了
7、印刷过程,又感受 了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需要, 印刷的工具也 在不断变化更新,从人工到电气,从油墨到碳粉,印刷工具的改进带来的是印刷的高效。这种 将技术与工具相互融合的教科书内容组织暗线同样需要我们关注。 第 7 课“信息的交流传播” 。印刷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信息的广泛传播。本课以“制 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用不同 工具传播信息的差别, 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工具在完成任务时带来的便利以及技术对完成任务质 效的影响。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提升,提供了教师评估的内容和机会,有 助于教师评估
8、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和认识。 二、二、单元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 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杠杄、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用文字、图式记录,并借助记录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能用多个指标评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工具的便利性,对工具和技术产生研究的兴趣。 与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在探究活动中积极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
9、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明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技术,从而增强人的能力,推 动社会发展。 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 发展。 单元词汇单元词汇 工具:工作时所用的器具。 技术:广义的技术指人类活动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手段的总和。狭义的技术指以现代科学 为基础,为完成研究、生产或服务任务、获得预期成果所设计的执行方法和手段。人类在手工 或机件的操作过程中所累积下来的经验或知识。 简单机械:能够改变力的最基本机械设备,是复杂机械的基础。可分为杠杆类和斜面类, 其中杠杆类包括杠杆、滑轮、齿轮、轮轴等;斜面类包括斜面
10、、螺旋和劈等。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作杠杆。 斜面: 力学上指倾斜的平面。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当物体向上移动时, 斜面较直上省力, 斜面越长,越省力。 轮轴:利用杠杄原理制成的省力机械,由相互固定的轮子和同心轴组成。 滑轮:一种外缘套有绳索或链带,能绕轴心旋转的圆轮,可用来牵引物体或传递动力。其 力学的原理是源自杠杆原理的延伸。 材料清单材料清单 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塑料槽(也可用 PVC 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 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塑料袋、抹布、盒子
11、、木尺、方木块、有格子且标明 起点 A 终点 B 的宽纸带、推车、木板、标志桶 A、标志桶 B、标志桶 C、重物(就地取材,适合 即可,不限)、剪刀、印有圆形和方形的纸片、印有圆形和方形的布片、解剖剪、废旧网线、 活字印刷套材(字模、印刷盘、墨、宣纸、刷子)、格子纸、计时器、尺子、细线、竹棍、萝卜、 独轮车制作指南文字稿、独轮车制作指南视频、播放视频的手机或者其他工具。 三、三、分课时教材分析分课时教材分析 第第 1 1 课课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 (一一) )背景和教学目标背景和教学目标 工具和技术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 互相促进, 是人类长期研究、 改造自然过程的智慧
12、结晶。 如今,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使用的筷子、剪刀、小刀、 电梯、自行车、汽车、手机、计算机等都是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因此,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工具和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从而激发起对 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产生探究的兴趣也就成了本课的重要任务。 本课从让学生举例入手,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进而说一说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 术。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时,就会 感到很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只关注二者中的其一,只觉得一个工具好用,而容 易忽略背后工具的发明需要技
13、术的支撑。 使用同一工具, 新手和熟手之间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 这种技术上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工具的使用效果。因此,教科书设计了“取出核桃仁”这样 一个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取出核桃仁的活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取出核桃仁,二是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这里面 既包含了对工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也包含了对完成任务的经验、操作使用工具的技巧等的积 累和改良。在评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的。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 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在取岀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
14、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 (二二)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第第 2 2 课课 斜面斜面 ( (一一) )背景和教学目标背景和教学目标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 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 学生对斜面并不陌生,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都是学生 熟悉的。 本课重
15、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 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用工具测量用斜面搬运物 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省力的认识。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不管 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搬运,利用斜面比直接搬运都要省力。 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对斜面的应用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科书拓展部分列 举了许多斜面应用的例子,既是巩固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又进一步凸显了“重大的发明和 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这一单元大概念。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
16、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已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 (二二)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用 PVC 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 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
17、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第第 3 3 课课 不简单的杠杆不简单的杠杆 ( (一一) )背景和教学目标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了解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人类对杠杄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悠久的 历史。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产生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今天杠杆 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研究 工具的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并不需要学生去发现杠杆原理, 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特定的任 务, 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评估杠杆的作用效果。所以教科书设计了用木板作杠杆移动大石块的 模拟测试活动。为了保证测试活动的客观性,教科书中选用固定
18、的小石块去撬动大石块。用手 撬动大石块,虽然比用小石块撬操作更简单,但由于学生的力气存在大小差异,对是否用力的 主观判断也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争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会发现用固定的小石块可 以省力地撬动大石块, 也会发现只要改变支点的位置也可能费力但无法撬动。 同时, 改变支点, 还会改变撬动大石块的移动距离。这一发现,是让学生借助自己画出的杠杆装置图,观察总结 得出来的。在集体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期望学生能发现杠杆的不同作用效果,还期望 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完成任务的经验,感悟到“在实践中操作工具时,技术方法的进步能帮助我 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 科学概念目科学概念目标标 利用杠杆可
19、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尊重事实, 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 准确地画出杠杄装置,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 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 (二二)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 A 终点 B 的宽纸带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教材分析 2021 新教 六年级 科学 第三 单元 工具 技术 教材 分析
文档标签
-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教材分析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 能量教材分析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
-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教案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教材分析
-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材分析
-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进化教材分析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进化教材分析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进化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
-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复习
-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