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球和地球仪 一、选择题1.(2017襄阳)关于经纬网图(图 1)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 点位于 N 点的西北方向 B. M 点位于热带,N 点位于东半球C. M 点位于中纬度,P 点位于低纬度 D. 当太阳直射在 P 点所在的纬线时,N 地昼短夜长【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经纬网来判读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M 点位 N 点的东北方向,故 A 选项错误;热带的范围是 23.5N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M 点的纬度为 40N,位于北温带,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N 点的经度为 160E,正处于东西
2、半球的分界线上,既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故 B 选项错误;当太阳直射在 P 点所在的纬线时,即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 D 选项错误;030 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M 点的纬度是 40N,属于中纬度,P 点的纬度为 0,属于低纬度,故本题选 C。2.(2017通辽)读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完成小题。(1 )某地(28N ,85E )在 2015 年曾发生 81 级地震,甲、乙、丙、丁四图中,能准确显示震中位置的是( ) A. B. C. D. (2 )如果甲、乙、丙、丁四图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3、. 丁图【答案】(1)B(2 ) D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图中的经纬度为 28N,85E ,故选 B。(2 )从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可以看出,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从四幅图所跨经纬度范围比较得知,范围最大的是丁地,所以比例尺应最小,故选 D。3.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
4、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叫做北半球,以南叫做南半球。北半球越向北纬度越大,南半球越向南度数越大,四个选项中位于南半球有 A、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 20 度和东经160 度,西经 20 度到东经 160 度之间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四个选项中位西半球有 C、D;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极圈以内,四个选项中 C、B 位于极圈内,综上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有极昼极夜” 现象是 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4.1519 年 9 月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
5、始环球航行,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因卷入当地的部族纠纷而遇难;船员们在他死后继续航行,于 1522 年 9 月回到欧洲,首次完成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下图为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麦哲伦船队的这次航行证明了( ) A. 天圆地方 B. 天如斗笠,地如棋盘 C. 陆地是中心,大海是陆地的边缘 D. 地球是个球体(2 )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中航行的大致方向是( ) A. 向东北 B. 向西北 C. 向西南 D. 向东南(3 )麦哲伦遇难的地点位于( )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极地地区【答案】(1)D(2 ) B(3 ) A 【解析】【分析】
6、(1)麦哲伦船队的这次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 )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中航行的大致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航行。(3 )根据题意可知,麦哲伦遇难的地点在菲律宾群岛,大约的纬度是 030,为低纬度地区。故答案为:(1)D;(2)B ;(3 )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方向的判别、高中低纬度的划分,难度不大,把握相关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5.读经纬网示意图(见图),回答小题(1 )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0,20W ) B. b( 20N,60E ) C. d(0, 20W) D. e(60S,60 E)(2 )关于图中各点方向的判断,正确的
7、是( ) A. b 点在 a 点的东北方向 B. c 点在 a 点的西南方向C. d 点在 b 点的正东方向 D. e 点在 d 点的东北方向(3 )图中 a、 b、c 、d、e 五个地点,看不到阳光直射现象的地点有( ) A. a、c 两地 B. a、c、e 三地 C. a、b、c 三地 D. c、e 两地【答案】(1)A(2 ) D(3 ) D 【解析】【分析】(1)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8、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据此读图可知,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为:a(0,20W),b(20N,60W),d(0, 20E), e( 60N,60 E),A 对,BCD 错。(2 )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其中指向北极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读图可以看出:b 点在 a 点的西北方向,c 点在a 点的正北方向,d 点在 b 点的东南方向,e 点在 d 点的东北方向,D 对,ABC 错。(3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
9、23.5N23.5S,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66.5,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90,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图中 a、b、c、d、e 五个地点,看不到阳光直射现象的地点有 c、e 两地,D 对,ABC 错。故答案为:(1)A ;(2)D;(3)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上坐标位置的判定、方向的判读、五带的划分,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解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6.下图是小月在网上查到的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几幅图,顺序已乱,请帮她正确排序( )A. B. C. D. 【答案】B 【解析】【
10、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7.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B. 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 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 D. 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2 )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 四季变化 B. 五带的形成 C. 昼夜交替 D. 影子长短的变化【答案】(1)B(2
11、 ) C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面对地球仪时,应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故 A不正确;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故 B 正确;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灯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故 C 不正确;读图可知,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 D 不正确。(2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结合图示得知,此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答案为:(1)B;(2 )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的特点,与地球公转
12、对比记忆较好,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8.人类对地球的形状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因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知进入到图(a)中( ) A. 阶段 B. 阶段 C. 阶段 D. 阶段(2 )从任何角度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如图中所示),地球都是一颗蓝色星球,因为( ) A. 每个半球上的陆地面积都大于海洋 B. 世界上的每个大洲都被海洋包围C. 地球表面大约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 世界海洋面积大约占全球的 50%(3 )读图(b )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 A. 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 B. 大西洋太平洋
13、印度洋C.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答案】(1)B(2 ) C(3 ) B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天圆地方说,再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后来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伟大发现,但由于那时候没有更先进的设备,只能认为地球是个正球体,而没有认识到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 B 正确。从任何角度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地球都是一颗蓝色星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超过陆地面积,故 C 正确。读图(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
14、是先进入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后进入太平洋,又进入印度洋,最后又回到大西洋,故 B 正确。故答案为:(1)B;(2 )C;( 3)B。【点评】(1)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牢记即可。(2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3 )本题考查四大洋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9.仔细判读经纬网图,右图中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 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 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C. 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 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小红站在 40W 经线上,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15、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故 A 错误;B.小刚站在 0纬线上,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 B 正确;C.小兰所在的地方位于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故 C 错误;D.小明站在 40N 纬线上,位于北温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的划分、综合性较强。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0.一艘邮轮地出发,经过地和地,到达地,根据下图,回答小题。(1 )邮轮出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东经 130,北纬 10 B. 东经 150,南纬 30 C. 西经 130,南纬 10 D. 东经 150,北纬 30(2 )邮轮经过的四个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
16、上的是( ) A. B. C. D. (3 )图中地位于地的( ) A. 正西方向 B. 正东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南方向(4 )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现象 C. 四季变化 D. 昼夜长短变化【答案】(1)A(2 ) C(3 ) A(4 )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 )人们把赤道定为 0 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 90 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 0 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度,在 0
17、 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 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 0 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读图可知,图中邮轮出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东经 130,北纬 10。故 A 正确。(2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图中地的经度是 130E,地的经度是 140E,地的经度是 160E, 地的经度是 180。即位于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地。故 C 正确。(3 )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地位于地的正西方向。故 A 正确。
18、(4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故 B 正确。故答案为:(1)A ;(2)C;(3)A;(4)B。【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 )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 )本题考查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读图理解解答即可。(4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解答即可。11.关于经纬网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 点位 N 点的西北方向 B. M 点位于热带,N 点位于东半球C. M 点位于中纬度,P 点位于
19、低纬度 D. 当太阳直射在 P 点所在的纬线时,N 地昼短夜长【答案】C 【解析】【分析】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我们通常以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以 30、 6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高、中、低纬地区,0 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
20、中纬度地区;60 90为高纬度地区。据图可知:M 点位于 N 点的东北方向; M 点位于温带, N 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M 点位于中纬度,P 点位于低纬度; 当太阳直射在P 点所在的纬线时, N 地昼夜等长。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在经纬网上判别方向,又有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的知识,学生综合理解,在日常学习中多联系此类型题。12.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计算以下两题。(1 ) R 点的经度是( ) A. 20W B. 160E C. 110W D. 60E(2 ) Y 点(东五区)与 “北京时间 ”相差几个小时( ) A. 3 B. 5 C. 2 D. 1【答案】
21、(1)C(2 )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及区时的计算,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左边是西半球,右边的东半球。因此可以判断,左图中左侧的经线是160E,右侧的经线是 20W。R 点所在的经线位于 160和 20W 的中间,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知,R 点的经度是 110W。故 C 正确。(2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Y
22、点在东五区,因此 Y 点(东五区)与“北京时间” 相差 3 个小时。故 A 正确。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及经度的变化规律,难度较大,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2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理解解答即可。13.从赤道某点向北行 1000 千米,再向东行 1000 千米,再向南行 1000 千米,最后向西行 100 千米,则回到原点的( ) A. 正东 B. 正西 C. 西北 D. 与原出发点重合 【答案】A 【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也叫子午线,都是半圆形,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
23、圆圈,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条纬线之间的间隔始终相等。根据题意可知,从赤道某点向北行 1000 千米,再向东行 1000 千米,再向南行 1000 千米。根据经纬线的特点可知,向正南走的经线和向正北走的经线长度相等,向正东走的纬线比向正西走的纬线要长。因此可知,从赤道某点向北行 1000 千米,再向东行 1000 千米,再向南行 1000 千米,最后向西行 100 千米,则回到原点的正东。故 A 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及经纬线的特点,难度解答,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14.( 20
24、17齐齐哈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北回归线 B. 0经线 C. 赤道 D. 180经线【答案】C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以 0纬线即赤道为界;20W 和 160E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选:C。【点评】在地球仪上,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 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15.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 )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居住在这里的因纽特人为白种人 B.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和周围的亚洲、欧洲、北美洲C. 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D. 北极地区科考最佳
25、时间是 7-8 月(2 )图中甲的的经纬度是( ) A. (80N ,120E) B. (80N,150E) C. (80N,150W) D. (80S,60W)【答案】(1)D(2)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为黄种人;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和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科考最佳时间是 7-8 月,因为此时是暖季,并且有极昼现象。故 D 正确。(2)人们把赤道定为 0 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 90 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
26、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 0 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度,在 0 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 0 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读图可知,图中是北极地区,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图中甲的的经纬度是(80N,150W)。故 C 正确。故答案为:(1)D;(2)C。【点评】(1)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居民、范围、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综合题(共 5 题;共 45 分)16.(2017襄阳)读“竖版世界地图”(图 5),回答问题。(1)B 地的主要
27、人种是_。 (2)C 国的居民主要要使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种语言是_。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D 地所属的板块是_板块。 (4)B 地所在国家与 C 国间的合作称为_。 (5)写出 A 点的地理坐标_。 【答案】(1)黑种人(2)英语(3)太平洋(4)南北对话(5)(0,75E)或(75E,0) 【解析】【分析】(1)B 地位于非洲南部,属于黑色人种。(2)C 国是澳大利亚,据题意可知,使用的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即英语。(3)D 地所在的位置时太平洋,所属饭块是太平洋板块。(4)B 国所在位置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发展中国家,C 国是澳大利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这
28、两个国家的合作属于南北对话。(5)A 点所在的纬度是赤道,即 0,根据图中所给数据穿过非洲最西部的那条经线是 15,由于此经纬位于英国西部,所以为 15W,与其对应的 165经线即为 165E,这两条相差180的经线间隔 6 个空隙,也就是每个空隙相差 30,15W 与 A 点的空隙是 3 个,即相差 90,且 A点位于 15W 的东侧,所以 A 点经度为 75E,故 A 点的坐标为:(0,75E)。17.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图后填空。(1)写出 A,B 两点的经纬度。A_、_;B_、_A 点位于 B 点的_方向。 (2)一天中,A,D 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这两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带。 (
29、3)正午时,D 地的人们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此时太阳在公转轨道_处(填数字),北极将出现_(极昼或极夜)现象。 (4)4 月下旬我们正在进行期中考试,地球将由公转轨道中的_处向_处运动。宜兴市的白昼将变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1)20N;30W;40S;0;西北(2)D;热(3);极昼(4);长;增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 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 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来表示;
30、有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A 点的经纬度是30W,20N;B 点的经纬度是 0,40S;根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A 点位于 B 点的西北方向。(2)一天中,A、D 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 D,这两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3)正午时,D 地的人们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此时太阳在公转轨道处,北极将出现极昼现象。(4)读图可知,是春分日即 3 月 21 日;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是秋分日即 9 月 23 日;是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4 月下旬我们正在进行期中考试,地球将由公转轨道中的处向处运动。宜兴市的白昼将变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增加。故答
31、案为:(1)20N;30W;40S;0;西北;(2)D;热;(3);极昼;(4);长;增加。【点评】该题以读地球公转图和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经纬网的判读,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18.读我国某地某日日历及太阳光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中的日历填写完整:2017 年_月 22 日_(冬、夏)至。 (2)请在右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图示时间,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站在丙地影子朝向_(南或北)。 (4)丙、乙两区面积较大的是_ 。 (5)澳大利亚位于北京的_方向。 【答案】(1)6;夏(2)(3)昼长夜短;南(4)丙(5)东南 【解析
32、】【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和地区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 6 月22 日。(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图所示。(3)北京位于北半球,图示时间,即夏至日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因此站在丙地影子朝向南。(4)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读图可知,丙、乙两区所跨经纬度相同,但丙纬度较低,因此面积较大。(5)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大利亚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1)6;夏;(2) ;(3)昼长
33、夜短;南;(4)丙;(5)东南。【点评】(1)本题考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属于基础知识,牢记即可。(3)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影子朝向的变化规律,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本题考查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实际范围的大小,了解纬线的长度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本题考查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9.a 图所示的国家人口约 450 万人,国土面积约 27 万平方千米;b 图所示国家人口约 127 亿,国土面积约 37 万平方千米;C 图为世界主要板块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比较
34、a 图和 b 图所示国家的半球位置、人口密度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 东、西半球 人口密度大小图 a _ _图 b _ _(2)a 图和 b 图所示国家均为_(选填“岛国”“内陆国”),气候均具有_(选填“海洋性”和“大陆性”)特征。 (3)a 图所示的国家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结合图 c,推断 b 图中所示的国家是否多火山地震,并说明原因。 【答案】(1)西半球;小;东半球;大(2)岛国;海洋性(3)是,该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新西兰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
35、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根据图中两国的经度位置可知,a 图所示的国家位于西半球,b 图所示的国家位于东半球。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根据题意计算可知,a 国人口密度小,b 国人口密度大。(2)读图可知,a 图和 b 图所示国家均为岛国,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征。(3)读图可知,a 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火山、地震。故答案为:(1)西半球;小;东半球;大;(2)岛国;海洋性;(3)是,该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点评】(1)本题考查日本和
36、新西兰所处的半球位置和人口密度的大小,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日本和新西兰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本题考查日本多地震的原因,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20.读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心极点为_(南极/北极) (2)判断图中 M 点的经度是_。 (3)如果图中 N 点所属是白昼,AMB 为晨昏线。那么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纬线)。图中 N 点属于东西半球的_半球。 (4)判断图中 B 点在 M 点的_方向。 【答案】(1)北极(2)15E(3)南回归线;东(4)东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的判读,读图
37、理解解答即可。(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 0 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 度,在 0 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 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根据图中经度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图中心极点为北极。(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 45,M 点的经度是 15E。(3)读图可知,如果图中 N 点所属是白昼,AMB 为晨昏线。那么这一天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图中 N 点的经度是 15E,因此属于东半球。(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图中 B 点在 M 点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1)北极;(2)15E;(3)南回归线;东;(4)东南。【点评】(1)本题考查极点的判读,了解经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本题考查经度的判读,了解经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东西半球的划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4)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