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全册各单元辅助资料)
《2021新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全册各单元辅助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全册各单元辅助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六年六年级科学级科学上册各单元上册各单元备课备课辅助资料辅助资料 第第一一单元单元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1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指物质的形态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例 如 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固态、液态、气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 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 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实质: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 只是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是指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如铁钉生锈、
2、 节日的焰火、 酸碱中和、 木条的燃烧等。 从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 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 了改变。 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现象发生。 但要注意跟物理变 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 、发热(摩擦) 、放出气体(开启汽水瓶盖) 、颜色变 化(氧气变成液氧) 、产生沉淀物(明矾净水)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 化的根本区别。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 一定
3、没有化学变化。 2 2 蜡烛燃烧蜡烛燃烧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石蜡是从石油分馏制得的, 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 石蜡易熔化, 受热熔化为液态,轻微受热易挥发。我们看到的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 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蜡烛充 分燃烧时,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3 3 生锈与防锈生锈与防锈 锈通常指金属(包含合金)表面所产生的氧化物,常见的有铁锈、铜锈、铝锈等。但未必所 有金属的氧化物都称为锈。概言之,常见的金属才会用锈来指示其氧化物。另外,同一种金 属的氧化物可能不止一种,所以同样叫做铁锈,但可以是三氧化二铁、氢
4、氧化铁或其混合物等。 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若只是生锈为金属氧化的话,大部分金属都会 生锈;部分金属如铝氧化后会产生致密氧化物,反过来可保护内层金属。 铁锈是铁氧化物的统称,通常为暗红色。由铁和氧气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情况下会生 2 成不同形式的铁锈。铁锈主要由三氧化二铁的水合物和氢氧化铁组成。足够的时间后,在氧气和 水充足的情况下,铁会完全氧化成锈。锈没有致密的组织,水和氧气会穿透锈,继续使内部的铁 生锈。若要防锈,就需要有可以防止生锈的致密表层。不锈钢的表面是一层不易反应的三氧化二 铬。若使用镁、钛、锌、铝,也会产生类似不易反应的致密氧化物表层。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防
5、锈 处理方式,在要保护的物品上,利用电镀或热浸镀锌的方式镀上一层锌。若在腐蚀性更强的环境 中(例如盐水中) ,会用镉来代替锌。 生锈会造成钢铁制品结构的劣化。 锈的体积比相同质量的铁大, 因此能会挤压相邻未生锈 的部分,从而告成损坏。 例如 1983 年美压国康涅狄格州的 Mianus River Bridge 倒塌事件就是 锈蚀造成的。其中使用的轴承内部生锈,使得吊杆从栓销上滑脱,其中一角没有支撑,造成桥面 倒塌。 4 4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 CO2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 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约占大气总体积的 0.03%)
6、 。 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78.5 ,沸点为56.6 (527 kPa 下) ,密度比 空气密度大(标准状况下) ,能溶于水。 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 时仅有 1.8%分解) , 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 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 其他制法: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白醋混合在一起时, 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二 氧化碳气体。 收集方法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将生成
7、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验满 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 ,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高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等。固态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冷藏奶制 品、肉类、冷冻食品和其他转运中易腐败的食品,在许多工业加工中作为冷冻剂。气态二氧化碳 用于碳化软饮料、水处理工艺的 pH 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等。液态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剂,飞 机、导弹和电子部件的低温试验,提高油井采收率,橡胶磨光以及控制化学反应,也可用作灭火 剂。 5 5 汽水及消暑汽水及消暑原理原理 汽水就是带有气体的饮料,汽水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市场上销售的汽水。
8、大约是 1 体积水 中溶有 1 4.5 体积一氧化碳。当然大部分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为了改善口味,还加入适量 3 白糖、果汁和香精。 二氧化碳在汽水中主要起两个作用(1)二氧化碳溶解于水成为碳酸,使液体产生酸味,碳 酸对人略有刺激,口感好。有些汽水饮料, 如可乐,会在汽水中加入磷酸以增强酸性。 (2)二氧 化碳会使饮料中各种原料风味更协调。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汽水的质量越好。二氧化碳 在水中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压力两个因素。 二氧化碳在低温时溶解度更大,在标准大气压下,20 时,1 升水可以溶解 0.88 升二氧化 碳; 0 时,1 升水可以溶解 1.71 升二氧化碳。此外,二氧化
9、碳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汽水工厂制造汽水时,通过加压的方法来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二氧化碳无毒, 且不能被人体吸收。 饮用时, 在嘴里由于温度高使部分二氧化碳从溶液析出, 产生刺激带走口中热量。所以给饮用者以清凉感。进入胃中后,肚子里的温度比较高,二氧化碳 就会从口腔中排出来。当二氧化碳被排出来的时候。热量也被带了出来。于是人会感觉身凉。 二氧化碳不仅会使人感觉凉爽,而且对胃壁有刺激作用。 在二氧化碳的刺激下, 胃液分泌 加快,从而加快消化。加之果汁果味的适量添加及酸甜味道适当,因此碳酸饮料长盛不衰。喝冰 镇汽水时, 由于汽水的温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从体内排出
10、,能带 走更多的热量,所以降低肠胃的温度更加明显。因此,千万不能大量饮用冰镇汽水,以免对肠胃 产生强烈的冷刺激,引起胃痉挛、腹痛,甚至诱发肠胃炎。此外,过量的汽水会冲淡胃液,降低 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影响食欲,甚至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引起身体不适。 6 6 化学和化学家化学和化学家 “化学”一词,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化学是人 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化学家是专修于物质变化的学问及其应用的研究工作者。化学家研究化学元
11、素、原子、分子 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化学家也研究并测试药物、炸药及其他的东西。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 学, 现在大多数的新药物都是通过化学技术而研制出的。 一个化学家与其他人做事的不同之处是 他们通常都会很小心地检香身边每一种物质的变化。 他们的工作, 大部分是研究怎样可以大量生 产各种药用或者工业用化学品,造福大众。 7 7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12 天, 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中空气体积 减少了 1/5 左右。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 为这全部是氮气。 拉瓦锡又抑加热生 成的么色粉末
12、收集起来。 放在另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强执, 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 器,所得气体跟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4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 1/5。在测定中,装置中剩 余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4/5,该实验从另一方面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或不能支持 燃烧。19 世纪前,人们认为空气中仅有氮气与氧气。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稀有气体。目前,人们 已能精确测定空气成分。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 1 1 变异的类型变异的类型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
13、起的,可传递给下一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 引起的,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是指来自两个亲本的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 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 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重点是数目的变化。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 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
14、,但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是一套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完整的 遗传信息,即常说的一个基因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的个体一般都具有生育能力,但染色体组数 是奇数的个体是高度不孕的,如一倍体和三倍体等。 2 2 遗传、变异及其相互关系遗传、变异及其相互关系 遗传从现象来看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即俗语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的实 质是生物按照亲代的发育途径和方式,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产生和亲代相似的子代。 遗传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不轻易改变从亲代继承的发育途径和方式。因此,亲代的优良性状 很有可能在子代中重现; 而亲代的缺陷和遗传病,同样也可能传递给子代。遗传是一切生物的基 本属性,它使生物界保持
15、相对稳定,使人类可以识别包括自己在内的生物界。 变异从现象上来看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 同胞兄弟姊妹之间, 以及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即俗语说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个体,包括孪生同胞在内, 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遗传可以发生变异, 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正常 健康的父母, 可以生育出智力与体质方面有遗传缺陷的子女, 并把遗传缺陷 (变异) 传递给后代。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 基因、 DNA、 RNA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否有物质基础的问题, 5 在遗传学领域争论了数十年之久。现代生物学认为遗传
16、和可遗传的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这种遗传物质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水平上是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是基因,它们的化学构成是 DNA,基 因就是 DNA 链上的一个特定的片段。在极少数没有 DNA 的原核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等)中,核 糖核酸(RNA)是溃传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具有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还有多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就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但是,细胞质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功能。人类亲代和子代之 间的物质联系是精子与卵子,而精子与卵子中具有遗传功能的物质是染色体,受精卵根据染色体 中 DNA 包含的遗传信息,发育成和亲代相似的子代
17、。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化石的奥秘化石的奥秘 1 1 化石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 遗物或遗迹。 通常是生物有机体中不易腐烂的坚硬部分, 被封闭保存在沉积物里。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 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裹它们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 (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 来。 大部分化石都是动植物的坚硬或不易腐烂的部分保存而成的。 贝壳、骨骼、树干和牙齿都比 较容易保存为化石,因此贝类和脊椎动物拥有较好的化石记录。 在极少数情况下,不仅动植物的坚硬部分可以保
18、存为化石,容易腐烂的动物软组织同样可以 通过印痕的形式保存下来,堪称地质奇迹。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其中最著 名同时也最古老的奇迹便是加拿大不列斯量伦比形省的布尔吉斯页岩。这是种形成干 5.05 亿年前的黑色、细腻的寒武纪页岩,其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许多都是世界仅有的种类。通 过这些化石,我们可以窥见非常早期的生命世界图景以及通常情况下难以保存下来的动物种类。 遗迹化石包括足迹(比如恐龙寻找食物时经过松软沉积物留下的脚印) 、潜穴(动物逃脱天敌 追捕或产卵时留下的洞穴) 等。 大部分情况下遗迹化石不会和造迹生物的遗体化石起保存下来。 尽管我们可以推测溃迹所表现出的行为,但经常
19、无法确定到底是哪种动物留下的。 2 2 化石的重建化石的重建 要想揭开远古动物的真面目,首要之事是将其化石碎片尽可能准确地重建完整。这项任务相 当繁琐,尤其是对有大量细小骨骼的脊椎动物的化石而言。在这个过程中,两种不同却互补的方 法可以用于化石的重建,直至推测化石物种的生活习性。一种方法是将已灭绝动物的牙齿、四肢 6 和其他结构与现生物种中的类似结构进行类比。其基本原理是认为相似的结构可能对应着相似的 功能,因此用于类比的物种无须有亲缘关系。 这种寻找类似物的方法一直备受古生物学家青睐, 但显然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很多化石物 种无法找到可用于类比的现生物种,有些类比也经不起仔细推敲。于是第二种方
20、法应运而生 直接分析化石物种的身体构造。如果一个化石物种的身体由一种独特的方式构建而成,那么它的 一个结构只可能用于少数几种功能。这一方法的关键就在于判断这些可能性中哪种最可信。它假 定自然界所有的结构都是高效的,这一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合理的。 3 3 恐龙恐龙 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 行动物的统称。恐龙存在时间长达 1.6 亿年。恐龙的体型相差很大, 恐龙小的只有鸽子那么大,大的则如笨重巨大的卡车。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但与现生爬行动 物有极大的不同。 恐龙可分为两个大的分支蜥臀目和鸟臀目。小盗龙比鸽子大不了多少,是已知最小的恐龙 之一。这种恐龙全身覆盖着羽
21、毛,靠把四肢张开像两对翅膀一样在树林中飞翔(或至少能滑翔) 。 作为驰龙类的一员,小盗龙是伶盗龙的近亲,同属肉食性恐龙,它不是鸟类。科学家在中国找到 了很多小盗龙的化石, 其中有超过 20 件保存完好的骨骼。 和鸟不一样, 这种动物长有牙齿和尾椎, 前肢上还长有大爪子,但化石下也清晰地显示有飞翔的 E 痕。小盗龙没有拍划走 K 所需的大块 K 行肌,但它可以利用翅膀滑翔,就像晤鼠那样。它的尾巴末端是菱形的尾扇,上面长有羽毛,其 作用或许是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后肢上长长的羽毛在奔跑行走时会很碍事,因此小盗龙一般 只待在树上。 4 4 猛犸象猛犸象 在冰河时期,仪表威严的猛犸象曾成群结队地游荡于
22、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广袤的平原上。猛 犸象与现象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对西伯利亚冰封猛犸象户体的研究表明,它们拥有与现生象 基本相同的 DNA。已知的猛犸象一共有 8 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 3700 年前灭绝的真猛犸。 真猛犸全身覆盖着浓密的长毛,长毛底下还有一层细密的绒毛。大部分成年真猛犸体型比非 洲象稍大,但人们也曾在北极岛屿上发现身高仅 2 米的侏儒真猛犸。成年真猛犸长着又大又弯 的长牙,肩上还有像骆驼一样的背峰。真猛犸生活在冰期的草原上,它的臼齿能帮助它更好地咀 嚼坚韧的野草等小型植物。 5 5 鱼龙鱼龙 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中的鱼形爬行动物。它们最初是由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极好地
23、适应了水中生活,其中还有一些最后演化出了类似海豚的形态。跟海豚一样,它们在水中捕猎、 繁殖和分娩,但是必须回到水面呼吸空气。鱼龙有着巨大的眼睛,拥有良好的水下视力,还有用 7 来划水和保持平衡的鳍。 6 6 大地懒大地懒 大地懒生活在更新世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大地懒与现在的树懒血缘很近,所不同的是,大地 懒巨大如象,在地面上生活。它通常四足行走,但也可以用后肢站立,并用弯弯的爪子拉下高处 的枝条。大地懒的粪便化石显示它是植食性动物。 7 7 热河生物群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 南部)的一个化石生物群。辽西地区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经
24、典地区,包括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两个 地层,共跨越约 1800 万年。 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 含 20 多个重要生物门类, 化石分布之广、 数量之大、 种类之多、 保存之好轰动了世界。特别是以保存许多生物的软组织特征而闻名于世,包括恐龙、鸟类、翼龙 和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羽毛、毛状物和毛发,以及许多生物中都保存的软组织结构如皮肤印痕、软 骨结构、角质喙等。因此,热河生物群被誉为20 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8 8 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 早在 1596 年, 比利时地图学家亚伯拉罕 奥特柳斯就指出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彼此契合。 科学家他认为美洲是由于地震和洪水而从欧亚大陆撕裂出来的。19
25、12 年,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 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相连的整体, 称为泛大陆。大约 2 亿年前,泛大 陆解体,各大洲持续而缓慢地漂移到它们目前所在的位置。魏格纳用岩石、化石、古气候证据来 支持他的大陆漂移说。他的假说最初不被接受,因为他无法合理解释大陆是怎样移动的,以及是 什么力量驱动大陆移动的。 这一假说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才为世人所广泛接受。当时出现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揭 示了在大陆移动的同时,海底也在不断扩张;而位于地壳和上地幔下面半熔化岩层的流动也在推 动大陆移动。 9 9 查尔斯达尔文查尔斯达尔文 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版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教师 备课 参考 全册各 单元 辅助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