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
《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变化 1.1.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 【教材分析】 地球的表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 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提供“世界地形图” “我国的地形图”以 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 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感叹大自 然的神奇造化的同时,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对本单元 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形地貌
2、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 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旅途中、 网络中、电视中的见闻都会使他们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 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不仅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思维线索,而且也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 学目标相融合,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
3、态度目标 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够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特征。 难点观察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猜想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橡胶篮球、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地形特点记录表、班级大记录单 (猜想地形形成原因) 、记号笔 学生立体中国地形图和立体世界地形图各一张、 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 纸条、 记号笔、 活动手册或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一个橡胶篮球、教学课件 1.出示一个橡胶篮球 提
4、问: (1)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篮球? (2)近距离看看,你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教师小结:我们远看去似乎是光滑的,其实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2.出示“蔚蓝色地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什么?你认为它的表面是怎样的? 预设:蓝色的是海;海的面积很大;凹凸不平的。 2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 (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 35 分钟) (一)初步观察,整体认知 材料准备:世界地形图、教学课件 1.出示世界地形图 引导: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过它带我们走近看看地 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 (1)分组观察世
5、界地形图 提醒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摸,从侧面看等)进行观察。 (2)简要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地形图,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很少; 陆地上是凹凸不平的; 陆地上的颜色是不同的。 2.教师小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教师板书:海洋多,陆地少) 。不同的颜色代 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说明地球陆地表面是有起伏的(板书:凹凸不平) 。 3.聚焦到我国地形 提问:你能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中国的位置吗?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预设:找到了,但太小了看不清; 没有找到。 4.引导:那么有没有哪种地形图,能够看清我国的地形呢? 预设:中国地形图。 (二)细辨凹凸,认
6、识地形 材料准备:立体中国地形图、地形特征记录表、记录纸条、马克笔、教学课件、微课、超 轻黏土 1.初看中国地形图,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 (1)出示中国地形图和高度表 教师介绍:同学们在观察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助你判断、描述高度。 (2)分组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 (3)简要交流 预设:找到了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 有些地方是平坦的,有些地方是凹凸不平的; 有很多高山,主要在西边。 2.明确杭州的地形及特点(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较熟悉的典型地点代替 ) (1)明确杭州的位置 提问:同学们现在都在杭州生活学习,你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杭州的位置吗? (2)分组观察:在立体中国地形图中找到
7、杭州的位置,看看杭州属于什么地形,用简单的关 键词描述杭州所在区域地形的特点。 (3)小结交流 教师在地形特点记录表上板书杭州的地形名称,在纸条上写地形特点,并贴在“平原”对应 的表格中。 3.查找奥运冠军家乡的地形,构建地形体系 (1)明确任务(在中国地图上出示各个奥运冠军的家乡) 请你们在地形图上看看这些奥运冠军的家乡,分别是什么地形,再仔细观察这些地形分别有 什么特点? (2)明确方法(出示纸条) 讲述:把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写在纸条上,写关键词,写好就贴到黑板上的记录表中。 (3)分组探究: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及时记录,将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3 (4)交流汇报: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的特
8、点 请选择一种你所观察的地形,描述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 (请第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教师对地形特点记录表中相应的特点描述的纸条进行取舍,最终留下符合各地形特点的纸 条) 4.超轻黏土建模 (1)观察地形实景图 了解各地形的实景。 (2)捏制地形模型 小组合作利用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根据不同地形的特点,捏制地形模型。 (3)展示成品并简单交流 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成品,其他同学进行简单点评。 (4)描绘侧面轮廓 你能描绘出这些地形模型侧面的轮廓吗? (如学生不了解侧面的轮廓如何描绘, 教师可以以 平原为例进行演示;提醒学生描绘盆地轮廓时要注意内部结构特征) (如学生存在困难,则播放
9、“地形侧面轮廓”微课,为学生提供支架) (5)教师小结(出示各地形的图片) 结合各地形的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再次明确各地形的特点。 引导:地球表面的这些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 (三)观察特征,合理猜想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大记录单 1.观察地貌特征(出示中国五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照片) 说一说,各个地貌有什么特点。 2.猜想形成原因 组内交流讨论,将猜想填入到活动手册中。 3.小组交流 讨论形成五个地点的地貌的主要原因。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整合记录到班级的大记录单中,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对之前的猜想进行 验证) 三、课堂小结(预设 2 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征以及不同
10、地形的特点,同时也对产生不同地貌 的原因进行了猜想。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产生不同地貌的原因,届时同 学们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哦。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 B.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 D.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旦形成后就不会再改变了 2.用直线把地形和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平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高原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丘陵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盆地 宽广平坦
11、,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3.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 )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E.盆地 【教学后记】 4 2.2.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教材简析】 地球的结构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二 课。本课在本单元的定位是桥梁与纽带,主要承载着两个任务:一是对第 1 课学习内容的延续, 本课开始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的原因,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 构,认识地壳的组成,了解地壳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整体认识。二是为第 3、4 两课学习地 震、 火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 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最后安排了制作地球模型的活
12、动, 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猜测地表形态会受到地球内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 构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有时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但对于组成 地球结构的三个圈层缺乏深入的了解, 更没有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 学生对地壳由岩石组成有所了解,但具体到岩石的分类不是很清楚。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 未知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3、。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来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2.能够通过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难点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班级记录表。 学生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 、
14、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地球的内部结构(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 的构造有关。 2.课件展示本课聚焦环节的 “火山口” 图片, 提问: “这是一个火山口的图片。 看到这张图片, 你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什么想法吗?(预设:地球内部含有岩浆等) 3.提问: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板书 课题:地球的结构) 二、探索和研讨: (预设 30 分钟) 材料准备:地球内部结构图,学生活动手册,红、黄、蓝橡皮泥,尺子,小刀 (一)认识
15、地球结构 1.谈话:一起来看一看地球内部的结构吧。 (播放“地球内部结构”视频) 2.提问: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哪几部分?(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的情况补充讲解: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5 可补充的资料: (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35 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 7 千米。 (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 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热对流活跃,推动了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岩 石圈和软流圈是地质构造发生、发展的区域。 (3
16、)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现在人们对这部分 的物质构成以及形态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了解地壳组成 1.提问:地球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在上学期的科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 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你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几大类吗? 2.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 24 页至 25 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然后完成活动手册中 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 (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先对岩石进 行分类整理) 3.交流研讨: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 它们分别是什么?。 4.
17、小结: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教师在学生交流研讨时可相应补充: 岩浆岩,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会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中并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石就是岩浆岩。 沉积岩,一种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 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 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 (三)了解地壳的运动 1.提问: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漂浮在满是岩浆的软流层之上,那么地壳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
18、然现象呢? 2.学生观看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 3.课件出示教材中 25 页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 提问: “你们能解释一下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吗?” 4.学生交流研讨。 5.教师讲解: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四)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谈话:了解了地球的各个部分结构,接下来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用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 提问: 为了更加逼真地还原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我们还需要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 地核、 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厚度(平均厚度) ) 2.教师
19、讲解:在地球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 17 公里;地幔的 厚度约为 2865 公里;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 3400 公里。 3.提问: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去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数值大,实施起来将很困难,你们有什么 办法可以解决吗?(预设:可以将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 ) 4.提示:等比例缩小,把这三个数据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就能呈现地球圈层的真实比例。 缩小多少倍,这取决于你想做多大的地球结构模型。 例如:将地核的半径 3500 千米缩小 2 亿 9 千万倍,约为 1.2 厘米,再将地幔的厚度等比例 缩小 2 亿 9 千万倍后,约为 1 厘米,地壳的平均厚度只有 17 千米,同样
20、缩小 2 亿 9 千万倍后,它 的厚度大约是 0.0058 厘米左右。这样,我们将会制作出一个直径为 4.4 厘米的球体模型。 5.学生完成地球结构的模型的制作。 6.引导:完成后,请同学们切开地球结构的模型,观察它的剖面。 6 三、研讨小结(预设:5 分钟) 1.研讨: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内容?(预设: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的种类等) 2.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 圈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而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是在 不断运动着的,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在接
21、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作业设计】 1.地球结构从内向外分别是( )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2.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地球的内部,越靠近地心,温度越低 B.人类主要生活在地壳和地幔 C.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D.地壳很坚硬,是固定不动的 3.小明想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制作代表地壳的蓝色橡皮泥时,厚度应该( )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 D.厚薄没有要求 【教学后记】 3.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
22、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 3 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地球 的内部结构,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及运动。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对改 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以一张地震后路面的真实情景让学 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认识, 并由此提出: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 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三个问题,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 探索,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 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 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
23、石弯曲现象,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理解地震对地表的影响 是强烈的。 【学情分析】 地震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于地震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并且知 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导致地形地貌的具体变化并不是非 常清楚。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搜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对地 形地貌的影响,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 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
24、变化。 7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 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反映地壳运动的动画 学生两个塑料小盒(裁成两半) 、泥土、记录单
25、、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出示地震后的公路路面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公路出现了什么现象。 提问:这是发生地震后的公路路面,你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路面被破坏了、路面断裂了、 路面塌陷了) 2.谈话: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它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对于地震,你想了解一 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 球表面带来哪些变化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 二、探索和研讨: (预设 35 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两半拼接的塑料小盒、泥土、记录单 (一)了解地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 2021 新版 小学 科学 教科版五 年级 第二 单元 地球表面 变化 教案
文档标签
-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 教科版五
- 地球表面
-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
-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APP
-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PPT
- 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精编版
- 华文版新版五年级下书法教案
- 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
-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教案
-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教案
- 2021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教案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
- 2021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共7课
- 2021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提纲
-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
- 教科版五年级下期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90700.html